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办法最快:1开窗通风 2闭气
我觉得大家在意的异味,指的是跟车出厂的 有害的异味 。
这里不讨论 打翻奶茶、老鼠筑窝、高速蹿稀、劣质香水。
我们的第一个店,一开始定位 「原厂级维修保养」 ,后来发现这个市场是价低者得,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高科技去有害气体的办法。
先放一个镇店神兽,开始讲述创业倒闭的故事。(神兽在我们倒闭前,找了一个夜晚偷偷跑了,不得不说它还是很有危机意识的。。。)
事情的起因是,我的一个同学新买了一台E300L,家里小孩出生3个月,它自己觉得车内异味非常大,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
说没办法显得我很没面子,先答应下来,把车取到车间再说。
第一步是找异味的根源,作为工程师,干活前先准备设备和劳防用品以及WI工作指导手册
别问为什么买防毒面具和护目镜,因为这样拍照显得更专业。
车主在车里丢了一万个碳包,这也是普通人最常规的做法。
这东西有用吗?有一点点用,吸附能力有一些,但杯水车薪。
车内的异味,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从皮革、涂料、黏胶里慢慢释放出来的,包括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沥青阻尼片,原材料也是来源之一。
还有就是「精品装潢」,包括全车脚垫、贴膜、挂件、香片,这些东西也会大量释放有害气体。
那么我们来看看一台提车2周的全新奔驰E300L的车内气体组分情况。
这里要说一下,设备肯定不专业这个不用你们提,所以数值我们可以作为参考,不作为定量的依据。
20摄氏度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总浓度缓慢上升到2.1mg/立方毫米,没有测得甲醛。
打开自动空调设置28摄氏度,甲醛浓度上升到0.13毫克/立方毫米(这个浓度已经超过警戒值),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上升到3.1毫克/立方毫米。
这里额外提一句,我们把车间门关了,发动机怠速,大概2分钟左右所有指标都会爆表,当然那时候是2018年,国五排放,现在国六B会好很多。那些下雨天在小区地下车库带娃遛狗的,还是有风险。
接下来把车开出车间,在树荫下静置,依然可以测到甲醛和不低的TVOC浓度。
换气,把车挪到太阳下试试。
两个指标都直接原地爆炸,用时20分钟。
这是当时做的一个表,有一点花哨。几乎在所有场景下,只要关窗,甲醛和有机挥发物浓度都会超标,而且是几十倍几十倍得超。甲醛和阳光直射的关联更大一些,两者和温度都正相关,也就是越热越浓。
还记得我准备的光催化剂吗,因为本科论文做的就是光敏材料的催化能力,对光催化分解有一些理论知识。所以想试试看效果,实测无效,还容易搞的皮革上留下白色点点。
结论:
去异味的最有效办法其实是不花钱的:开窗
在任何有条件开窗的情况下,都要开窗通风。没条件的情况下,根据车内乘客的情况创造条件开窗。停车环境安全的,晚上也要开窗。
在很多研究车内空气的论文里,都提到了新老车辆的组分浓度对比。
很显然,车旧了味道就自然淡了,在新车状态下,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开窗吧。
要么就闭气,闻不到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