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执行力?

2018-01-09心灵

这篇回答,治好你所有关于执行力的精神内耗。

如果你也是这样

想早起,可不管闹钟再怎么响,还是起不来。
想健身,计划做的很好,动作视频也看了很多,去倒没去几次。
想阅读,书是买了一堆,认真读完的却没几本。

别担心,行动跟不上思想,并不是因为你懒,而是你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文章的结构放在下面,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看第二部分。

时间充裕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认真的读完整篇文章,那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Part I 为什么你的执行力差

Part II 怎样提高你的执行力

(全文近7000字,从构思、码字、排版,共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如果对你有启发的话,还希望你能给我点个赞,感谢你的支持~~)

Part I 为什么你的执行力差

1.状态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其实正对应着我们生活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一个从来不早起的人,让他每天六点起床运动。
一个经常早起的人,也让他每天六点起床运动。

前者大概率坚持不下来,后者可以说没什么难度,为什么?状态不同。

从熬夜到早起运动,对于前者,是在改变状态。而对于后者,是在维持状态。

改变状态,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对抗阻力。

对抗你的惰性,对抗你身体内早已根深蒂固的作息规律。

维持状态,保持匀速运动,只需平衡阻力。

长时间养成的习惯让你早以适应「阻力」,大脑决策的时间越少,行动的成本越低,执行起来越容易。

改变状态的难度,远远大于维持状态。

在物理中,要想让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需要施加一个 克服摩擦力 的外力,使物体开始运动。之后再将力减小使其等于滑动摩擦力,最终便能达到匀速直线运动。

想建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你得给自己施加一个较大的力,来改变当下「静止的状态」。

而开始的阻力往往很大,想跳出舒适圈,必然要面对数不尽的风险和挑战。

变化带来的不适,周围环境的各种诱惑, 都会削弱你身上的「力」。

而缺乏及时的反馈 短时间找不到坚持的乐趣和意义 ,也会让你从心理上开始排斥改变。

人的屈服往往都是先从心理开始的,心理上的屈服妥协,最终便会演变成行为上的停滞不前

所以那些能够长期坚持学习,健身,提升自己的人,并不是因为生来就有着强大的执行力,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找到了能够维持匀速运动的「力」,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刚开始行动的你,要改变旧有的习惯,面对新鲜的事物,从「陌生」到「熟悉」,感到困难与不适,真的很正常。

当你的心态

从 因为这是一个好行为 ,所以我「要」去做,

到 因为行动中充满乐趣 ,所以我「想」去做。

你的「状态」才算发生了转变。

「状态」不同,「体验」的感觉自然不同。

2.代价

「做,很酷,不做,其实也还好」

完成计划的自豪和满足感让人喜悦,但拖延放弃带来的损失和代价也能接受。

为什么你执行力差,因为「不做」带来的损失成本太低,你不担心,不在乎,自然不会重视。

即使我给你提供100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也会有101个逃避不做的借口和理由

说好要减肥,一看外面天气热,你想着偷个懒少去一天也没啥事,不去了。
说好玩一局游戏就去学习,你想着少学一天也没啥事,一上头直接肝了一下午。

你一次又一次「合理化」自己的懒惰。

而所谓的惩罚和代价,不过是在晚上独处时。

当你回想这一天的自己时,焦虑负罪感顿时涌入心头,你情绪陷入低迷,开始内耗。

这短暂的精神痛苦,也让你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下次一定要~,必须要~,不能再~。

人是感性动物,决策时往往容易情绪化。

从「下次,一定要」到「算了,好难做到」的转变,也许不超过一个晚上。

如果说

你过高的体重,已经影响到你身体的健康时,你会迟迟拖延不减肥吗?
明天就要考试,你还会在考前一天上头玩一下午游戏吗?

