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漫步諾曼第感受別樣假期

2024-09-26新聞

聖妙思山上矗立著聖妙思山修道院。

象征傷亡士兵的金屬立像。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 銘

法國今年舉辦了隆重的諾曼第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人們在當年戰火紛飛的海灘上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也曾來到這裏,欣賞湛藍寧靜的大海,硝煙被留在歷史長河中,曾經歷慘烈戰鬥的海灘和小城,如今已成為諾曼第地區最具特色的旅遊景點之一,人們在這裏悠閑漫步,享受美麗景色的同時,追憶那場重大戰役,度過一個別樣的假期。

雜草難掩戰鬥遺跡

記者從諾曼第古城巴約出發,沿著奧克角公路向前騎行,經過一個小城堡後,沒幾分鐘就見到諾曼第峭壁的「終點」,站在此處,記者可以俯視海岸線和巖石眾多的海角,當年德軍在這裏設定了重要瞭望哨,1944年6月6日的黎明,秘密執行「大君主作戰」的盟軍便是在這裏「現身」。

沿著當年的進攻路線,從海灘繼續往山坡上的德軍防禦陣地走,途經不少廢棄要塞,記者目測,要塞的火炮火力幾乎能覆蓋整個海灘。途中還看到了美軍的紀念碑,上面密密麻麻刻著犧牲者的名字。

在不遠處的山崖上,有一個奧克角紀念碑——紀念美國士兵爬上100多米高地,從側後攻擊德軍的英勇之舉。紀念碑後面就是當年德軍的陣地,放眼望去,沒有一片平整的地方,雜草遮掩不住大大小小的彈坑,顯示著曾經戰鬥的激烈。

沿著海岸繼續前行,就到了美軍在諾曼第的公墓。整個公墓坐落在海灘旁的山崗上,俯瞰奧馬哈灘頭和英吉利海峽。這裏是盟軍登陸的幾個灘頭之一,遇到的抵抗非常猛烈,犧牲也非常大。美軍公墓裏埋葬了9000多具士兵的遺體。墓地裏整齊排列著大理石十字架,上面刻著每個逝者的名字、軍銜、故鄉和陣亡的時間。潔白的大理石十字架靜靜矗立著,周圍是墨綠的樹叢、碧綠的草坪,白綠相間,令人內心平靜。

小城見證軍事工程創舉

在80年前的整個盟軍登陸行動中,離海灘不遠的小城阿羅芒什經歷了大規模行動,比起奧馬哈海灘的殘酷激烈,那裏更像是在進行周密浩大的工程——把士兵、軍火源源不斷運到歐洲大陸,投入到戰鬥中。

阿羅芒什城鎮規模不大,和大部份法國西北部小城一樣,街道平整、民風淳樸,沐浴在陽光和海風中,顯得與世無爭。遊客們會在這裏不緊不慢地享用午餐,然後去參觀諾曼第地區最大的盟軍登陸博物館。

這裏展出成套的歷史照片、實物及模型,陳列藏品的玻璃櫥裏,當初盟軍的武器和器材、人工港的地圖全方位為人們展示登陸的情況。博物館還為參觀者演示當年盟軍是如何用鋼筋混凝土在短時間內建起海中人工港的。這在80年前是一項軍事工程創舉——專家們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工兵們讓大型軍艦停靠在海灘外,把巨型混凝土塊沈入海底,再用小型船只搭浮橋,一點點把人員、軍械、戰車運上岸,盡快投入戰場。

博物館的另一個展廳裏,由英國海軍司令部制作的一部作戰紀錄片,從另一種角度展示當時的行動——影片模擬了當年諸多海灘上,美、英、法等國家的將士殺出一條血路,保證物資安全運達的戰鬥。

除了盟軍登陸博物館,小城俯瞰海岸線風光的山頂上,還有一座獨特的電影院,這個影院裏會放映影片【自由的代價】,其中的歷史鏡頭均在原址拍攝,9個螢幕同時放映,這樣的效果讓人「身臨其境」——瞬間進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小鎮還有很多地方保留著當年登陸工程遺跡,尤其是殘留的人工港,仿佛一座巨型戰艦,在落日余暉中成為海邊玩耍孩子們的背景,頗有些科幻感。

印象派大師在這裏創作

看久了戰爭遺跡,心情不免有些沈重,好在諾曼第還有迷人的自然景色,讓旅者流連忘返。受大西洋暖流影響,諾曼第地區雨水充足,鮮花遍野,草木豐茂,裝飾出秀麗的自然奇觀。例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聖妙思山,也是人類融入大自然的經典工程之一,上面的聖妙思山修道院,在潮起潮落之間,見證修道者的朝聖之旅。

諾曼第長長的海岸上,蘋果樹隨處可見,讓遊人的旅途常伴蘋果酒的香氣。宜人的細沙、壯觀的懸崖,還有神秘的小海灣,展示著大自然的瑰麗。

從多維爾到翁弗勒爾,再到魯昂,記者的旅程記錄了美麗的海港、白帆點點的小船、高聳的教堂尖頂,無論天氣和陽光如何,這裏總是被寧靜的氛圍所籠罩,隨手一拍皆是美景。

這裏也是畫家們獲得靈感的寶地,印象派大師們為這裏的美景和氣氛所陶醉。翁弗勒爾有半木制結構的街道、童話小說中形容的港口和海灘,是諾曼第地區最可愛的地方之一。這裏充滿著印象派畫家的回憶——莫奈、布丹、巴齊耶,他們喜歡這片海岸,在這裏創作經典作品。

夏秋之交,開車或是騎車飛馳在鄉間小路上,村鎮裏的木制老房子偶爾在風中吱吱呀呀作響,可愛的小城堡隱藏在樹林之中,草地上悠閑覓食的奶牛不時傳來銅鈴聲和低鳴……諾曼第的美景實在太多,假期根本待不夠,海面平靜,父母帶著孩子在海灘上無憂無慮地嬉戲,老人趕著牛羊在山坡上遠眺,和平之景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