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帶布妞去植物園,我預估下天氣,穿得比較多。沒想到,走到一半,太陽熱烈、溫度感人。
本來走路就累,再加上炙熱,情緒更加煩躁。
而此時,布妞還在一旁哼哼唧唧,一會要買蝴蝶翅膀,一會又要買交智商稅的玩具。不買就不合作,慢吞吞往前挪,還抱怨自己背著包很累。
出門時讓她別帶包,非要帶,這時候喊累,怪誰?
本來心情就不佳,孩子一鬧騰,我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忍不住朝她大吼一句:「不想背就把它扔了!」
一看我發脾氣,布妞不鬧了,快速跟了上來,可憐巴巴地拉了拉我的手,一個勁地叫「媽媽」、「媽媽」。
被吼後的布妞,似乎變「懂事」了,不停地關心我說:媽媽,你渴不渴,要不要喝水?你累嗎,我幫你拿衣服吧;媽媽你熱不熱,我給你扇扇好嗎?
孩子剛被吼,轉身就和媽媽親,難道他不「記仇」?
我們平時觀察孩子,就會發現,你對他發脾氣,他反而和你更親。尤其是小一點的孩子,你越吼,他卻越哭著要你抱抱。
為什麽孩子會有這樣的反應?
真相令人心酸。
一:安全基地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安全基地」。
當我們感到危險時,就會想要逃向某個地方,或者跑到某個人身邊。因為待在那裏,我們才感覺安全。
這個人或者地方,就是我們的「安全基地」,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
當吼孩子時,我們明確向他傳達了一個資訊:我收回了對你的愛。
被「安全基地」拒絕,孩子便會感到特別焦慮和恐慌,缺乏安全感。
於是,他會用「討好」的行為,來獲得你的認可和接納,讓他重新回到安全基地中。
如果一直被安全基地拒絕,孩子的內心,就會「無家可歸」,從而變得膽小、敏感、缺乏信任感。
所以,即便我們再生氣,發泄完情緒後,也一定要及時接納孩子,以免破壞他的安全感。
當布妞被吼後來牽我時,我馬上就抱住她,並且告訴她,我依然愛她,媽媽只是很累很熱,所以情緒不好。也希望她能配合,遵守我們的約定,不提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