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集团的渠道销售管理能力非常强,同时技术在国内也是独一档的。
但是他们做面向终端的产品的能力真的一般
华为的手机业务以及衍生的电子产品从商业角度是很成功的。
但是这都是建立在这个行业的头部玩家已经指明了方向。
小米,苹果,三星等等都是清晰的指明了手机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为这个时候是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进行突破,跟进手机产品,然后凭借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快速出货。
但是这个模式有个问题,就是当面对一个全新市场的时候,你需要去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这个时候非常考验集团对于大众消费者市场的洞察能力。
其实在智能家居板块已经体现过一次
华为与小米的路线截然不同
最终华为的智能家居以失败告终。
而电车市场也是这样的市场。
尤其是30万以上的电车。
问界的成功跟理想有非常大的关系,在30万以上的电车suv市场,某种意义上理想就是当年在手机业务里充当苹果,小米,三星的领路人角色,理想清楚的告诉问界,30万以上的电车suv市场接受的产品是怎样的。
这个时候又回到了华为擅长的领域,凭借着技术快速突破跟进产品,然后凭借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进行出货。
但是汽车和手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一辆汽车的价格还是太贵了,导致消费者面对汽车消费的时候相较于手机会理性非常多,所以与手机业务不同,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不够是没办法完全用渠道销售手机那一套来完全弥补的。
所以享界s9 以及智界s7乃至以后的尊界系列都是注定失败的。
没有领路人给华为指明市场的方向。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认为国外高端的汽车品牌难道华为都没办法研究跟进吗?
那些都是油车。
同时华为在汽车领域还是一条腿走路,还必须面对合作商的制衡。
注定很艰难。
如果智界s7是在小米su7发布后1年后在研发的产品,我相信以华为的能力应该也是可以卖爆的。
华为小米两家是老冤家了。
从经典营销4p理论来看。
华为在大众消费者市场强在渠道,推广,还有半个产品吧
小米是强在产品,定价,宣传
两家市场能力方向和策略不一样,传导出来的产品当然不一样。
以前的华为产品有瑕疵可以用渠道进行强售卖出货来解决。
华为是有容错的。
但是小米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小米对于市场的把握是他们的生死线,也是他们的存活的基石。
所以单从研发产品的角度来看,可以永远相信小米集团对于市场的洞察力
小米百货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这一点了。
相信小米的纯电suv能走出一条和理想不一样的道路。
华为要想在其他产品继续复刻问界的成功
只需要等。
等市场的下一个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