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义上来讲,二者的区别比较明显。
「妄想」通常是一种病理表现。
该症状患者会有无法及时意识到、不切实际的想法,即便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合理性,罹患主体也仍会被被这种失调支配。
妄想涉及各种主题,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等。
这类想法或者念头与一般现实的规律相悖,往往基于恐惧、不安全感或者过度担忧,缺乏客观的事实支持,即同「此在」背道而驰。
以上病理性思维和行为,通常与现实脱轨,无法借助既有逻辑进行例证和实现,从各方面都危害着个体的身心健康。
「有远见」是一种品质概括。
远见通常是基于对当前趋势、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洞察力实现,其所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设想未来可能的情况或发明创新的想法。
它建立在「坚定的自我内核」的基础上,即「远见」的最基本前提——对自我和整体社会环境建构清晰全面的认知。
远见者在具备创造性的同时还具有执行力,在顺应大势的系列操作完成以后,这类人通常能够推动领域内变革和发展,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它一般适用于事后对个体取得的成就所进行的某种褒义概括,传达着一种引人进发的优秀的品质。
以上,是病理性的「妄想」「幻想」所不能完成的。
总结:
「妄想」更多是一种病理表现,需要进行专业、系统的治疗。与「好高骛远」相比,它的程度更为严重,不受主观意志控制。
「有远见」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特质,能够促进创新和进步,甚至可以生发更多帮助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
无论是从定义还是适用人群来讲,二者的关联性都没有太强。
二者的应用语境一般不会混淆。
然而,有一些「怀才不遇」的人通常把自己的不切实际而遭遇的挫折,归因于所谓的「胜者为王败者寇」,认为自己的「远见」过于超前,为世不容。
该归因方式,模糊了「正常」与「病态」的边界,更多是不明就里的戏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