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20220108
首先謝邀。
雖然有些離題……但是我想說
每個個體表現出的症狀都是不同的,而以人際變異為主要症狀的bpd來說,讓他們保持孤單一人的狀態……屬實有些理想
換而言之 他們更大概率會开启下一段亲密关系然后重蹈覆轍。
邊緣人沒有接受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存在原則,而是按照一種「當他人作用於我,我就存在」的哲學原則來生活——【既愛又恨】
譬如甘德縣(1984)就認為邊緣人格的核心病理是對獨處的無能承受。他們不像一般人可在獨處時擁有「自我撫慰的內設」(soothing introject)
——【愛你 想你 恨你】
其次,
bpd一切症狀的源頭來自於他那「無可忍受的空虛感」然後這種空虛感來自哪呢,嗯,自我認同的缺失 。
這種缺失和失敗的人際纏繞在一起 然後構成了這一系列的—— 像是一張網的,各不相干但又各自支撐的bpd的诊断标准的九项。
1. 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 5 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2. 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3. 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4. 至少在 2 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 5 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 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 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 慢性的空虚感。
8. 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9.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診斷bpd要求患者符合至少5項症狀,排列組合一下 只符合一種人際相關症狀而剛好只符合五項症狀的話……呃,那他身邊沒人了可能確實能算康復?
最初我寫出這個回答的時候還帶著一點憤世嫉俗的想法,雖然到現在我也依舊不覺得有什麼錯誤——
順著題主的邏輯,
如果实在想找个和人际关系有关和bpd相近的标签 建议焦虑型依恋拿走。
不行的話,至少請嚴肅看待人格障礙。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