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不是心态不好,你是不懂生存之道。
宋濂这篇文章,表面上讲的是劝学,实际上教的是 「如何不卑不亢地自爱」 ,不仅仅穷人通用,任何人都能用上。
比如说,自己家里穷,但看到同学穿金戴银,如何调整心态。
宋濂其实已经告诉咱们答案了,只不过,答案并不是大家想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而是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这句话错误的理解方式是——「你一个穷B,人家肯教你已经不错了,别在乎你那点自尊,忍一忍。」
实际上,这么想的人,自己就掉进了认知陷阱。
你以为你低姿态,就能换到人家短暂的善待—— 拜托!诸位男同志,你们自己都知道当舔狗当沸羊羊没前途,越舔女人越蹬鼻子上脸,怎么舔的对象从女人换成大牛,小脑瓜就转不过这个弯了?
跪舔钱权也好,女人也罢,除非你运气好遇到了君子,否则更普遍的逻辑是—— 嚯,既然你都不把自己当人了,那我更没必要把你当人了。 一边用蝇头小利吊着,一边各种瞧不起,最关键的是必然会暗戳戳打压你,毕竟狼崽子没肉吃可是要吃人的,怎么可能真的让舔狗翻身做主人?
那么,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方式是什么呢?很简单。
不内耗,不辩经,不拱火。
再直白一点——
关我屁事,就事论事,不惹疯狗。
咱们就以宋濂的经历为例。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是,大佬学问高,学生多,所以他的态度算不上多好,甚至一言不合还会骂人。
没人喜欢被骂,挨骂肯定不开心,如果心思重一点,指不定会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家底太差老师看不上自己,然后变得愈发不开心。
可是咱们换个思路想想啊——
老师对宋濂不耐烦,是因为老师讨厌宋濂吗?不是,是老师屁事太多了,对着学生,心烦。
那老师心烦和宋濂有关系吗?没有。
既然如此, 那不管是跟老师辩经撕逼、还是自卑焦虑从此不敢找老师,能解决问题吗? 不能,指不定站在老师的角度,还觉得这学生能力不大屁事挺多,孺子不可教也呢。
所以,没必要用别人的事儿给自己添堵。
套句现代的话,就是别人的问题,别人解决,犯不着因为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更没必要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行/家底不好/老师人品。老师人行不行这是要你动脑子观摩的,不是老师跟你甩个脸你就觉得天崩地裂自己不被世界善待的。
自尊自爱,是坚持人人平等,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同时反过来说呢,我会犯的毛病,你也有概率犯。
我会学习不好、想问题不谨慎、玻璃心、偷懒,那些大儒大佬们,也有可能心烦、发疯、玻璃心,更年期。
接受他人犯错的可能,是共情的开始,也是自尊自爱的开始。
大佬是会发疯,可能狗急跳墙还咬你一口骂你两句,但他发疯不是冲着你来的,就算是,也未必是因为你生的气。万一人家就是更年期到了激素时常,你气得要死自我怀疑,岂不是太亏了?
所以,自尊自爱、不卑不亢的人,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你发你的疯,我做我的事。
你现在有情绪,只要不是我的错,那我不会把事儿往我身上揽,我会等你消解负面情绪。而不是跟着闹,亦或者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能关怀你,我就关怀一下,帮不上忙,我也不给你添堵,反正只要你有需要,我呢,随时在你身边。
你领情,皆大欢喜,你不领情,我不用你的错误惩罚自己,同时呢我也不会继续贴你,有什么事儿,等你情绪处理好了之后再说。
宋濂的处理方式就非常正确典型。
被老师骂了,是自己的问题就认,不是自己的问题,就恭恭敬敬不多说话。不辩经,不内耗,不纠结自己是不是被老师讨厌了,甚至还会理解下老师那么多学生,每天面对他们必然心烦。
等老师心情好了,不发疯了,再去提问,老师又不是那种刁难学生的恶人,自然会正常回复。看到宋濂在自己发疯的时候乖乖的, 指不定心里还有点愧疚,那肯定是愈发地倾囊相授 。
宋濂没有因为老师发疯就怀疑自己,也没有主动触老师的霉头。
既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还没倒霉催的当出气筒,老师对自己还另眼相看,这不叫赚什么叫赚?
