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那个熟悉的铃声响起,我的手指就像被定住了似的,僵在半空。电话号码跳出屏幕,无论是親切的父母还是久别的朋友,我的第一反应总是按下静音键,屏蔽那声音。可是心里,我明白,电话那头是牵挂我的人。
我知道,他们打电话过来,不过是想问候几句,关心我的近况,或是分享些生活的琐事。但不晓得为何,接听电话就好像需要集结所有的勇气,不对,准确来说是心力。我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一次次黑屏,伴随着内心的纠结和罪恶感。
有没有问题?怎么说呢?它并没有妨碍我正常的生活,最多就是造成了一些小小的误会。但这始终是个悬在心头的问号。
手机为什么不能仅仅是发消息的工具呢?文字给了我思考的时间,也省去了直接交流可能引发的尴尬。可电话,却像是强迫你赤裸裸地面对彼此的声音。这种"直播"式的交流方式,似乎不太适合我。
有时觉得,自己可能只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或者说,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电话是种异于寻常的剧烈打扰。我开始去挖掘这背后的原因,想要解开这长期困扰我的谜题。
朋友们笑我像个怪人,电话都不接,到底藏着啥秘密?我尴尬地一笑了之,心想如果能简单地告诉你们我为什么,我还用得着烦恼么?
然而我所做的,其实是在逃避那种即时回应的压力。电话里传来的是即时的声音,充满了期待,而且它不允许我有任何搪塞的余地。得即时回答,无法回避,这种无可遁形的感觉,对我来说压力山大。
那么,这样的心理状态究竟算不算是个问题呢?我开始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甚至偷偷参加了几场免费的心理咨询。结果啊,你猜怎么着?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是社交焦虑,有的认为这与性格内向有关,还有的解释说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交流方式演变的产物。
嗯,想想看,在数字时代中长大的我们,更多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表情、文字、图片,这些都成了沟通的道具。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话显然已经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但讲真,这种逃避也让我失去了一些东西,比方说那种通过声音感受到的真实与亲切。而每当我给自己找借口,假装没看见电话,想躲得远远的,内心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丝声音在责问:「你这是在干嘛呢?」
好不容易逼自己鼓起勇气接听了电话,然后发现,哈,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聊天挺开心。结束通话后,我甚至会突然觉得,之前的那点忧虑和逃避,岂不是太过可笑了?
说这一堆,不是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也不是想分析自己有没有问题,更不是准备来一场自我励志的演讲。只是想告诉自己,也许接不接电话不是问题所在,重要的是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在合适的时机勇敢面对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习惯、小缺点和小问题,我害怕接电话,也许就是我其中之一。面对这一点,我决定,慢慢来吧,不必过度强迫自己一蹴而就,循序渐进地改变,也许这支电话最终能连结起更多温暖和理解。
我相信,慢慢我会适应,那时我会欣然期待每一个电话,因为那不止是响铃,那是人与人心灵相通的桥梁。而此刻我所能做的,就是试着去理解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一步步向前走。没关系,我们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