面对这些事情,拖延、懈怠所带来的的损失和代价太高,你心里重视,执行力自然强大

你计划中的许多事,对你而言,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锦上的花,你认为可有可无,长此以往。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也就成了你的真实写照。

Part II 怎样提高你的执行力

1.情绪稳定

保持情绪内核的高度稳定。

我们情绪的产出,其实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步

情绪的剖析

外界环境:即任何能够与你产生「链接」的一切事物。

大脑感知:基于你内心的判断标准,对外界事物的「好坏」进行界定与分析。

举个例子,一次月考,你数学考了110分,你觉得考的不好,不尽人意。感到失落和沮丧。

110分是与你相链接的外界环境。
你觉得考的不好,是经过你大脑的感知后,这110分被认定为坏的、不好的结果。
因此,你自然会涌现出失落、沮丧的情绪。

要想保持情绪的稳定,我们只能从前两步着手。 毕竟,情绪是不受我们所控制的。

喜欢的女生约你一起出去玩,你会高兴,快乐。
考试发挥不佳,不及预期,你会失望,难受。

这都是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它涌现时,你只能去接纳,体验,而不是去改变,你也改变不了。

维持情绪的稳定,不是指等消极情绪出现时再来改变。

而是通过对前面两个步骤的优化,来确保最终出现的情绪是积极、正向的。

1.1 识别外界环境

找到那个触动你内心,使你产生负面情绪的「导火索」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到底是哪些「导火索」,引发你情绪的波动。

是游戏中消极比赛还辱骂你的队友?还是不及预期的考试成绩?
是同学不经意间对你说的一句玩笑话?还是和对象在感情上的隔阂?

能够及时的感知到消极情绪出现的「根源」,我们才能够寻找解决的办法。

1.2 提升认知能力

找到诱发消极情绪产生的源头后,下一步就是尝试去消除这些「导火索」

同样一件事,因为大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不同,最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也往往不一致。

举个例子,面对不及预期的考试成绩

有的人感到失落,觉得努力没得到回报
有的人感到高兴,认为考试是查漏补缺,出现的问题越多,进步的空间越大。

你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差,所以常常将很多琐碎的日常小事误认为是导致消极情绪出现的「导火索」

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归属于我们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当然,每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生活观念不同,处世原则与认知水平自然不同。

1)反思,对情绪出现波动的片刻进行复盘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反思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自己」,在头脑中把每天的情绪变化「过」一遍,

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探究。

找到原因:是哪些因素导致情绪低落。
分析原因:为什么我会因此感到情绪低落。
优化思路:怎样才能避免情绪低落。

通过内心的活动来进行自我的完善,及时弥补自己成长的「漏洞」,才是反思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 )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

想要成为最优秀的人,就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巴菲特

你要想进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A.读名人写的书籍及个人自传。

书籍能够给我们搭建一个强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自传让我们能够作为一个见证者,切实的经历一个大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是如何从弱小、艰难到最终成长为牛人,强者。

学习他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经历低谷时的人生态度。

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找到开启自己未来的「金钥匙」。

B.听名人的访谈和演讲。

名人所达到的人生高度,虽说离不开时代洪流的推动,但更离不开他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学习他们的见识、看法、思想,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情绪稳定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东西,没有任何一套方法论一定能够保持你的情绪的稳定。

保持勤反思的习惯,秉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认真的践行上面的这两点。

日后对于情绪管理,你一定会有独特的认识和体会。

2.计划合理

这里的合理,有三层意思

第一:难度与能力匹配

明天开始,我要每天背100个单词。
这个月我要减20斤,说到做到。

太难达到的目标不仅会打击你的自信心,还会扼杀你的行动力。

你要清楚自己目前的能力水平,主动的去调整你步伐的快慢。

可以适当慢点,也可以偶尔快些。只要一直在进步,这计划就可行。

第二:具体清晰

你要清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在哪里做,做多久。

跑步,晨跑还是夜跑?跑几公里?围操场跑还是环绕学校跑?
上午是刷四级题,还是复习专业课知识?刷四级的话,是听听力还是巩固阅读和翻译?