不卑不亢也好,自尊自爱也罢,都不是让你在上位者面前垮着个批脸,等着人家主动找你,更不是你噼里啪啦把对方一顿大骂,对方还要跟你磕头谢谢你教他做人。
是人下人的时候把自己当人,人上人的时候把别人当人。
把自己当人,所以不会在明知道对方状态不对的时候激怒对方、贸然行动,然后把每一次受伤化作自我怀疑的理由。
把别人当人,所以理解每个人都有状态不对的时候,不会因为一件事,简单粗暴给对方下定性,否定全部的情分。对方有需要,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或者对方不需要,就当一个不给人添堵的陪伴者。
这个道理放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使用也是一样的,比如对待父母。
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我一直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也曾经怀疑过这是不是单纯地为了统治的需要。
后来总算明白了,这话,既是为了保护父母,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父母,本质上是爱孩子的,咱们撇开极个别活畜x不算人的父母(觉得自己爹妈是这样的也别对号入座了),大部分父母发脾气,主要就是怒其不争。
可是呢,当一个人非常愤怒的时候,很容易干出一些错事,而且是大大的错事。
为人子女,一方面相信父母是真的希望自己好,另一方面,也有劝诫父母不犯错的义务和责任。
那这时候,嘴硬撕逼也好,低头顺从也罢,放任对方由着负面情绪犯下更大的错,是希望父母更好的态度吗?并不是。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有一次犯了错,父亲非常生气,用大棒子打他。
曾参想着孝顺父亲,于是被打晕也没逃避,醒来之后还和父亲道歉,甚至还专门弹琴唱歌,想和父亲表示,自己身体好着呢,一点事儿都没。
表面上,多孝顺啊,顾虑父亲的想法。
可实际上呢?
父亲只是气急了 ,并没有想真的致孩子于死地,曾参这么受着,万一不小心被打死了,难道要父亲承担杀孩子的罪名吗?
放纵父亲犯错,这是孝子该有的态度吗?
反之,如果曾参辩经对打,愈发激怒父亲,父亲如果一个气急做出更夸张的错事,两个人的一生就都毁了。
更何况曾参又是被打,又是安抚,他爹如果真的爱孩子,你们觉得他此时是高兴多,还是难受多呢——让父亲因为小事郁郁寡欢,这是孝子该有的态度吗?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发现父亲暴怒,直接跑路。
给父亲一个消气的时间,起码不至于看着自己心烦。
然后等待父亲气消了,再该道歉道歉,该讲道理讲道理。
这样一来呢,大事儿变成了小事儿,孩子的目的达到了,父亲也不至于因为情绪犯错。
父亲看到孩子没受伤害,自然不会郁郁难掩,想着孩子做事这么成熟,高兴都来不及呢。
作为孩子,人没啥事,孝子的名声还保住了。
双方高高兴兴吃顿饭,不香吗?
坚持自我的同时,让别人变得更好,是一件需要动脑子的事。
首先要做的,就是审时度势,考虑对方当下的需求和处境。
中庸也不是说啥事都各打五十大板,是让你别非黑即白,要么和亲近的人一顿大战,亦或者全权委屈自己,什么都按照别人的来。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辩经,说做人要坦诚,既然人人平等,那更要坦诚。
那我把实话撂在这——把 美德当成懒惰的遮羞布 的后果就是,你自以为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可是你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甚至会因此受伤。
你觉得你有什么说什么就是「坦诚」的表现,所以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伤人的话,发泄不合适的情绪,并用「你希望我不坦诚吗?或者你想我花言巧语骗你?」去粉饰你的不说人话。
那现在呢,你看到这些话你开心吗?我只是在100%的和你坦诚哦,甚至我已经很温柔了,因为更难听的话我没有说出来。
坦诚,不是恶语伤人的遮羞布。坦诚,也不是简单粗暴地想什么说什么。
高情商也不是给人【台阶下】,而是给人【台阶上】。
再通俗点说——我这有一个plan C,不仅比你我单方面的方案AB更好,而且这个方案C你我都有得赚,要不要一起赢啊?
所有的美德,都不是让你放弃自我,而是让你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寻找大家都可以获益的PLAN C。
魏征够坦诚了吧?可他是怎么和李世民坦诚的呢?
皇上,我是真的很欣赏你,我觉得你超棒棒,你这也好那也好。我觉得咱们精进一下,可以变得比传说里的那些皇帝还好,我的这些建议可能不太好听,但你肯定听得懂,也听得进去的。但魏征真的是拍马屁才这么做的么?他只是基于对李世民的尊重,顾及到了他身为皇帝的情绪。
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诉求,心情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
坦诚也好,其他情商也罢,本质上是让大家都开心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具体怎么做,取决于具体情况下的具体分析,这是你需要自己去思考的事情,而不是丢给别人。
为了坦诚而坦诚,只会让你放弃对活生生的人真实的关心和感知,你不能真正了解别人,又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目的呢?
不信的话,咱们来盘一下,如果咱们对大佬、对父母,用辩经或者无底线忍让的态度,会面对的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情况——
如果对方是个真小人,你反抗、辩经,对方必然会记恨你,然后没完没了。到时候你浪费的时间精力可就不止这一点半点的。
假如你直接自我内耗、顺从,那感情好,对方知道你是个软骨头,不揪着你敲骨吸髓榨干剩余价值,那TA还叫小人吗?
反之,如果对方是个正派人。和好人伤感情,然后好人不帮你了,你真的高兴?
再说了,你现在图一时爽,把小事闹成大事,小毛病搞成大冲突,正派人嘴上不说,心里能不愧疚难受吗?更何况这种君子有不少人,眼里揉不进沙子,到时候万一学着【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爹来一波自挂东南枝,少一个对你好的好人,到底是谁吃亏啊?
这个人真的在意你,那因为一点破事辩经伤感情毫无意义。反之,如果这个人就是图你不好,那你越内耗,对方的目的就达到了,顺着小人的恶意来,你四不四傻?
