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問」健康】,關註健康生活。 明天(1月20日)將迎來大寒節氣,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是一年中雨雪、寒潮、大風、冰凍等極端天氣的多發期。 也是 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高發期 ,因此,在這個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大寒節氣話健康
你我應該註意啥?
大寒節氣應早睡晚起 保暖護身
大寒節氣需 早睡晚起 ,保持充足的睡眠,並註意保暖護身。
冬季最好 每天曬太陽30~60分鐘 ,尤其是成長期的兒童和老年人。此外,應註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大寒節氣應適度鍛煉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
冬季的運動原則, 一是要選擇舒緩的運動, 活動前做好熱身,強度要適度,不能練到大汗淋漓,以防陽氣外泄; 二是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戶外運動。 可循序漸進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太極拳、八段錦等。
大寒節氣更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健康。有研究表明: 氣溫每下降1℃,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就會增加1.6%。
大寒節氣,天氣寒冷,受寒冷刺激,人體血管易收縮、痙攣,更容易誘發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患有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的高危人群更要特別註意。
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有征兆嗎?
心前區疼痛,或者是刺痛,壓迫樣疼痛,悶痛、隱痛、絞痛,有時向後背放射,或者向左臂放射,伴有胸悶憋氣、心慌氣短,流汗。這些情況提示可能有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風險。
飯後、勞累後,天氣寒冷,生氣之後出現心悸、怔忡,胸悶,經常伴有失眠多夢,容易受到驚嚇等,提示有心律不整風險。
如果出現胸悶、憋氣、喘息不能平臥,雙下肢浮腫,提示可能連心力衰竭的風險。
頭疼,頭暈,後脖子發硬,可能血壓升高,要及時測量血壓。
如果出現頭暈,伴有一側身體麻木,無力,感覺異常,行動不便,或者舌頭發麻僵硬,口齒不清,嘴角常有濕潤感,或者是無法控制流口水。
這些情況有可能發生腦卒中,需要及時就醫。
大寒節氣應這樣保護心腦血管
那麽,大寒節氣,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呢? 這裏教您一個口訣: 「兩多一少一適量」。
心腦血管病患者
冬季如何保護自己?
日常生活中, 還要註意保持平糊的心態、健康的作息規律、戒煙限酒,減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
不僅要做好這些自我健康管理,還要註意監測自己的指標數據,多留意相關癥狀。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醫科主任 馬麗紅: 首先要做好各項指標的監測,比如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定期監測血壓,心律不整的患者要監測心率和脈搏,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去做心電圖 ,另外我們還要嚴格的遵守醫囑,不能隨意減藥或者是停藥。
此外,專家表示:有些癥狀要特別註意,有可能就是心腦血管疾病加重的訊號。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醫科主任 馬麗紅: 比如冠心病的病人出現了劇烈的心前區疼痛,向後背放射,向左肩部放射,預示有可能是心肌梗死。高血壓的病人若出現頭暈、頭疼,預示著可能是有高血壓危象。
大寒節氣 食補方子請收好
中醫學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等養生觀點。大寒是由「冬藏」轉「春生」的重要節氣。所以大寒中醫養生的重點是要考慮「既要冬藏,又要春生」。下面這份食補方子請收好↓↓↓
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病
你「踩雷」了嗎?
天氣冷了,喝點酒可以暖身子,對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醫科主任 馬麗紅: 這種想法是 不對的 。因為飲酒確實是一般人認為它是可以驅寒,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覺得早晚喝一口白酒,身體暖洋洋的,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酒精雖然能使體表的血管擴張,使體表溫度有所上升,但是這是一時性的,這也是一種假象。因為酒精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我們的體溫調節功能下降,那麽體內深層的熱量就會很快散失。
喝醋可以軟化血管,真的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伯禮:這是個誤區 。醋是一種有點保健作用的食品,含有很多酚酸類的成分,對人體是有益處的。 但絕不是藥物,絕對沒有軟化血管治療心臟病的作用。
大寒前後洗澡,水要越熱越好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醫科主任 馬麗紅: 這種說法是 不對的 。確實在寒冷的冬季,洗一個熱水澡能使我們的身心輕松舒服,但是水溫過高就會增加心血管病的壓力。因為熱水能夠使血管急劇擴張,又使血液的流速加速,所以使心臟的負擔加重,就有可能誘發心肌梗死和腦卒中。
那麽正確的做法是一般水溫不能超過40℃,水溫保持在37℃到40℃之間,洗的時間也不要過長,一般控制在15分鐘。然後洗澡的前後要註意保暖,避免冷熱交替來刺激血管。
(總台央視記者 李斌 李兵 孔冰冰)
「冬藏」藏什麽?數九寒天到 冬至養生這樣做→
大寒時節如何「冬藏」?藥食同源的食材有哪些?養生知識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