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骤,调解你的不适:
步骤一:承认恐惧
不适感源自于恐惧,但一般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害怕,反而以各种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恐惧,就是逃避不适圈的最佳证明。成功人士不是因为他们大胆勇敢,而是懂得先承认自己的恐惧。
步骤二:找出令你「不适」的事物
利用自我提问七次的方式,就能直指核心,揪出让你不适的恐惧来源:
步骤三:化不适为安适
一般人遇到不适会紧张、有压力,只想逃或脑袋当机,但成功人士不受制于不适,不因阻碍而却步,懂得调整成「挑战心态」,努力找出解决方法,学会适应不适感,就能扩大你的舒适圈。
Step 1:把你的恐惧摊在阳光下
如果今天别人说了一件我完全不相信事情,比如说:「你的发色不好看。」我会斩钉截铁地说:「我觉得我蛮喜欢这发色啊!」但是如果今天跟你说: 「你汇报做得不够专业,数据没有提出洞察时候。」那时候的你就会信以为真,因为他恰恰呼应了你心中的想法。
以前的我也会这样,被讲中哪里不好,我马上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至想要逃离现场,或者是编出一些不是事实的事情。但承认自己不够好,很难吗?
「我们会怕别人对对我们抱持负面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自身恐惧的一种投射。」
其实简单来说,我们就是不愿向他人示弱,好像我们比别人差一截。所以能躲能闪,就不是希望别人不要发现我们哪里不够好,因为希望我们永远保持完美。但遗憾地说,其实很多时候别人根本没有这么在意我们。所以承认自己不好、很害怕,究竟失去了什么?零损失,反倒你会获得什么,全世界。
成功人士不是因为他们大胆勇敢,而是懂得先承认自己的恐惧。
其实书里提到一套解法,在别人说之前,你就大胆挺身而出,坦然面对别人会怎么看你的那份不适吧。而且要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坦坦荡荡告诉别人;当你清楚说出心中的不适后,反倒会觉得松了一口气。
Step 2 : 找出不适原因
曾经的我是一个很害怕分享自己的见解、也害怕上台的人,但如果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慨念,还有希望自己有勇气可以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因此遇到机会就会询问意见、或者是发表想法。因为当那份不适感降临时候,将是表示我又朝下一步。也可以从每次不适中,获得如何改进自己的方式。
好好体会这些不适感受,说服自己需要它,需要这次刺激,当下次相似的事情再次出现时,才能快速反应并做出更正确决定。
但我发现当我愈写愈多文章,自己暴露在阳光之下,我就更担心我的一言一行会被放大检视,因为大家信任我的文章,所以我每个问题,都必须要有深度,或者是讲话要有逻辑等等,我怕读者因为我的说话、表现产生落差。但也不断询问自己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呢?
写了文章后,有一个很常被问到问题:「有没有人曾经给过负面评价,收到这样反对意见时候怎么办?或者是怎么处理这些键盘侠?还有那时候怎么鼓起勇气决定要把这些内容发布在自己的平台、或者公开的平台?」
虽然印象中不多,毕竟很多时候,我自己的理解是大家只是用不同的角度在看这件事情,所以大多都不会放在心上。但身为一个处女座,努力学习如何不完美,有时候还是不小心就走心了。有一次演讲完「个人品牌」演讲后,当然会很好奇每个人获得程度或是心得等等(当然也是要赞许一下自己的努力啊 )。
那时候看到一篇个人心得分享写道:「讲者脚站三七步问台下观众问题,感觉就是『老娘看看你等等给出什么答案』,声音共鸣容易模糊不清等」 ,其实看完这评价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骄傲的人(也可能真的让别人有这样感觉!但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最好是!!」),来来回回读了那篇文章好几次。到底是肢体语言、讲话时候不够礼貌、侵略性太强,造成别人的感受不佳,大概被否定时候,我们都习惯先帮自己找借口。
这件事情萦绕在我脑中一整个晚上,但如何停止这个思绪,回到源头我觉得我想知道到底作者在想什么,所以直接私信写这篇文章的朋友:「我有看到你的帖子,也很开心看到你来参加,我也很抱歉带给你这样感受,可能是在无意间自然而然的举止。」
想不到马上收到回覆:「不用抱歉啊!这也是我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在文中有提到,这很看听众吃不吃讲者风格,但我真的有学过肢体语言、口语等等课程,所以才想说从不同角度来写心得文。」,我立马说:「请指导我,有你的经验指导,说不定可以让我在台上看起来更自然等等。」
突然发现只要愿意去沟通、去了解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浪费时间在猜测别人为什么这样对我?到底我哪里惹到她?又为什么她在社交平台上面写这篇文,是不是在说我?想很多有没有!
