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由脂肪堆積引起的肝病,「脂肪肝」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體檢報告裏。為了逆轉它,不少人從飲食忌口入手,卻忽略了進食時間的影響。
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禁食14小時能改善脂肪肝。
![](https://img.jasve.com/2024-9/e1461dca2318e31181ff8d8889691902.webp)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解讀「禁食」的具體時間,並提醒你幾種錯誤的「饑餓法」。
受訪專家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 張濤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主任護師 徐蓉
每天禁食14小時可改善脂肪肝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代謝】刊登中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禁食14小時,可有效改善脂肪肝癥狀。
![](https://img.jasve.com/2024-9/7b682bb042948bdca879fd017ad53ff7.webp)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教授龐艷莉團隊,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展開了臨床幹預研究。
參試者每天上午7點到下午5點隨機進食(進食10小時), 從下午5點到次日上午7點禁食 (禁食14小時)。
結果發現,每天禁食14小時,堅持4周,可改善肝損傷指標,降低脂肪肝變性指數、甘油三酯水平等,並能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
研究人員表示,每天禁食14小時實施難度較小,脂肪肝患者可以試試。
有些「餓法」反而招來脂肪肝
對於脂肪肝,一個形象的解釋就是肝臟太「油」,隨著脂肪不斷堆積,肝臟質地從柔韌變得糟脆。
正因如此,不少人調節脂肪肝的方式就是管住嘴,但卻選錯了「餓法」:
!
節食減肥
飲食控制的確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將目前熱量攝入減少500~1000千卡/天,但不推薦節食,因為熱量太低會加劇脂肪肝的發展。
比如,節食減肥時,營養不良導致機體缺乏蛋白質,無法形成足夠的載脂蛋白,造成脂肪無法被運出肝臟,導致脂肪肝。
!
只吃素不吃肉
光吃素食會導致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或高熱量性脂肪肝。
吃素會導致營養攝取不均,機體缺乏合成載脂蛋白所必需的胺基酸,會影響肝臟的脂代謝,導致脂肪在肝臟大量堆積,形成脂肪肝。
另外,素食者更容易感到饑餓,消化系統就會刺激機體吃更多的白米飯、麪包、曲奇等食物來增加飽腹感。
碳水化合物雖非肉類,但熱量也不少,一旦攝入超過人體日常所需,就會變成大量葡萄糖,肝細胞便會將其轉化成脂肪貯存在肝臟內,導致脂肪肝。
脂肪肝人群:早餐吃好、晚飯早吃
預防或者逆轉脂肪肝,除了早點吃晚飯,還要重視早餐。
作為飲食中的重要一餐,早餐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代謝。大部份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在中午或晚上食欲大增,造成營養物質過剩,入睡後過剩熱量轉成脂肪。
此外,肝臟會分泌出膽汁儲藏在膽囊中,等待第二天一早消化食物。如果沒有早餐的刺激,膽汁在膽囊裏堆積、排不出去,時間久了,就會濃縮成膽結石,對膽囊、肝臟都失真害,尤其是本身有肝損傷的患者,可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
![](https://img.jasve.com/2024-9/7ad0aed01dbeff04e895f17249392d4d.webp)
在飲食花樣上,推薦脂肪肝患者選擇地中海飲食,這種飲食法已被證實可防治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特點如下:
1.
食物主要基於植物性食物,比如水果、蔬菜、全谷類、豆類和堅果;
2.
相比動物油,烹飪用油以橄欖油為核心;
3.
烹飪時用植物調味品和香料代替鹽;
4.
限制紅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的食用量;
5.
每周至少食用兩次魚和禽類,比如雞、鴨、鵝等。
需要提醒的是,吃好飯的同時,還要少熬夜、多運動,促進體內脂肪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