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马斯洛
个人感觉不是放弃对人性的幻想,而是以一种更清醒的态度去面对现实问题,这也是最近阅读【动机与人格】的一点想法。
【动机与人格】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创作的一部心理学经典著作,或许比这本书更有名的是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教育培训以及个人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而「需求层次理论」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不限于此,马斯洛在本书中还讨论了自我实现理论、人本心理学的科学观念与方法、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经典内容。
抛开涉及心理学研究、心理治疗的部分不谈,高峰体验理论是在讨论自我实现者特点的过程中提出的,个人看来对于我们最有借鉴或者启发意义的就是 「需求层次理论」与「自我实现理论」 。
「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类基本需求的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新的高一级的需要就会出现,以此递级上升。从而把人类基本需要组织在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中。在马斯洛看来,这些需求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个体的行为和发展过程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以下是五种基本需求的主要内容。
生理需求: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睡眠等。这些需求是必须得到满足的,长期处于极度饥饿和干渴状态的机体会很欠缺高级动机,对人的能力和本性持片面观点。
安全需求:包括对财产、身体和情感的保护和稳定的需求。这个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在相对有秩序的环境下,能够免除人们的恐惧与焦虑。
归属与爱的需求:人类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包括亲情、爱情和友谊等。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导致孤独和情感上的问题。当前社会上成长团体或者专门社群的大规模增加,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抵消广泛存在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
尊重需求:人类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包括对能力和成就的认可。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导致自卑和失落感。最稳定、健康的自尊来源于他人的真诚尊敬,而不是外在的名声、声望和无来由的奉承。
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个体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个需求的满足可以使个体感到内心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同群体自我实现的方式差异很大,但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却有着共同之处,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以及尊重需求的满足。对于要求自我实现的人来说,一个人必须实现自己的潜能,才算是忠于自己的本性。
这里有需要注意的是,常见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图示都是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展现的,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是「固化」、有「顺序」的。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刻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理解:
(一)对于一些人来说或许尊重要比爱和归属的需求更加重要,但实际上他们对于尊重的寻求,很可能是将尊重作为了一种「 工具 」,借此获得真正的爱。
(二)还有一部分的人由于长期处于低层次生活的状态,久而久而之,较高的需求或目标就 消失 了,即使后期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需求层次并不再提高。
(三)有一部分人 天生 具有创造力,他们可能不需要其他基本需求满足就开始展现个人的创造性,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
(四)还有一种可能是,当某种需求长期得到满足后,它的价值就可能被低估。如果一个人从未体验过饥饿,那么他很容易就会 低估 饥饿的影响而不断追求高级需求,当有一天生理学需求长期匮乏时,他又可能会为了「五斗米折腰」,对于两种需求重新衡量。
以上是需求层次颠倒可能的原因或者表现,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还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低级需要要100%满足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需求,而是可能满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进入下一层次,这个满足程度基于个体与环境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需求的满足会与个人性格形成、身心健康、态度兴趣、品味和价值观、人际关系等等息息相关,所以觉察当前阶段的主导需求,并以恰当的方式满足它,将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获得更好的成长。
此外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要注意到需求的类本能特征—— 我们对于被接受、被爱和赞美的正当要求,和我们对待饥饿、口渴、寒冷或痛苦时的抱怨在本质有什么不同吗? 人之所以是人,有很多原因,但个人看来这些高级需求对人而言都是一种类本能的需求吧。需求层次理论是以人为中心创立的,而非其他更为简单或者低等的动物,人有人的逻辑与适用范围。
这里就需要关注高级需求的脆弱性。对于维持生存而言,越高级的需求就越不迫切,其满足的时间也可以被长久的推迟,也就越容易消失。此外高级需求的满足需要更多前提条件,需要更好的外部条件,也更需要保护才能抵御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干扰。换言之, 你会因为条件困难而不自觉地放弃高级需求吗?该如何不被环境消磨自己对于高级需求的追求?
再进一步,或许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改善文化的意义之一,是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的意义之一。 在达尔文主义的生存价值之外,还会有「成长价值」。 我们不必只以生存权被剥夺为理由,谴责贫困、战争、专制或者残酷,也可以因为它们伤害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人格、意识与智慧,而将它们视为邪恶的化身。
在书中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者对天资、能力、潜能等进行了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一类人似乎是在自我实现,尽其所能地做到最好,他们是一些已经成长为或正在走向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人。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的结果对于我们个人成长与自我发展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首先他总结了自我实现者的19个特点:
1、对现实有更为深刻、清晰、准确的认识,并与之能够建立舒适的关系;
2、具有接纳自己、他人和自然环境的积极态度;
3、相对自发的行为,很少做作或刻意追求效果;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保持超然、隐私的需求,具有自己拿决定,自己为个人命运负责的微妙品质;
6、有着独立自主的性格,不随波逐流,独立于文化与环境之外;
7、永葆新鲜的鉴赏力;
8、神秘体验与高峰体验;
9、社会情怀,对人类和社会怀有深切的认同、同情和爱;
10、人际关系,更擅长融合,具有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更彻底消除自我边界的能力;
11、民主的性格结构,具有明显或表面化的民主特点;
12、道德规范,他们有强烈的道德观念,有明确的道德标准;
13、会进行手段与目的的区别,一般更关注目的,手段则绝对服从于目的;
14、不带恶意的哲学性幽默;
15、创造性,源于内心深处的某种态度、精神,新鲜、天真、直接地看待世界;
16、对文化教化的抵制、对特定文化的超越;
17、不完美,具有人性的弱点,也会犯错;
18、价值观与自我实现,以哲学的态度接受自己的本性、人性、大部分社会生活、自然和客观现实,为个人的价值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二分法的消解,许多截然相反、一分为二的东西已经成为统一体,二元对立的问题已经消失。
此外马斯洛重点讨论了爱情这一问题,没有规避这一复杂领域。没有做一名心理学家容易做到的事,而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去讨论健康的爱情关系,以及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他们的一些特质会体现出来)。解除防御、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具有需求认同、快乐和愉悦、接受对方的个性与相互尊重、一种终极体验、保持着超然与个性、对另一方的洞察等等。一系列美好或中性的词汇,是自我实现者带给我们的启发,也是作者的目标—— 我们必须理解爱,我们必须能够传授、创造、预测它,否则世界就会淹没在敌意和怀疑之中。
自我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不断探索、创造、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的理论充满洞见与深度,对健康的人的关注,更加积极的研究态度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基于需求层次与自我实现理论,不是说要放弃。
正如出版社的书评中写道:
马斯洛的著作没有弗洛伊德的阴暗庄严,没有埃里克森的温文尔雅,通篇洋溢着无限的激情。他用暖阳般的笔调和优美的文辞,描述自己对人性的设想与探索,将高深的心理学问题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正因为他对于人性的探索是如此的满怀热情、无所畏惧、充满想象力,才让我们在阅读时不时生出敬意,震撼之余深受启发。
倾听自我,相信自我;明智地选择,健康地生活。
这是他给我们的启示。
这本书或许其中一部分需要仔细阅读,或者会产生「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感觉,但耐着性子读完,相信会有比较大的收获,欢迎朋友们评论留言交流。
注:文中观点主要来源于【动机与人格】
作者:柳也
公众号:柳叶与刀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