总结下来,就是 拆分目标+路径规划, 前者是为了降低任务的难度,后者是让你行动清晰,降低思考成本,避免模糊不定。

一学期搞定四级词汇量的计划

这两点的核心思想, 让你清楚明白每天要干什么

当然,我还要补充一点,制定具体清晰的计划,是为了帮助你有规律的完成每天的任务。

不必吹毛求疵的「精确」到每一分钟。

八点背单词,你有事耽搁了,来晚了几分钟。你觉得自己不应该迟到。
偷懒了一天没去学习,没能完成当天的计划,你开始否定自己的执行力

生活总会有瑕疵,计划也总会有完不成的那天,不必去刻意的苛责自己。要允许自己偶尔「断电」

第三:提前试错

大多数人,计划最终没能有效践行,多数都是缺乏 提前试错 的环节。

那些不合理的计划,会将你最初的激情和动力,扼杀在开始的摇篮中

凭借着开始的激情和斗志你能坚持个两三天,而热情一消逝,又有多少人能再坚持下来?

把计划执行前的第一周,作为试错周。

在试错周里,认真的去感受你在执行各项任务时内心的回应。

做起来顺利吗?是否需要做些调整?

用你的亲身经历和实际体验,来验证计划的设计、安排,于你而言,是否真正的切实可行。

制定计划的时候在纸上随手写写,没什么感觉,而真正做起来,尝到苦头后,你才会重新理性的审视自己当初的规划。

不要让你的计划变成废话

3.摒弃完美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荣格

完美主义是一种对生活的 失能性恐惧。 简单来说,极度害怕失败。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会十分的在意外界环境中,那些可能会导致你「失败」的种种因素。

同时,渴望找到一条最优的路径,最佳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完美主义常常容易衍生出拖延症。

还能用「等xxx后,我再开始做」或「等xxx后,我能做的更好」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什么无法接受自我,过度在意外界评价等完美主义具有的心理问题,我就不在这里一一阐述了。

这一章的核心思想,还是想帮助大家解决完美主义导致执行力差,不愿行动的问题。

3.1 降低过高预期

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预期,

如果事情达到或者超出了预期,我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带来消极的情绪。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会在心里提前预设预期

而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情都有着较高的预期。

这次月考必须上600。
这场比赛我一定要拿第一。

客观世界中的很多事情,我们往往难以掌控,事与愿违可谓是人生常态,达不到预期,消极情绪自然会涌上心头。

消极情绪会影响你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分散直接影响行为执行的效率。

降低预期,不要让自己对任何个体、事件或行为做出过高的预期。

尝试慢慢地淡化对结果的过分关注,把注意力放在体验的过程中

考场中,你认真完成试卷上的每一道题。
赛场上,你体验比赛的过程,享受比赛的乐趣,

肯定会有很多唯结果论的人觉得,做一件事不在乎结果,对一切都没追求,那我做的意义是什么?

结果当然重要,好的结果推动我们走的更快,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

但对于完美主义者,重视过程,看淡结果,才能让注意力回归到行为本身,缓解对未来的过度担忧、焦虑。

人生本就不是一条直线,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掌握所有的答案。

你重视,在乎,过分关注,未必就能改善结果,反倒给自己徒增许多不必要压力。

卸下预期的包袱,也许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3.2 积极接纳不足

完美主义的人,注意力全放在了自己的缺陷上,得到的自然是负面的信息。

他们的注意力就像雷达一样。时时刻刻都在探测着一切不完美的地方

自己状态好不好,情绪是否稳定,是否专注,一旦出现波动,

往往想着去排斥,对抗。而不是去正视,接纳。

你害怕这些不完美的出现,会使你的行动力和学习力大打折扣,降低你的效率。

其实,你越去在意不完美的地方,反而越会给自己增加压力。

你越去排斥,对抗,会发现根本无法消除它。

同时,因为控制不了这些缺陷,你会极度的害怕它的出现。长时间下来,你的精神状态,学习效率,行动力都会受到影响。

积极的接纳生活中的不足与缺陷,既来之,则安之,带着瑕疵前进。

多关注过程,思考你要做什么。

少关注环境,担心会发生什么。

状态不佳时,我经常对自己说,即便做的效率只有10%,至少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有首歌的歌词叫,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对于完美主义的人来说。

不是要等到一切都好才开始行动,而是要在行动中让一切慢慢变好。

4.寻求约束

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绝对的自律,这很正常。

欲望上急于求成,行动上避难趋易,是人类的天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陷入「明明知道要做,但却总是做不到」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别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既然无法做到自我约束,我们不妨借助外物,来间接的约束自己,即「他律」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让你跟他人达成某种契约,这个契约本质上是「道德」作为约束,以你的「信用、人格」为担保。

你承诺履行应该做的事情,否则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践行「他律」呢?

