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森流派绕过阻抗的核心是间接暗示(indirect suggestion)
基本原理是,通过一连串的事实陈述,链接被催眠者意识与无意识。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解离、混乱、制约等),让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和无意识链接,达成出神(恍惚、催眠,英文trance)状态。
这样说比较学术化,举几个例子如何链接意识和无意识:
1、你已经知道,如何体验像太阳照在你皮肤上,所产生的温暖之类的愉快感觉。
被太阳照在皮肤上,温暖舒服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所以这是事实陈述。意识层面的判断绝对没有问题。不会引起阻抗。但在潜意识里,唤起了「温暖」这种体表状态,以及「愉快」这种情绪。
2、我们知道在你睡觉时,你的无意识会做梦。
这也是意识层面的事实陈述。但调动了「无意识」,并引发了「做梦」的暗示。
类似这样的间接暗示很灵活,但不是一次有效。往往需要多次间接暗示。所以艾瑞克森的催眠往往时间很长。表演性质的快速催眠案例比例很少。
3、你正坐在椅子上,背靠在椅背上,双脚放在地上。同时,你也能感觉到椅子对你的支撑。
这是最常用被推广最多的「yes」定式。也就是先说三句事实陈述,然后做一句引申。在这里,引申的是「支撑」这个词。为了让被催眠者更有安全感。
然后再说下如何利用技巧让意识和无意识重新连接,进入trance(出神)状态。
1、制约:你喜欢坐着还是躺着,进入催眠?
问题是喜欢坐着还是躺着。而间接暗是不管怎么选,都进入催眠。这个句式也常常被用到销售话术中。比如:你需要一个还是两个鸡蛋。
2、混乱:例如握手催眠 。
握手催眠是艾瑞克森少有的快速催眠技巧之一。核心逻辑是先引发对方的习惯行为,当自己举起手时,对方也举起手。而在快要握住手时,利用暂停、轻触、推压等方式触发对方的僵直状态。然后快速导入催眠。实话实说,这个很难。需要非常丰富的技巧。
3、解离:你的意识在听着我说话,而无意识中探索着更多的东西。
解离是对人的解构。比如上面的句子,就把意识和无意识做了解构。
附言与个人感受:
艾瑞克森的催眠很难。因为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者说,艾瑞克森的结构是建立在来访者身上的。这需要以来访者为核心,用非常强的观察能力,配合适当的技巧进行互动。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催眠师欠缺的。
我学常规催眠的时候,大概32课时就可以做简单的催眠。按部就班做下来,似乎也是个催眠师了。
而学艾瑞克森很难。一个工作坊下来,似乎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自己用的时候,又觉得莫名其妙。大概在第三次工作坊过后,才找到一些感觉。
下面,对题目发起挑战 。 不关心催眠治疗的,可以不看 。
个人认为艾瑞克森流派,对于是否绕开来访者阻抗。并不是一个必须的行为。
如果我们往上看一层。艾瑞克森流派催眠的目标和核心逻辑是什么?
众所周知,艾瑞克森是心理治疗师。他对心理问题的解读是:患者的意识和习惯意向所形成的,僵化的习得性限制。
这里面包括了意识形态,阻抗等等。
而艾瑞克森的解决思路是:依靠某些沟通策略,唤起、调动和移动患者在某些方面的联接过程和心智能力,从而间或达成某些治疗目标。
坦白说:这句话翻译的很拗口。
我试着结构化一下:
1、你得了解患者的心理行为定式,包括核心认知、防御机制、或者阻抗等等。
2、在1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模型(策略),滑动原有的行为定式,让无意识重新和意识链接。形成新的心智能力。
在这个原则下,催眠只是一个过程,以超出其平常意识或自主控制范围的方式,唤起和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理进程。
换句话说,催眠不是目的,只是有效的手段。而所谓阻抗,在这个结构下,首先考虑的不是绕开。而是如何利用(善用)。阻抗即是问题,同时也是资源。
参考文献:【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