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如何评价拜亚动力新推出的T1及T5三代?

2020-09-02汽车

首先,期待这方面我已经不会想太多了……从万号T1到T1二代再回到万号T1的经历让我不得不对这个三代目报有非常低的期望值。

其次,看看品牌形象更新前后的这两年,拜雅都出了些什么东西。专业线只有DT240PRO取得非常不错的业内口碑,1770与1990虽然并不算特别差,但是被专业人士认可的程度相当一般,远不如770PRO以及990PRO那般辉煌。民用高端线的Amiron无论是Home还是Wireless,相比于T90来说声音风格是变了,但本质上成熟度并未有提升,更不必说Wireless作为如此高价位的头戴产品,连LDAC都没有与索尼PY到手,可想而知。民用消费线的Lagoon作为降噪头戴,表现与反响都非常一般。什么Beat和Soul BYRD,设计上确实有意思,但显然声音相比较于Byron和iDX系列也没什么实质上的提升。

最后,看看拜雅做过的全尺寸低阻头戴都是些什么吧。除了DT440/660/860这一个原生低阻设计的产品线以外,什么789三兄弟的32欧版、T70P,有哪个是与原始版本可以相比的?驱动条件苛刻加上声音改动方向不对,导致近年来的拜雅全尺寸低阻系列给人们留下一种「拜雅不会做低阻」的印象。难不成T1三代是完全的原生低阻新结构?我不知道,但我很担心它的驱动条件是真的。

最后说几句,从描述中「listeners will feel as if they have been taken right into the middle of a live concert」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一代T1,明显对低频进行了偏向现场的调整,偏向live concert很显然意味着更加充沛的低频量感,或者说按照索尼给Justear的定义,应该可以理解为「Club Edition」。在T1这种半开放的结构下试图使低频Live化、Club化,那么频段污染问题应当怎么解决,颇感担忧。

至于T5,不感兴趣,众所周知,拜雅不会做全尺寸封闭。

反正,我特希望T1三代的诞生能够进一步拉低T1一代10000-15000号的二手市场价格,我好再收一副回来。

当然,我也希望T1三代的实际表现能够打我的脸,耳听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