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在大城市买车和打车哪个更合适?

2022-01-05汽车

不知道大家多久搬一次家?

来杭四年,我搬了四次,最久的那次住了一年半。搬家那天,一个人从厨房走到客厅,再从客厅走到卧室,就这样绕了两圈,说实话心情有点奇怪。倒不是矫情,只是觉得自己老搬家,像个过客。

有次路过曾今租住过的小区,就忍不住望了两眼。屋子里灯火通明,想必是房东顺利把房给卖了。那个瞬间我就在想,要么就努力赚钱给自己买套房,哪怕小点远点也好。不是觉得买房是什么必须品,租房也有租房的乐趣。但总有些弊端直击我心,一个是搬家让我身心痛苦;一个是没有归属感,像个漂泊的人。

这种经历,其实和「买车还是打车」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容纳喜怒哀乐的【自我空间】。

这点,我朋友也是感同身受

他在新一线城市工作,工作场所不是什么CBD,而是偏远的城郊。上下班的通勤方式只有公司大巴和打车两种。但他总加班,凌晨打卡是常有的事,那必然是连大巴影子都见不着。所以打车成了他的常态。

从他入职起,我跟他的聊天记录就成了他的打车日记,什么下雨天打不到车了,专车司机距离他4公里了,手机快没电了....诸如此类,我想打工人们懂的都懂。

时间久了,人难免会感到疲惫,也经常跟我抱怨,要是工作稳定了,干脆就找你买辆车。

打车下班的时候:打车→躺在沙发上=我到家了

而开车下班的时候:坐上自家车=我到家了

所以,给题主一个新观点:买车,可以拥有一个移动的【自我空间】,一个属于自己避风港。

当我们走进车门,扣紧安全带,再轻踩油门后。它就可以帮你隔绝外界纷扰。你再也不用站在大雨中等一辆不知何时会到的车,也不用担心手机意外没电。再深的夜,车内的音乐也能让你平静下来,找回属于自己的空间。

再说说我们家

原先我爸想买车,我妈是极力反对的。一个是觉得小城市这一亩三分地,有没有车都一样;一个是觉得开车危险,且加油保养都要钱。

但我爸不放弃啊,就天天吹耳边风,我妈是稍微松了松口,给了他一个选择:收亲戚家的二手车。结果我爸正犹豫呢,这车就被别人收走了(真是天助我爹)。我爸见状,立马自降预算说服我妈买辆新的,就这样,新车到手。

有车之后,生活状态也跟着变了

作为直接「受益人」,我爸的出行范围被拓宽了,家里有事儿跑的也更勤快了。再就是我妈,下班不用挤公交,遇到刮风下雨天,我爸绝对是准点出现接她回家。

以前不管我们是打车还是公交,其实都是匆忙的,是在赶路的。

而坐在车里,聊聊一日三餐和你我生活。这样的分享空间,是打车所得不到的。

所以,再给题主一个观点:买车,可以改变出行方式,有更多独处交流的时间。

当然,也像其他答主所说:城市公共交通便利,打车成本可控。

但买车所带给你的【自我空间】、【拓宽的生活半径】和【家的归属感】,其实很难用钱来衡量。

车子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但生活不是。当人们问起:这么大的城市,你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吗?你会告诉他,有,就在这方向盘的正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