作者
/曹乐溪
「现在B站打开03年梅姐的演唱会视频,居然发现有123个人在看!几个月前都只有我一个人。」
电影【梅艳芳】上映,有粉丝发微博感谢监制江志强。
尽管一些声音质疑现在不是拍【梅艳芳】最好的时候,对年纪七旬的安乐影业掌门人而言,这部欠梅姐的电影已经迟到多年。
坐在采访间,张艺谋【十面埋伏】合作未成的细节,与梅艳芳最后一次单独面见时的遗憾,拍摄【梅艳芳】时对其36年演艺生涯的片段取舍,江老板知无不言。
他将这部电影看得很重。「我从来没有过喜欢电影里哪一段,这听起来好像商品。拍【闪光少女】,我可以告诉你我最喜欢中乐和西乐对决的部分,但【梅艳芳】不是一部商业电影,只是讲一个人的一辈子。」
电影18年后终相见,梅艳芳重情重义的江湖儿女一生令人感慨唏嘘。故事悠远,一些曾被秉承的精神已经远离世人,江志强却觉得自己要像梅姐一般不能放弃,「只要观众有一点点反应,我就很高兴了。」
"在我心中,她肯定是一个女侠"
1986年8月10日,香港沙田广场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群。一些市民携家带口来看围绕电影【子猫物语】展开的宠物大赛,更有不少粉丝为了一睹梅艳芳的芳容。
那是江志强第一次见到梅艳芳。彼时未满23岁的梅姐已是横扫歌坛金奖的大明星,签约嘉禾后开启从影之路。江志强经朋友介绍,询问其能否为安乐发行的【子猫物语】站台,正在拍许冠文【神探朱古力】的梅艳芳二话没说,爽快应下。
「完全没有架子,就一个助理跟她过来,没有保镖。」台下与梅艳芳简单寒暄了两句,江志强的印象是仗义,「她这个人很乐于助人,我们一个小小的公司她都愿意来帮忙,鼓励我们好好做,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就讲。」
「当时很多人为了看她前来,电影最后卖得不错(笑)。」
认识多年,从不喝酒唱歌应酬的江志强与梅艳芳每次见面,都是工作场合。「我们不在一个圈子里,她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我们是小小的进口片商,就是电影节、颁奖礼上见面握握手,聊聊天。」
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影坛星光璀璨,「两周一成」、许氏兄弟等活跃于市场。江志强的安乐影业主营发行,直到1998年左右才正式进入制片行业,与李安、张艺谋合作的【卧虎藏龙】与【英雄】口碑票房双收,华语电影迎来大片时代。
2003年,已经确诊宫颈癌的梅艳芳准备演唱会之际,找到江志强说希望拍一部能留得下来的电影。
正在筹备张艺谋【十面埋伏】的江志强立马与导演联系,「张艺谋为梅艳芳写了一个很厉害的角色,飞刀门的掌门人大姐。当时是觉得终于可以帮她签上合作,最后人却走了。」
万千遗憾,化为【十面埋伏】片尾那一句「谨以此电影缅怀梅艳芳小姐」。
梅艳芳一生拍了近40部电影,江老板尤其喜欢她在【审死官】饰演的宋夫人,挑战喜剧的梅姐无厘头程度甚至不输搭档周星驰。
「她什么都能演,【女人四十】,【胭脂扣】,【钟无艳】......」在江志强心中,梅艳芳是天生的表演者,也是江湖道义的东方女侠。
最后一次见面是2003年底,梅艳芳叫江志强去家里聊聊。得知梅姐病重,很多亲友常聚在家中陪她,江志强到访时助理说梅姐刚刚睡下,「我们不愿意吵醒她,待了一阵子就走了」。
「我非常遗憾的不是没能见到她,而是当时不知道她的病况。」如果可以,江志强希望03年年中单独见梅姐时,劝她别做任何事情,「不要总把人家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要把自己的身体放在第一位。」
但熟知梅艳芳的人会知道,心有大爱的她终究是放不下的。1993年成立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多年来参与两岸三地各项慈善活动,2003年非典蔓延,梅艳芳组织1:99群星演唱会为抗击非典义捐。
「梅艳芳永远不先为自己想,总想着先帮人,在我心目中她肯定是一个女侠的。姐姐有什么事情她第一个冲出来,她对身边的朋友、助理,比对老板好一百倍。」
梅姐走后多年,香港星光大道上,为梅艳芳矗立起一尊「香港的女儿」的铜像。