现在是不是对自爱有点理解了?来,咱们这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个推演。
除了当孝子的角度,为什么小孩非得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因为要保护自己呀!小笨蛋!
我发现很多人哪怕成年后,都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
根本没有 保护自己的意识 。
放在亲子关系里,就是当发生负面消息的时候,要么就是憋着,要么就是闹得两败俱伤(一般还赢不了),总之就是不停的积攒怒气值。
直到怒气值大到无法承受,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变成你死我活的时候,然后这才直接来一波大的:不搭理父母/和父母大打出手/自己憋成抑郁焦虑/挨打受伤……
我是忽然有一天意识到这种脑回路有问题的。
不说别的,算个很简单的账:我但凡因为屁大点的事情和爸妈吵架,不管怎么算,亏的都是我。
吵输了,起码要挨一顿训。
吵赢了,中国传统父母当面认错(长辈面子问题)被小孩嘲讽是不可能的,假如自己太嘚瑟了,指不定还要因此挨揍。
反正怎么吵,亏的大概率都是我,那我干嘛要吵?
不管是生理上还是伦理上我都不占优势,就算他们收回了说错的话,可是我已经挨揍了,难道我受的痛可以被收回去么?不可能。
所以成年后的我,果断放弃了和爸妈事事正面刚的意识。
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好汉不吃眼前亏。
如果发现气氛不对劲,除非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我现在会直接尿遁。
或者找一些其他的长辈拒绝不了的理由。
比如领导叫我/有工作电话/需要出去办事……
总之,先脱离带情绪的环境。
绝对不故意甩脸,也绝对不提那种明显糊弄人的理由,避免火上浇油。
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冷静一下,顺便自己也冷静一下。
问题可以之后讨论,但是拒绝挨骂,拒绝挨揍。自爱首先是保护自己不受无辜伤害,那我凭什么挨打挨骂?坚决不挨!
回头大家都放松了,就自顾自聊别的事情,先把这个放放。
等哪天发现讨论这个事儿不影响了,再笑嘻嘻讲道理。
目前这招没出过问题,一般不太大的事情,大多父母都会选择妥协理解。特别大的事情,也不是随便放一下就能解决的,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中国式父母,中国式老师其实是很简单的生物。
他们有面子上的需求,这个属于龙的逆鳞。
孩子想要搞事情,和孩子顾及他们的面子,他们心里是有数的,成年人都知道 伸手不打笑脸人 。
更何况大多数人,都是吃软不吃硬的。
转变思路之后,我和爸妈基本上吵不起来架,更不用说打架了。
相信读到这里,大家对「自尊自爱」也有了新的了解。
我们最后,可以盘一下,为什么宋濂的态度是这样的: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首先,家里穷,没有华服锦衣是你的错吗?不是。那因为不是自己的错误内耗惩罚自己有必要么?没有。
其次,很多同学那起码都是借过书的交情,甚至有一些还是自己的朋友呢——帮助朋友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是不是作为朋友的本分呢?是。
那顺着想想——让朋友意识到阶级差距,甚至注意到你的自卑,是帮助朋友的正确做法吗?不是。
要知道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看到别人自曝其短,不先想着共情,而是忍不住上去教对方做人、甚至秀一波优越感,这是大部分人的天性。不信的话看看这题目下面的回答就知道了,宋濂无非就是说了一波自己穷,有多少回答在揣测他玻璃心人品不好呢?
所以,即使哪怕是为了朋友着想,也不该一天到晚去想锦衣华服的事情。
大伙儿来大儒的学堂是为了啥?学习!不是为了鸡毛蒜皮的破事的。
大家将来也都是国之栋梁,想的应该是百姓苍生星辰大海,因为这些东西绊住脚步,简直就是捡了米田共丢了西瓜。
以中有足乐者,是因为对自己,对朋友来说,学习都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好的朋友,靠谱的同学,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带着大家一起关注学业,好好学习。
宋濂作为一名穷B学霸卷王,他带头专心学习,啥不靠谱的也不想。一个对老师很恭敬,借书必须按时还的学生,想来对同学的态度也不差。
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大概率也会跟着努力。
大伙都努力奋斗了,谁还会想衣服之类的破事?
更何况,这样愈发凸显宋濂的勤勉上进,老师能不喜欢他么?同学能不佩服他么?
自然会收到更多的正反馈。
宋濂以其赤诚之心,感染同学勤勉向上。
同学勤勉努力,都忙着学习了,大概率没空因为锦衣华服的事情看不上宋濂。
宋濂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自然愈发快乐。
就这样,他亲自创造了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愈发热爱学习。
最终落脚的,正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好的环境,是自己打造出来的,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出来的,是用自己的真诚吸引他人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总结和阅读心得,其他关于课本的心得总结还有:
最后安利一下本人的专栏,会员免费,干货满满~
我是 @非癯仙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关注收藏呀。
点个赞,同样是真诚地表达善意的方式。我得到了你的支持鼓励,会更加努力,然后产出更多优秀的内容回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