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既然日系韩系在中国不好卖了,在美国又缺车卖,为什么日韩不拿本来卖给中国的车卖美国呢?

2023-09-17汽车

高赞答案已经把问题的主要矛盾说得很明白了,我再补充另一个原因:国产日系车的配置和用料,会严重扰乱同款美规车的「健康」秩序。亚洲龙之所以敢把皮座椅、皮方向盘、皮档把作为杀手锏来宣传,最多算是走错片场了。因为在半封闭的美国市场,这些还真配叫杀手锏,而且能当得起这个词的配置远不止这些。

后排出风口:美国的家用A级车里,目前为止我还没找到一款有这个配置,反而是GTI这种玩具车例外。B级车里,即便是标价3.5万美元的雅阁次顶配,照样没有,而且就是光秃秃的一块板,老款还好歹剩了个储物格呢。

铝合金轮毂:10年前,硬又黑的钢轮毂配塑料罩在国内2万美元以上的车上就已经基本绝迹。但在2023年的美国,这玩意儿仍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装在裸车3万美元的SUV上。

超声波泊车雷达:国内1.5万美元的车都标配,但在美国3万美元的顶配A级车都不一定有,3-4万美元的B级车上要高配才给,就连车长5米+,车宽2米级的三排座SUV和全尺寸皮卡照样不是标配。

后排可调头枕:一般来说,这玩意儿都是国内10万以内的入门车从牙缝里省成本的产物,但在美国,标价3.8万美元的顶配雅阁依然没。

软塑/皮革后门板:除了豪华品牌和大众,5万美元以内90%的美规车都是全硬塑料布局,倒是11代雅阁破天荒地给后门用上了软塑和皮革,但也只是顶配独享。

机舱盖液压撑杆:国内2.5万美元以上的车基本就标配了,美国3-5万美元的车还得五五开。比如本田,全系除了CRV外都是手动撑杆;凯美瑞2019款本来还标配液压杆,从2022款开始2.5L车型反而减配成手动撑杆。

车喇叭(Horn):CRV、荣放、傲虎这些3万+美元的车还在用廉价的单音喇叭,路上听到还以为五菱宏光登陆美国了呢。

全LED灯组:国内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几年前就卷上透镜和流水转向灯了,前后灯组只要有一个卤素灯泡都不好意思叫LED光源。而美国以日系为首的品牌,只要近光灯和示宽灯是LED,哪怕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全是卤素,也可以叫LED光源。

液晶仪表:2021年以后凯美瑞、汉兰达、塞纳的国产版都有液晶仪表,但在美国至今仍是全系指针仪表。哪怕是A4、Q5这个段位,低配也仍然是指针仪表(当然不可否认奥迪的指针仪表易读性和信息集成做得很好)。

讲真,现在的中国市场,亚洲龙这种话术其实只是个例。大部分30万内的合资车配置都几乎反超了美国版,包括安全配置。不用自主品牌出手,光是合资品牌的配置就足以爆杀美国同款车型。因此,这样的车如果卖到了美国,最可能的就是两种结果:

第一,按当前美国的配置和价格对标水平卖。中规车因为配置更高,低配就能当中配卖,中配能当高配卖价格,本来大部分工薪族买车就是买腿,就连美国本土的高配车都不好卖,合资中规车来到美国一样会滞销。

第二,按折合美元的中国售价加上关税和其他必要成本后的价格卖。考虑到美国的进口车关税只有2.5%,整车进口的伊兰特仍然比美国本土生产的卡罗拉便宜,我盲猜中规车出口后的价格也就贵不到5%。以现在的汇率和中国合资车的终端价格,这无疑是给没见过世面的美国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花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配置更高的车,见过了物美价廉的,你让同款美规车那种质次价高的破烂货还怎么卖啊?美国各家车企这几年本来躺平赚钱爽歪歪,这时候引进中规车无异于自掘坟墓、引狼入室。

就拿主力合资品牌来说:

本田思域混动顶配,7秒+破百,百公里不到4.5个油,优惠后裸车不到16万,到了美国卖17万,约2.33万美元。美国自己的思域,最低配2.0L+CVT,钢轮毂,10秒破百,百公里7.1个油,2.5万美元。HR-V同理

本田CRV插混版顶配,17kWh大电池,优惠后裸车22万,到美国卖23万,约3.15万美元。美国自己的CRV油混(没有插混),1kWh小电池,最低配3.6万美元。另外,美国同级插混SUV只有韩系,起价都在4万美元以上。

大众速腾顶配,优惠后裸车13.8万,买到美国14.5万,约合2万美元。美版速腾最低配,扭力梁后悬挂,白内障大灯,裸车2.3万美元,虽然有同级唯一8AT,但调校的结果和双离合只能说互有胜负。

丰田凯美瑞混动顶配,优惠后裸车23.8万,卖到美国25万,约3.4万美元。美版凯美瑞最低配,钢圈+塑料方向盘+全卤尾灯,加价3000,裸车3.6万美元。

最后再来个老美自家品牌,福特锐界顶配,全新换代产品,2.0T功率分流式混动四驱,裸车30万,卖到美国31.5万,约合4.3万美元。美版锐界,还是2015年上市、2019年中期改款的上一代产品,最低配2.0T+8AT,裸车3.8万美元。这回美版倒是便宜了,可是配置和技术年代都是越级的差距啊。

就连中国版合资车的价格和配置水平,都能把美国市场这些老弱病残打得满地找牙,现在你们知道为啥中国品牌进不了美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