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
2月24日,黑龍江嫩江市一居民撥打120急救電話後,急救人員上門後拒絕幫忙搬運患者下樓,稱搬運患者並非其義務,需家屬自行搬運患者,雙方就此起了爭執。(2月26日【南國今報】)
不可否認,沒有配備擔架員,是許多地方急救服務的一個短板,不僅影響了急救效率,也讓「120」急救頻頻陷入「擡人風波」之中。銀發時代已悄然到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解決120「不擡人」的問題顯得格外迫切。
擡病人是一項技術活,不是誰都可以隨便擡的,自行找人搬擡風險不小。
而現實的尷尬在於,一方面,擔架員薪金待遇低,沒有吸重力,人手不足是常態;另一方面,也少有地方出台規範性檔,規定急救擔架員的硬性配備。如此,類似急救人員稱自己「沒有這項義務」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這恰恰是要刺痛社會神經的。
院前急救是公共服務的一部份,保障百姓急救需求是醫療機構不可推卸的責任,不能讓「120」急救耽擱在擡人的這一步。
危急時刻,擔架擡起的不僅僅是生命的重量,還有病患者以及家屬對醫療急救服務的信任。因此,必須透過完善的制度設計,為擔架服務明確責任邊界,確保兜住急救底線。在此基礎上,有償擔架服務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補充作用。
對此,地方立法應與改革相銜接、相協調。法規制定後,行政部門應當對院前醫療急救機構、排程機構定期考核,對收費專案和標準及時向社會公布,對因收費問題、人員問題延誤救治等行為嚴厲處罰。
生命無價。搶救生命是醫療機構和醫療救護人員的天職。以「洪荒之力」化解急救資源緊張問題,方能更好地守護生命、擡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