「不是你商业上多成功,捐了多少钱或者多有名气,而是因为梅艳芳的精神代表着爱国爱港,香港人希望表达对她的爱与感谢,」江志强坦言。「此后再没有第二个铜像盖出来了。」
【心债】是梅艳芳1998年获得新秀大赛冠军后,首张粤语专辑的名字。梅艳芳走后,为其一圆电影梦成了江志强的心债。
但他知道做人物传记片并非易事:不仅市场很难买单,仅从电影叙事取舍,4岁登台唱歌养家,梅艳芳长达36年的演艺生涯每一分钟都很灿烂,「可能要拍40部电影才能讲完」。
「到底我们要拍什么呢?」
暌伟18载|"忘不了,终相见"
2009年,江志强是没有想明白的。
「当时觉得梅姐走了好几年了,答应过她的事情是不是要做?」编剧找到了,故事却无从下笔,与梅艳芳有关的多数人依然活跃于影视娱乐圈,拍摄真实人物需要花大量精力进行资料梳理。
江志强不想拍那些媒体跟风传出来的八卦花边,但「谁愿意花几年帮你去找资料呢?」
直到2015年,【寒战】、【捉妖记】等项目的大获成功令安乐影业名声赫赫,也让江志强找到了电影【梅艳芳】的掌镜人。
年底忙完【捉妖记2】的后期,他联系正在拍摄【寒战2】的导演梁乐民,「香港导演可以花6年拍一部电影的,我知道的真的不多,梁乐民是一个。」
两人花了两年多时间采访梅姐生前身边的人,其间不乏拒绝与质疑之声。
「困难在于别人为什么相信你,」江志强坦言。「你说欠梅艳芳一部电影,但这个世界上欠梅艳芳的人多得是,她这辈子帮了很多人,欠她证明不了什么的。我们只知道有什么要应付的,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就去解决。拒绝是正常的,帮你是特别的。」
江湖人情冷暖,但总有人热忱不改。电影中饰演梅艳芳一生挚友刘培基的古天乐,接到江志强的邀请二话没说,即便知道拍【梅艳芳】风险很大,还是参与了电影的投资。
林家栋与杨千嬅在片中出演梅艳芳在华星唱片的上司与经纪人,也是一听说要拍梅姐就欣然赴会。作为梅艳芳的同门师妹,杨千嬅至今记得她对年轻后辈的关注提携。
为延续这种精神,【梅艳芳】中张国荣、梅爱芳乃至主角梅艳芳的饰演者都是影坛新人。聊到选角的争议,「其实找谁来演都难,」江志强并不避讳。「拍电影我们根据梅艳芳的精神去做,她是非常提拔后辈的人,所以我们选角也想把机会给到一些年轻人。」
饰演梅艳芳的王丹妮模特出身,身高比梅姐高10公分,长相也并不十分相似。本以为是陪跑,却在5000个女孩中脱颖而出,打动江志强的是她身上与梅艳芳类似的个性。
「首先是做人态度,她很坚持,你说不好,要讲一个理由说服她才可以,如果你说我是老板我说了算,她不会理你。」
梅艳芳身上坚毅要强、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精神,似乎浸入到王丹妮的精神世界,半年的训练中,白天要练歌舞与表演6个小时,她自掏腰包花钱再补6个小时加训。
「看到她对这个角色的诚意在哪里,讲得出做得到,也很有表演天赋。」
最后一场试演,王丹妮换上婚纱演唱梅艳芳的【夕阳之歌】,举手投足间已有梅姐的风韵,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
【梅艳芳】海报上那句「忘不了,终相见」,正是电影的创作初衷。
「演唱会上梅姐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她,我们就是按照这个主题去拍的。」梅艳芳长达36年的演艺生涯精彩跌宕,在取舍上江志强与梁乐民选取了亲情、友情、爱情三条线索,来呈现梅艳芳永大爱为先、永不放弃的人生观与进取精神。
以顺序和插叙闪回讲述梅艳芳的一生,电影中有多处细节动人:比如刚签约华星时,梅艳芳主动请缨代替同事去夜总会演出,三语连唱征服观众,又比如与Eddie刘培基合作后,梅艳芳开启「百变天后」模式,男装、印度纱丽、铆钉抹胸等装扮在80年代娱乐圈刮起独树一帜的潮流。
而经历了KTV事件出走泰国,回归后的梅艳芳宛若新生,做慈善、办义演,从人生谷底重回事业巅峰。
重温电影人生的江志强并不轻松。「如果问我现在看这部电影,你喜欢哪一段,我只觉得她这个人每一段都活得很痛。」
「4岁开始没有书读,唱歌唱到18岁,你觉得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么?不可能的。很多人童年拥有的东西她都没有,包括父亲的爱,这样一个小孩不可能生活得开心的。」
