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因当年银元造假手法不多,
不外加铜、铅、锡、锌或合金。
由于当年的银币铸造工艺相较现在偏简单,唯一的防伪标识只有翻铸法一种。私铸难度不大。
所以对银元真伪的辨识要从工艺以外的材质上判断。
掺杂了不同材质的银元,密度就不同。
在基本相似的受力方式下产生的振动,震颤声音和共鸣声音自然是不同的。
这和市场上很Geek的「共振音箱」放在不同表面会产出不同音质是一个道理。
按老玩家」听响儿「的说辞:
加铜银元震动之后声音偏尖脆;加铅银元沉闷甚至吹不起颤亮的嗡鸣声。
——至于掺锡掺锌的,上手就飘轻,玩熟了的人不用过多分辨。
听响方法分两种:
一种是当行常用的「落地响板」。红木柜台上,落在台面上的银元会有固定的声音,或者用小锤敲击正中心的方法也可以。数量众多稍一对比真假立现。真的叫」响板「,假的叫」哑板「。所以老年间儿在当铺或票行等处,经常看到赎当交易的铺口,伙计、帐房经常不停的在手里耍弄着银币,是一种变相的训练。
另一种就是电视剧或者小玩家之间常见的,拿拇指中指的指甲掐捏银元上下中心留有振动余地,从侧脊上猛吹一口气然后凑到耳边听声。这在清末民国年间(清末即有银币的,张之洞年间的墨西哥鹰洋和后来清政府自制的蟠龙银元。不是只有袁大头和孙像币)是小民之间才干的事情。
有身份的人不会做这种事儿,验钱也是指派下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