4.1.他人约束

4.1.1 言语约束

明天早上我一定早起跑步。
我要连续一周都去自习室学习,说到做到。

不管你是口头跟别人说,还是发朋友圈,其实都是在邀请他人作为见证者,来监督你,约束你。

虽然不做,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但基于颜面和自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对说出去的话,我们有时候也的确能够敦促自己做到。

4.1.2 物质约束

我要坚持一周早起去跑步,有一天没起来,我就请你喝一杯奶茶
这游戏我绝对不会再玩,你来监督,以后看见我玩一次,就请你吃一次饭

一定程度的物质,相较言语,更有约束力,它能给我们带来非常直观的损失感受。

你可以把物质做为协议的筹码,找到你认为靠谱的「见证人」,鞭策自己行动。

当然,可能你会觉得,找个关系铁的朋友,约束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朋友间偶尔的口嗨很正常。

而找个不熟的伙伴,他可能又不好意思接收你的东西,我这里提供给大家两个建议。

提前跟朋友沟通好,把你的想法和意图说给他听,希望他能够理解配合你。
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你们可以互相约束彼此,你在敦促他的同时,也能够被他所监督。

4.1.3 竞争约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当看到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时,应该向他们学习,并努力使自己与他们看齐。」

心理学上有个马蝇效应,指的是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个在学习和生活中志同道合的同伴,相互敦促,互相约束。

成为彼此的羁绊,最好的对手,前行的榜样

在潜移默化的竞争中,不想落后的心理,或许会激发你向他追赶、看齐,甚至超越。

5.建立反馈

戒一天烟容易,难的是戒一辈子的烟。
自律一天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自律。

理性提供方向,感性提供动力。

要早起,要学习,要健身,这些行为,都是你理性分析得来的结论,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往往也能有个好的开始。

但单由理性提供的行动力,热烈而短暂,来的快,去的也快。

在做的过程中,没有乐趣,收获,成就感,没有即时的反馈,你很难说服自己,沉浸其中 一腔热血,最后落得有始无终。

该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

5.1 改变视角,建立微小反馈

正反馈有个特点,收获的门槛很高

只有当我们在客观世界中的进展达到或超出预期后,它才会出现。

前面有提到过,我们无法掌控客观世界的进展,世间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变化。

与其一味的追求客观世界的进展达到我们的期待,倒不如主观地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换一种视角,把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这一路的改变,作为反馈的条件,不断的给予自己及时、微小的正反馈。

减肥时,你可以把 体重减少的数目 调整为坚持去健身房的次数 以此来记录自己的改变

学习时,你可以把 预期的分数 调整为掌握知识点,错题的数目,以此来量化自己的进步

找到那个可以与你的目标相链接的微小行为

行为设计的越简单,反馈所需要时间就越短。

而持续不断的正反馈所带来的情绪力量,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和动机,激励我们向着更大的目标迈进。

总结上面提到的五种方法:

保持情绪稳定、制定合理计划 是让你规律的去做一件事。

摒弃完美主义、寻求外界约束 是让你愿意去做一件事。

建立持续不断的正反馈 是让你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

从内心愿意做,到开始尝试做,再到能够长期坚持做,是一个细水长流、环环相扣的过程。

回到问题的开始,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执行力。

把上面的方法实践一遍,执行力一定能够提高吗?

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你的答案只在你自己的心中。

这个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每个人的条件、资源、环境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

我只能帮你去找答案,不能直接给你答案。

上面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需要你去深度的思考。

哪些方法值得你去尝试,哪些方法并不适合现阶段的你。

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去不断的修改和润色这些理论和方法,融入你个人的元素。

打造一套独属于你的「执行力方法论」,找到你自己的那份答案

记住,人生不过三万天,无论怎么走,都会有遗憾,可以回头看,但不要往回走

昨日已逝,明日未至。

是时候跟过去的自己道个别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