【梅艳芳】中也呈现了这种繁花散尽后的落寞,情场失意,姐姐嫁人,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不由己与高处不胜寒,让梅艳芳体味到孤独。
「我跟她接触不会有这个感觉,」江志强坦言。「我只是见她几次,是后来找资料才知道,原来拿到奖梅姐是不高兴的,在家一个人喝酒。」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上,梅艳芳拖着病体换上刘培基亲手打造的白色婚纱,将自己嫁给观众和舞台。
一声「拜拜」,重情重义的江湖儿女告别世界令人唏嘘,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八九十年代是粤语歌曲年代的最高峰,她的离开代表着这个年代逝去,新的时代开启。」
"我相信市场上有越多好内容,越多人有饭吃"
对江志强而言,上世纪80年代同样是人生转折点。
子承父业继承了影城与公司,30岁出头的他最初没有太多感觉。在香港电影节上,江志强看了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被深深吸引的他前去日本拜访动画大师,并成为第一个代理宫崎骏电影的香港人,与其合作长达数十年。
「怎么说呢,发行行业是你要看剧本后做个判断,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我看过几千上万个剧本,经常看到凌晨三四点钟,电影一年看两三百部。」
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跟了江志强几十年,他并不觉得累,「因为喜欢嘛。电影是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定要找到里面有些东西是很满足到你自己的,对我来说我找到了一个挚爱。」
正式踏入制片行业后,江志强带领的安乐影业一手打造了【捉妖记】【寒战】【北京遇见西雅图】等卖座系列商业片,也扶持青年导演们推出了【海洋天堂】【闪光少女】【路过未来】等情怀与文艺佳作。
他一直保持谦虚的心态,觉得自己没有眼光也不懂资本。
「我也有很多不好的戏,很多做生意的人会这样想:我帮你,你能给我什么东西?我不是这样对待人和项目的,你首先有个好东西,我会看你手上的东西值不值得帮,能不能把市场搞大。我相信市场上有越多好的内容,越多人有饭吃。」
以剧本为基础,尊重商业规则也讲求人情,江志强相信两者间会有一个平衡。拍【捉妖记】、【寒战】是为了赚钱,但拍【梅艳芳】不是商业行为,而是还心底的一个债,「没有考虑过预算,人物传记片很难去告诉人家这部电影能赚钱,我说不出口。」
我们感慨江老板身上有侠义,他摆手,「梅姐仗义我很多,我没得比,我现在才开始学。」
担心年轻人对梅姐的故事不再关注,这次辗转多个城市跑路演,江志强心里有了一些安慰。有传媒学院的学生代喜欢梅艳芳的母亲专程来看电影的,也有身为护士的观众感谢他,拍这部电影能提醒女性关注子宫健康。
「电影有不同的地方去启发不同的人,有些00后不一定是梅姐的粉丝,看完电影会上网搜搜梅姐的资料、听听梅姐的歌,这样就挺好的。」
面对四面八方的讨论,江志强心平气和。「好的坏的评论都有,我们要听听观众讲什么,人家为什么不可以批评你呢?或者说当你做得很光明磊落,干嘛要怕人家批评?」
他清楚互联网时代观众的口味变化很快,视频平台的崛起创造机会也加剧洗牌,「竞争非常激烈,找项目很难,导演很多,好的导演不多。」
江志强一直保持乐观与学习的心态。采访间隙聊到上一位主创对象、演员白宇,「我看过他【沉默的真相】,」江老板反应很快。「一部很火的剧嘛,我两个晚上就看完了,他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演员。」
在行业浮沉数十年,面对如今的影视寒冬他选择向前看。「不要放弃,这是梅艳芳说的。把握机会努力做好,疫情会过去,更好的时候会来临。」
正如我们问他从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事,「认识宫崎骏,拍了【梅艳芳】,」江老板脱口而出。
「第三件事——」他决定留给未来,「还没发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