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爹媽生的,差異也很大呢,何況只是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呢!
首先,每個人生來就具備獨一無二的特質。性格、脾氣、思維和行為習慣。有很多人說思維和行為習慣受後天影響更多,但是我用我自己兩個孩子的差異來告訴你,同一個家庭,同樣的教育方式,兩個孩子給的結果就是不一樣。有些東西靠後天教育會改變,但是改變的程度受一個人的性格影響也很大。
比如我家大寶,女孩子,但是自己在家裏的書桌永遠是亂亂的,玩的玩具也好,使用的文具也好,就是不會隨手收拾好,說了很多遍也不管用,采用獎章的方式也不起效果。但是二寶,男孩子,就在同樣的教育方式下很早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玩具玩玩會主動收拾整理好,垃圾會隨手扔到垃圾桶,就連馬桶臟了都要主動倒清潔劑刷一刷。
電視劇【程咬金】裏,程咬金經常都會說一句台詞「聽人勸,吃飽飯」,我家大寶就屬於不聽勸的,二寶就屬於聽勸的,這裏不得不說,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他的思維和行為。
在同一個班級裏,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雖然講課都是一樣的講,但是資質好的,專註力好的孩子,學習就是好。資質差的,專註力又不好的孩子,學習就是不行。學習這件事情,有主動性的,永遠比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效果和得到的結果都要更好一些。人們不是都說嘛,就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其次,家庭教育也會造成孩子之間的差異。我家大寶他們班,這次期中考試數學居然有十幾個孩子不及格,滿分沒有,最高分99分。我看了卷子,並不難,為什麽別人說的「三年級現象」在我家大寶班上,從二年級開始就這麽明顯呢?答案是家庭教育參差不齊。
我家大寶他們班主任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老師,並且還擔任小學部的語文教研組組長。但是他們班主任說,她從教20年,還沒碰到過這麽差的班。他們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比較放松,在學校本就作業量很小的情況下,回家也沒有敦促孩子進行復習和預習,而且有部份學生上課狀態很不好,不是開小差就是睡覺。
家長和老師有著不同的教育理念,就很難做到「家校共育」。老師當然希望家長多配合他,在家多讓孩子做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但是很多家長信奉「快樂教育」,有的則是認定自己孩子不是讀書那塊料,早早放棄,讓孩子自由生長。還有個別家長,對老師布置的作業提出質疑,告狀告到校長那裏或者教育局,弄得老師無法開展正常的教學工作,很是頭疼。
所以我家大寶他們班,學霸都是家裏抓得比較緊的;中上等學生是家裏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工作的;中等生是學生個人上課能比較認真聽講的;差生就是家裏也不管,學生自己也不上進的那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