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为什么上市成绩差,让很多爵士百思不得其解,我看了很欢乐,我想说:
有没有可能这件事情撞上了你们的阅历空白区?你们把营销污名化后,有没有想过全国高校的营销课程讲啥?
m7和m9卖的好,除了suv家用市场更大、华为品牌vs蔚小理比亚迪等国内品牌的溢价、增程解决了电车焦虑的要素外,其实还有一个关键是价格区间设计很好。(当然结合m5、s7和s9的情况来看,只能说是歪打正着)
m7主打20多万的区间,买过车看过车就知道, 20多万suv是非常高不成低不就的,往低,十来万的性能几乎能全覆盖到20万,往高,社会普遍认知的豪车suv又完全够不上——GLC、X3、Q5L。
所以 部分有着「车象征是身份」认知的人 ,再加上对华为有点好感,认为加上华为可以解释「这辆车为什么要花20多万」这个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在宣传下买了m7。
本质上,买m7也是买个标。问界卖回给赛力斯后,难说这种「华为≈同价位bba豪车品牌」的认知能维系多久。
就算特斯拉,曾经试图用毛豆3对标34C,但是现在也明智的另开赛道
同样到m9,同样是打了同价位没有新能源选项的价格设计。
很多选择这个区间的客户,基本已经是多辆车,而且大部分会有一两辆价格档次远高于m9的油车(80万以上),当然升级到m9的也有,但是根据二八原则对市场的划分,升级的不是主力。(类似房地产前几年,2刚需2置换6投资,最有钱的那批人才是主力)
讲回这批有钱人,想换电车省油(没错,他们的确就是会看省油),基于社会身份,不能太便宜,想想这个区间好像就m9能靠华为的营销撑住,所以m9也成了。当然还有理想和蔚来,但吃亏在品牌没有华为的加持大。(又到卖商标的问题上了)
除此之外,两款车的本质是家用车,m9车主有更豪华的私家车,所以选择就可以——千金难买心头好, 只需要考虑个人意愿和家庭需要(空间) 。
但是,商务属性车的考量和家用suv完全不同。
对国企来说,45万不在考虑范围内,S9太张扬(品牌、新品)哪个部门/国企敢先上,一定是出头鸟,特别是这几年国家三令五申过苦日子,而且路上的行政气场,和红旗奥迪没得比。至于低一档,帕沙特坐后排也非常够了。
五月出差返程赶飞机,对方派了辆帕沙特,后排的空间让我非常惊讶,说夸张点就是以为是辉腾了。当然,我的身高不够185(狗头)对于私企来说,价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够不够排面。例如前几年的埃尔法热,加价40万,120万提车都要抢,就是因为排面,你拿这车接人,目的是让人家能看到你的实力的一部分。(企业买车私用再抵资产的内容这里就不讲了)
讲排面
你买一辆34C,你买一辆m7,你买一辆皇冠,别人会认为你现在的上限就到这里。你买一辆Su7,别人根本搞不清楚你的上限。
你买一辆m9,别人知道你是买一台玩具
你买一辆S9做接待……
拿什么和奔驰迈巴赫、S、A8L对比?7系比较少见商用,比较多是自用。对比56E,硬要说「不相上下」(我听了脸红)那就认了,但是营销里有一点,客户的第一眼认知很重要。 56E开出来就是豪车,S9还需要解释一番哪里好,不解释>解释,S9就掉了一大档次。
更不要说,商务车都是配司机的,吹的智驾也没有发挥的空间啊。
至于说S9家用,那是真爱,我给你点赞。
结论:营销污名化不可怕,可怕的是真正该营销的人不懂营销。
我第一次看Su7的资料就是公布售价的那次发布会,当我看到防嗮玻璃的时候,我一个晴雨天都不打伞防嗮的男人,都能明白这车成了。
看看Su7的定位,再想想S7是怎么死的,就能预判S9是怎么凉的了。
分类:C级轿跑,和大部分竞品区隔,同时C级车可以覆盖B级家用。价格:21-29,填补高不成低不就的空白,而且产品力也大幅超越
受众:原有米粉基本面+米家lot/苹果用户+女性客户的组合拳
这就是营销,产品力+产品呈现+精准受众+精准价位,然后才是到宣传
S7呢?你能想到什么?现在的S9,你能想到什么呢?
S7在「稳步交货」越来越少,S9大定,更是振奋人心。
且听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