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幼稚?

2020-10-02心灵

是否依赖表征进行归因、决策,以及是否理解实然的规律。

在不同语境下,【幼稚】的标准是相对的,模糊的,有灰度的。

以墨视角下,以及文字描述的观念/认知作为基准的话。

1,

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使用表征归因,以及由劣质朴素逻辑所支持的相关性归因,人们更容易被案例偏差、身边统计学、表征词汇互证所影响思路和决策,因而充斥着大量的认知偏见。

举例而言。

表征归因:她没有坚持锻炼是因为不自律。(其实很可能是她的心理状态不支持,或者身体状态不支持)

相关性归因:张三失业了,张三是高学历,所以高学历没毛用。

案例偏差:二本有个学计算机的,拿了50万总包,谁说二本找工作工资低?

身边统计学:我周围的人都没失业,所以失业率是假的。

表征互证:这个人对朋友很仗义,所以人们都说他人品好;这个人人品好,所以他对朋友很仗义。

这些例子,看上去一目了然,是因为都是只涉及到了很少的元素,一旦元素和因素变多,很多人都会陷进去,并且自以为非常正确。

就会带来持续的带有反智特质的某种虚假自信,以及在面对问题时,不断在表征上修正的拟剧化。

对成长和功利角度的成功,都没有任何帮助。

2,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有可能终身被限定在他们自己想象的应然中,即,在所受显学教育过程中,错误的将意识形态、道德、事务发展的机械性因果论,这种理想化的应然,看成必然,而对于现实社会中的实然规律和概率论,不了解、不信任,遭受规律反噬后污名化实然,进而污名化社会、人类乃至世界。

很容易滑入朴素犬儒主义(Naive Cynicism,可以理解为幼稚的愤世嫉俗)。

在实然上,即使不考虑家学(隐学),显学其实也有非常多的描述,也有非常多的案例和样本,但会被污名化为黑暗、不守规矩,没有道德等等。

3,

总结而言,

第一点,会导致人们没有寻找本质的概念和能力,认知和决策抓不到真实的原因,在战略上也无法找到第一性原理,同时,知识体系是很多孤立的表征点难以压缩、统筹、泛化。

第二点,则会习惯于用书本上的刚性应然去衡量实然,而忽视现实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相对性,导致人很难与社会、社会化实现融洽。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之前写过很多答文,也有不少案例,感兴趣的朋友,请在我的知乎主页或知识星球(苍离的博弈与成长)进行搜索。

以上。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