当然这时候会有人说:「想那么多干嘛,就不要去在意别人的想法!」,但相信很少人可以做到这种地步。但回归到作者讲一件事情「认清哪时候不适」、「认清自己是怎样状态下容易不适」,而我就是会纠结于这些小事情的人,如果要终结事件,我就必须有所行动。
于是乎我更愿意去倾听别人背后的动机,又为什么我在什么情况之下,不小心惹到他,至少我会让我自己有机会修改,也让自己不会悬着一颗心,每天过得很不安宁。
当然还是会去下一些简单判断,去看看他们的一些文章还有使用的文字,或者是过往的经历等等,若太过于情绪化,我就会当作他在抒发自己的情绪,那些不可控制部分,就不需要花费精神在上面。
我们时间已经被很多社群软件抢得所剩不多,但如果连我们关掉这些社群平台后,都要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候,那我们永远没有办法专心一致,这导致在生活、工作上面,缺乏效率和创造力。这就是我所谓的我把这件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在过去一年,充满了不安与焦虑,因为那时觉得将踏入30领域,能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会不断压迫自己要多学习,告诉自己每天都要完成一堆事情,参加一堆活动。一直有个声音萦绕脑中:「要是我在找几年开始做这件事情,我现在是不是就会更有成就。我就不需要担心现在时间不够的问题。」
但作者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有名的芭蕾舞者艾瑞克・安德伍德(Eric Underwood),21世纪中最伟大的独舞者之一。原本他是要走上戏剧表演者的路上,恰巧那天招生那天失利。但他不因为这样而放弃进入学院学习的机会。他试遍所有甄试的会场。但因为当时他是唯一的男生,老师产生对的兴趣,进而提供一个机会给他。 」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问他说: 「14岁才开始学习舞蹈的Eric,起步不会太晚吗?的确幸运获得机会进入舞蹈学院来学习,但是因为跟从小学习舞蹈的同侪,根本比不上。」。
想想看到底如何在短时间,一口气赶上别人多练了十几年的程度呢?或许更重视,要如何战胜这个天大的障碍而且不灰心丧志?
Eric回答:「差别在于,我已经14岁了,当有人教导我:『这样跳才对、那样跳是错的。』我很快就能心领神会,并达到标准。反之来看,若是小时候就开始学舞,可能就只是在模仿别人的动作,也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14岁开始学舞的我,反而成为我最长大的优势,因为我很清楚我该怎么学,也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这段话让我想起最近看到抖音上脍炙人口但细细想来有点道理的文段:「学一半,做一半,再学」、「少想、多做,没有什么挫折可以击败积极。」、「尝试后最糟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回到原本状态,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其中「把你的短处变成你的长处很重要」这恰恰呼应了上面这段故事,这样无畏无惧心态,无非是在我现在生活中,打上一剂强心针。
- 找自己的亮点
- 设定自己的目标
- 补上自己的缺口(缺点转成优点)
当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小心注入的时间并不等于你的产值。所以务必注意到「行动不等于进展,输出不等于产出。」
Step 3:化不适为安适,你要学习拥抱失败
有一天,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来访者问了一个问题:「我现在很想要离开我这家公司,因为觉得主管没有办法好好管理部门,以及共同协助我达成公司的目标。所以接下来,我计画去某大型电商平台听他们职缺分享,只是我在思考说我要不要去下午的面试,因为我怕我还没有准备好。」
我跟她问他:「为什么觉得不够好?其实我觉得从来不可能准备好,因为我们都会有一个心魔在,觉得我不会是最好的人。最主要原因是,我们把目标设定为『我一定要拿到这么面试offer,要不然我就是失败』,因为设下这个目标,你害怕失败,所以我们要努力成为那个最好的人。
但这天始终不会来临,老实说市场变动很快,今天是职务缺乏现象这样,但明天他们就会想要另外一种人才了,永远不会有准备好的一天。
如果我们把目标变成「尽全力表现,但重点是我在这场面试得到的反馈、获得在这产业上面需要得人才背景和能力是什么、还有在面试时后认识的人脉。」如果有达成这些目标,就算没有达到offer ,我都觉得这场面试来得很的值得。」
其实过去我也惧怕去面试,不敢告诉别人我的面试状况,因为我知道当我告诉别人,他们就会来追问我:「面试状况如何?上了吗?」,但渐渐发现如果告诉别人: 「喔!去面试了,因为某些条件所以不够符合,但我也从这边学到不少心得,所以对于未来我可以怎么样去精进自己。但也当然我在某部分知识还不足,也可以朝这方向努力。」
我也不会觉得别人问我这问题是要看我笑话,只是希望透过你的我面试经验里面,也可以学习如何准备相同的情况。同一时间,他也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帮助我们分析为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够完善。
常常我们对于失败的抱持「零容忍」,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任何新奇或者会遭受失败事情。因为不想面对失败的不适,会害我们错失让人生进步的重要契机。但当我们不愿意面对失败,怎么有勇气纵身跃向成功呢。
就连贝佐斯也不讳言在股东大会上谈论自己的失败经验。他提到:「失败乃是创新的基本要素,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并要相信失败要趁早,这样我们就能反覆修正、直到作对为止。」
失败不可耻,最怕就是你一错再错,自己也不知道已经旋在一个轮回里面了。如果你只是在实验犯下一堆错误,并没有办法保证你一定会成功,除非你当下就直接检视哪边出了问题,这意味着你将踏入不适圈,而这样的失败才会令你获益。总结:驾驭「不适圈」的123间歇心法
步骤一:承认恐惧
不适感源自于恐惧,但一般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害怕,反而以各种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恐惧,就是逃避不适圈的最佳证明。成功人士不是因为他们大胆勇敢,而是懂得先承认自己的恐惧。
步骤二:找出令你「不适」的事物
利用自我提问七次的方式,就能直指核心,揪出让你不适的恐惧来源:
步骤三:化不适为安适
一般人遇到不适会紧张、有压力,只想逃或脑袋当机,但成功人士不受制于不适,不因阻碍而却步,懂得调整成「挑战心态」,努力找出解决方法,学会适应不适感,就能扩大你的舒适圈。
学会拥抱不安,承认不足,会发现这些不适感都只是成长最佳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