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BYD的底盘真的很落后吗?

2023-05-29汽车

说实话,比亚迪的车我一开始挺感兴趣的,比亚迪唐的外观挺打动我,我也中草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去试驾唐EV,我张口就是口吐芳芳,从此以后不看BYD的车。

原因是什么呢。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聊一聊,我发现最近3年中国市场是很奇怪的,「好底盘」是最难为汽车产品提供溢价的亮点,没有之一!!!

当然传统那些主打操控以及豪华品牌除外,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要把一台车底盘做的让小白满意比较容易,打个比方想要把一台车做得让大部分小白觉得坐起来舒适,怎么做呢?

用更软的弹簧就行了,车身的钢度,底盘的厚度,悬挂阻尼回弹等都没有任何要求,油门踏板,刹车等等都用软的,「软」可以兼容所有,而且对外可以宣称主打舒适家庭用车,对于中国市场10万级别消费者也不关注什么急刹车支撑性,什么麋鹿实验的侧倾角及安全性,更不关注时速超过120高速状态下会不会稳。总之对于不懂车的人:软就等于舒适,因为对车身刚度要求更低了,所以什么热成型钢,高强度钢都可以减少,甚至连钢板厚度都可以降,成本大幅度降低,对外宣传可以说是为了省油!!

多好的事儿啊

如果要把车造的让开车的人觉得有质感,还是比较难的,比如:悬挂弹簧与阻尼器前后段支撑的调教,整车车身扭转刚度如何提升保证不发生多余的晃动,包括车身前后的重量配比都得重新策划,属于一个非常系统的大工程,任何一环差点意思,整个质感就出不来,前功尽弃。(有些车账面数据/配置很顶,但是质感就是做不出来就是这个原因,对于车来说不要唯配置论,更不要觉得只要舍得花成本就能搞定一切,当然舍得花钱是前提条件,不舍得花钱都别谈)

上面提到的刚度相关的所有材料成本都得增加不少,这就很蛋疼。

最后结果是啥呢?车企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底盘质感做出来了,大部分的非专业的普通用户能够在试驾中或者是中国路面日常开车感受不到,没办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增加;你说气不气?

因为成本增加了,打价格战还处于劣势,唉。

比亚迪就比较「聪明」了,既然你们TM的都不懂,我也不研究什么质感了,不如把所有与车身强度,刚度相关的东西拉到最低,反正最后你配一个软一点的弹簧,一软兼容所有,也不给你什么0~100加速4-5秒(容易露馅),免得你们地板电加速能感受出来底盘拉胯,顶多给你们降一点价,最后你们还得一顿夸我良心!

当然这也是一个市场策略,无可厚非,但是能不能不要以此还说自己的技术多么多么牛呀,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车底盘就是用料省,但是便宜就行了,毕竟你车价也做了让步呀。

但是话又说回来,好的底盘这么费钱有用吗?我觉得是有用的,除了很多人不介意的操控(转弯灵活度,刹车信心等等)会更好以外,安全性也更高,比如高速(150-160迈)的稳定性,因为要做好操控必然要用到大量强度很高的材料,所以车辆在碰撞下的安全性也更高,所以高端车用户群体都比较介意这一点,特别是开过很多车的情况下,对于驾驶一定是很挑剔的,(之前有个朋友是开沃尔沃S60和宝马525,后面想增购一台新能源车,因为没得选我给他推荐问界M7,他去试驾了一次说底盘太差了,没有想开的乐趣)

所以如果中国自主品牌要走高端化这条路还是要有踏踏实实能一门心思搞定底盘这件事情的车企。(尽管短期内打价格战很吃亏,要坚持下去)

国内有没有想做好底盘的车企呢?是有的,据我了解,吉利的底盘功底不错,不管是吉利品牌还是领克还是极氪,不同价位成本有取舍但是能感受到有一定的功底。

然后北汽极狐(听起来很小众的品牌),麦格纳底盘,车身扭转刚度到了60000NM/。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去试驾一下。开一下好的底盘就知道差的差在哪里了

兄弟们,你们都是我花钱买来了,评论能不能客气一点

另外纠正一下,并不是底盘好就意味着硬哈,也是看调教的可以做前软后硬,开起来就是很「整」的感觉,舒适型就不错,也可以硬一点提升操控,但是底盘不好就没得选了,只能走所谓的「舒适」取向,因为做硬的话反而体验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