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作为刚入行的萌新,参加了某医生的一个讨论班,我渐渐的发现该医生有一个漂亮的应对方式,在这个讨论班中,经常会有问问题的人,当他们提出一个问题,该医生就问,你自己怎么看,于是此人就此说一通,然后我就发现,他最初问的这个问题早就不存在了,借助这个提问,他其实是在试图表达一些别的东西,例如:「大家都来看,我有一个精彩绝伦的好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好主意,想分享给你们」,「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觉得老师刚才讲的东西,我并不同意」等等。精神动力这个流派,较为关注这种潜在的信息,否则日常的一问一答中,所有的潜在信息会被回避掉,变成一种素人与权威之间的日常对话(知乎体)。
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类似于踢皮球的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有利于澄清一些隐含在提问之外的潜台词,能够引导来访者自我反省,促进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自我观察。但渐渐的我发现,这并非一个万能的技术,对这个技术的不恰当运用,可能会导致非常糟糕的后果。题主所描述的情景,恰是不恰当运用的一个例子。我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了几种常见的不恰当使用的情景,供参考。
(1) 要对正确的人群使用这种方式,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严重的焦虑谱系障碍的患者,包括强迫症,急慢性焦虑,躯体化障碍等类型的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难以使用这种踢皮球的咨询方式。对于严重焦虑的患者来讲,好比是他那儿起了火,你却想让他去反省当初为何没在起火的地方打口井。
P: 老师,你说我病的严重不严重?T:你觉得呢?
P:我觉得我挺严重的,老师,你觉得我这个(病)能好吗?
T:你好像挺担心你的病情的
P:是呀,我很担心,老师,医生说我可能要一直吃药,你觉得呢?
T:一直吃药有什么困难吗?
......
注:治疗师的踢皮球,会让这个焦虑的来访者非常的挫败和愤怒,来访者问题的脆弱性和紧迫性,会导致他无法在这样加重他焦虑程度的对话中获益。
(2) 皮球踢出去不是目的,而是开始,踢皮球的目的是达成更深入的理解,要避免为了踢皮球而踢皮球,我们要持续的观察和探索,这个皮球踢回去之后所引起的后续反应。
P: 老师,你说我病的严重不严重?T:我注意到,你最近一直在重复的问我这几个问题,似乎你对我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有些失望?
P:嗯,是的,我最近都在考虑有没有继续咨询的必要。
T:那是非常失望了,来,我跟你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不直接回答你的这些问题......如果你能理解我这样的理解和方式,这个部分在治疗开始时我也跟你提到过,也同意这样的方式会对你有所帮助。
注:在这个例子中,治疗师停止踢皮球,有效的反馈了治疗中的观察,去澄清来访者的失望,并回到对来访者的心理教育和治疗框架的讨论上来。
(3) 要有能力把握来访者踢过来的皮球的准确隐含信息,否则来访者会感受到大量的误解,导致复杂的僵局出现。
(4) 有时候踢皮球变成一种咨询师的习惯性的防御,这样的情况下,来访者势必会严重受挫,导致咨询无法继续,有些时候,咨询师或许感受到了来访者强烈的失望与愤怒,但又没有勇气去和来访者讨论这些情绪,于是不断反问,以至于交流无法继续。
P:老师,你结婚了吗?T:为什么问这个?
P:没什么,就是好奇,你可以告诉我你结婚了吗?
T:你好奇我结婚了,可是为什么呢?
P:就是突然想知道,可以告诉我吗?
T:我也很好奇,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P:你不想回答就算了,我其实也没有很想知道,那我们来聊点别的吧?
T:(沉默)
P:(一个新的话题)
注:显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提问(可能表示来访者对咨询师可能有某种浪漫幻想,也可能表示对咨询师是否能够理解婚姻中的困难的质疑,总之可能性很多),但治疗师只采用踢皮球的方式,并没有使得对话展开。
总之,皮球可以踢,但首先要踢得准,然后也要有停球,控球的技术,关键是不能一直只踢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