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一邊是高溢價一邊是高報損,麪包門店浪費現象調查

2024-02-28社會
幾十元一塊的麪包,上百元一份的吐司,幾百元一個的蛋糕……近年來,「麪包刺客」話題多次登上熱搜。與此同時,有的烘焙門店一天丟棄的麪包能裝滿一麻袋,有的報損率超過50%。
「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一些烘焙門店蹲點發現,部份商家采取高定價、大包裝、填滿貨架等行銷方式,導致報損率畸高,浪費嚴重。
有的門店未售麪包直接丟棄
「每天晚上10點後都要把這麽多精心制作的麪包扔掉,太令人痛心了!」西部某城市一家麪包店店員說,他負責清點打包當日未售出的麪包,裝入黑袋中丟棄。這些麪包將進入濕垃圾處理廠。店員表示,周一到周四每天丟棄的麪包能裝滿一麻袋,周五到周日每天也能裝半麻袋。
類似景象並非孤例。晚上9點左右,該市一家大型超市的中式面點銷售區剩余的各色饅頭、麪包擺滿貨架;與記者中午看到的面點數量相比,還剩余近半。「如果第二天中午打折還未賣出,這些面點只能被報損。」店員說。
貴陽市消費者文女士平常喜歡吃麪包,有時候晚上去買麪包碰到門店把大量沒賣完的麪包扔掉,覺得很可惜。「一邊是價格昂貴,一邊是大量浪費,難道就沒有平衡的辦法嗎?」她說。
「烘焙產品的生命線最短只有4小時,時間一過口感就會出現變化。超過24小時就有過期風險。」貴陽某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唐雲谷告訴記者,如何處理沒賣掉的產品,是一大難題。
「報損分為兩種,一類是回廠再利用,例如我們會和養殖企業合作,將賣不掉的產品轉化為飼料;另一種是悄悄扔掉。」唐雲谷說。
多家烘焙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每日5%至10%的余量意味著報損率處於健康區間。記者近期在西部某省會城市20家烘焙面點門店走訪發現,有過半門店產品報損率超過10%的行業平均水平;13家門店選擇直接裝袋丟棄,其余7家門店表示,剩余商品將運回廠家報損,或者作為動物飼料使用。
上海某餐飲減損團隊負責人近期探訪10家麪包店,結果發現,打烊前半小時,有上千個麪包被丟掉,有門店報損率甚至超過50%。
某品牌烘焙連鎖店當天沒賣完的食品會被扔掉。 新華社記者 相文昊 攝
為何報損率高、浪費多
業內人士認為,對未售出的麪包進行報損和處理是行業慣例,但一些忽視社會效益的商業策略加劇烘焙行業浪費。
一家麪包店店員說,麪包烘焙過程中,還有一些形狀不太好看、做得稍小了、烤得稍焦了的殘次品,這些不好出售,也只好一扔了之。
盲目追求包裝「大」、貨架「滿」。近年來,倉儲類大型超市走紅,烘焙產品屢屢「出圈」。但部份大型商超的麪包僅推出大包裝兜售,幾乎不提供小分量的選項,普通消費者難以在保質期內全部食用。
一些商超和烘焙門店追求貨架擺滿帶來的視覺沖擊感。「種類要齊全、櫥窗要擺得滿滿當當,才會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客人如果一看櫥窗空空的,覺得沒剩什麽東西會轉頭就走,甚至有店鋪臨近夜晚還源源不斷烘烤麪包。」一家大型連鎖商超的營運負責人說。
品牌溢價高,所以報損高也「虧不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烘焙行業是傳統高溢價行業,即使加上損耗浪費的部份,毛利率仍然有較大空間。
「為了宣傳所謂‘極致’的品牌形象,很多連鎖烘焙企業寧可將賣不出去的產品扔掉,也不願打折促銷減少浪費。」某烘焙企業負責人徐先生說。
一家麪包店店員坦言,如果對剩余產品打折出售,折扣太大的話,可能會影響到麪包的正常銷售,有些顧客可能會故意等到打折後再來購買。
多措並舉減少食品浪費
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舒勝來說,依照反食品浪費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嚴重浪費食品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商務等部門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被約談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整改。
2021年,南京市就有麪包店因大量報廢「不美觀」的麪包涉嫌違反反食品浪費法,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約談,店方被責令整改。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依法規範商家行為外,還應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減少高溢價、「貪大求全」「視覺沖擊」等商業策略帶來的損耗浪費。
全國工商聯烘焙業公會常務副秘書長單誌明建議,可鼓勵大型商超、烘焙企業等做好市場調研、前端數據分析等,有針對性生產、銷售,減少不必要浪費。
當前烘焙行業在物流、零售系統建設和保鮮技術等方面還相對薄弱,無形中增加了報損產品的回收成本。業內專家認為,應鼓勵烘焙企業針對相關環節投入研發,改進技術,以利於企業回收報損產品。
唐雲谷說,公司目前采用盲盒五折銷售的方式處理當天的報損產品。「透過測算各款產品的銷量,預選出還有銷售潛力的產品,科學組合不同價位的產品放入盲盒保證成本和利潤平衡。透過這樣的方式,每家店的報損率能減少兩個百分點。」
維護產品品質,不能成為浪費的借口。北京某麪包店店員建議,店方可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殘次品、沒賣完的食品作為免費福利發放給員工,進行內部「消化」。
舒勝來認為,市場監管等部門既要落實反食品浪費法要求,督促相關企業改進管理、減少浪費,也要透過搭建平台、創造條件,幫助企業降低剩余食品處理成本、減少後顧之憂。
來源:新華社(記者相文昊、蔣成、楊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馬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