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每天能写文章(博客、微信公众号)的人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015-03-01心灵

我自己写东西有段时间了,有个明显的感觉:从0到1比较容易,从10到100就很难,从100到1000估计更难。发了成百数千作品的大号,是怎么做到日更写东西(拍视频)的呢?

我梳理了下自己对规律化、常态化写作这件事的理解,虽然离做到日更还很远,但也试图在解决俩问题:没时间写,感觉写东西很难。

首先,我想下个结论:规律化的写作,是对自我的一场改造。规律化写作不是打开电脑,开始写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挺系统的事,我准备从时间、空间、方法这几方面聊聊我的经验。

1、想写东西,总没时间

一般说没时间的时候,其实是对时间的理解有些问题。我发现的问题,大概有两点:

①没把写作排到第一位

没时间写,往往因为先忙着干别的去了。之前看过一本书,里面提过一个有点极端的主张: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去写。当然,实际做起来可能不适应,只是借这个来说优先级很重要。明白这个以后,就不会再一睁眼就去刷俄乌战争。

②没安排好写作之外的事

一天24h,写作和别的事都会占时间。别的事没安排好,就会变相占据写作的时间。所以,做好写作的第一步,是把别的事安排妥当。这里主要聊一下工作和睡眠。

工作占了一天中最黄金的时间,如果下班后还要加班,那么留给写作的时间更少了。因此,得提高效率,避免加班,平时不断优化工作方法,给写作留出更多时间。其他比如怎么减少通勤时间等,是一个道理,都需要不断精进和完善。我相信,时间上永远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接着聊下睡眠。之所以关注睡眠,除了因为它会影响写作状态,还因为它和早起密切相关。毕竟,很多人倾向早上写作,因为早上是整块的时间,且不容易受到打扰,但这就要求得睡好。

关于睡眠,我自己之前有个错误的认识,总觉得得睡够X个小时,后来通过小米手环监测睡眠,慢慢发现睡眠质量跟时长不成正比,有时睡久了反而得分更低。真正存在的问题是晚睡、入睡慢,于是就慢慢接触到了冥想,入睡慢的问题也得到一些改善。通过在睡眠上的改善,在早起这件事上也得到了改善,给写作腾出更多时间。

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睡眠,协调好这些看似和写作无关的事,写东西才能良性循环起来,否则就容易因为没时间、头疼脑热不在状态而间断。功夫在诗外,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2、想写东西,还需要空间

接下来,想从空间的角度来聊聊写作。从空间出发,能刷新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原本觉得有些时间没法利用,其实未必。

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班车上,出租车上,地铁里,都是合适的写作空间。车上相对封闭,只要减少和同事、司机搭话,这就是个移动的书房。地铁里虽然有噪音,但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基本不会有人直接打断你的思路,某种意义上,比待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还适合写作,如果练好定力,也能写作。

以上这些空间里,自己并不怎么受干扰,原本觉得不适合写作的时间,其实也可以正常去写。怎么找到类似的空间呢?要尽可能减少一切限制:

不非得在家里,可以是在路上;不非得是看文章,可以是听语音;不非得是多安静,可以把轻度干扰当做白噪音。只要内心不受干扰,就是合适的写作空间,就是可以利用的写作时间。

3、写不下去,感觉很难

有了固定的时间,不受打扰的空间,写作才能长久,才有必要聊聊所谓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太多,我最近比较关注的是,怎么让写作这件事更简单,更轻松。不要每次准备写的时候,感觉要完成一部【战争与和平】,那就不敢下手写了。

我最近在练习的一个方法是,口语化写作。把写东西当成和别人聊天,怎么说就怎么写,可以适当去修饰,但大体上遵循这个原则。口语化写作有这么几个好处:

  • 看文章的人读起来更亲近,像是听作者聊大天,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

  • 说教的感觉淡了一些,不会让看的人感觉:这家伙怎么总是高高在上的呢

  • 自己写起来更顺畅点,毕竟你准备咋说,你就咋写就行,不必过多关注文笔

  • 因为写的内容能用嘴讲出来,所以文章能比较轻松的转成视频,算是提高了文章的利用率吧

  • 口语化写作也能反过来强化口头表达能力,毕竟,你想写好,得先说好
  • 从时间管理、睡眠聊到了抗干扰能力和口语化写作,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规律化、常态化的写作关联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认为,规律化的写作,是对自我的一场改造。

    其实,不止写作,拍视频,其他任何想长久做下去的事,都是这个模式,必须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必须用一些方法降低难度,才能让这件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