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有過一種對生命釋懷的感覺。
那本書的名字是【百年孤寂】。
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坐在床上發呆了二十多分鐘,陷於書中的內容無法自拔。
書中那麽多的人物,到最後的結局都讓我有些意外。而書本的最後寫到,這些人的結局,在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已經寫好的劇本。
這對於當時二十多歲的我,確實有很大的沖擊。那時的我剛畢業不久,正在努力工作,希望能多賺一些錢,讓家裏人的生活都能好一些。
對於人生已經寫好的劇本,突然讓我有些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麽。不斷想著書中那一句:一切有為法,皆為夢幻泡影。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我該怎麽去看待我這一生。我現在的呼吸是真實存在的,那我下一刻該做什麽,是不是早就已經註定了。我人生所有的行動,是不是已經失去自主意識,只是在按既定的劇情在演繹?!
當時的我,呆坐在床上,想的就是這些問題。
我不斷地對生命發出疑問,解答的也只有我自己。可是心存疑問的我,該怎麽去回答自己的問題。
當時我所有的感覺,就是我無論做什麽,那都是已經寫好的劇本,那我能改變的是什麽?
直到我慢慢回過神來,我才想明白,生命在於體驗,而這一輩子做的事情好壞會決定下一輩子的劇本。
如果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是註定的,台詞也是註定的,那我們能改變的就只有自己的心態了。而心態的改變,會讓我們對生命的體驗完全不一樣。
就像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有人會說只剩半杯水,有人會說還有半杯水。前者是對失去半杯水的不滿,後者是對擁有半杯水的感激。
當時的我,想到這一點,突然對很多事情都釋然了。沒有那麽多的自我糾結,因為每個人所經歷的喜怒哀樂,都是一樣的,沒有人能逃得過這些情緒。所以當我們遇到事情,難過的時候,如果能用第三只眼來看我們當時的狀態,認識到難過是一種必然經歷的情緒,難過的時候就好好難過,而不用太過苛責自己,讓發生的情緒就好好釋放,這樣我們會更加好的恢復。也會收獲一個情緒更加穩定的自己。
我也很感謝這本書的內容,讓我看到了很多生活的真相,以下摘自【百年孤寂】書中的話分享給大家: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孤獨讓自己的本心更自由,更瀟灑,不用周旋於別人的情緒,也不用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大概就是自由吧。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將需要用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也是一場單人旅行,一個人的成熟不是多善於與人交際,而是學會和孤獨和平相處。孤單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便是成長。
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於涸的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你那麽憎恨那些人,和他們鬥了那麽久,最終卻要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沈淪作為代價。
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