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李 萌
德新社24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本周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送出了申訴請求,質疑中方在歐洲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附加稅後,對歐盟乳制品發起反補貼調查。荷蘭合作銀行近期的一篇分析報告稱,中國政府啟動對歐盟乳制品補貼的調查影響價值超過5.7億美元的歐盟出口產品。歐盟對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可能有助於澳洲、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乳制品出口商在中國市場獲利。
歐盟為自己辯解
據德新社報道,歐盟正在為自己辯護。歐盟委員會稱,中國於2024年8月21日對歐盟部份乳制品行業啟動調查,針對的是歐盟共同農業政策以及某些國家和地區專案下的補貼。歐盟委員會表示,這些補貼完全符合國際規則,不會損害中國乳制品行業。根據歐盟數據,2023年歐盟向中國出口乳制品價值17億歐元,中國占歐盟乳制品出口的近15%。2022年,該類別的對華出口額達到近21億歐元。
中國商務部23日稱,中方對歐盟乳制品發起反補貼調查,是依據中國法律、應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中方有責任維護國內產業的正當訴求和合法權益。
「此舉被認為標誌著中歐貿易爭端再度升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4日稱,歐盟委員會於8月20日宣布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5年的附加稅。中國隨後對來自歐盟的豬肉、乳制品和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榮鼎集團研究中歐關系相關農產品問題的負責人阿嘉莎·克拉茨表示:「北京主要針對會對某些歐盟國家造成損害的產業產品,這些國家此前投票贊成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
已經失去俄羅斯市場
歐洲乳業協會秘書長亞歷山大·安東表示,歐洲乳業感覺自身成了貿易爭端的受害者:「歐洲乳制品行業再一次受到與牛奶和乳制品無關的貿易緊張局勢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確實堅持要求委員會在這方面幫助我們。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充當‘人質’。」
荷蘭合作銀行近期的一篇分析報告稱,中國是一些歐洲乳業公司的重要產品出口目的地,一些產品已經被中國列為調查目標,如部份液態鮮奶油和芝士等。2023年,這些目標產品對華貿易總額為5.725億美元,其中法國占37%。然而,調查暫不包括中國進口量較大的類別,包括全脂奶粉和奶油等。盡管如此,一些乳制品行業的參與者擔心,中國可能會擴大調查目標產品的範圍。
德國【商報】24日稱,中國確實有充分的理由支持針對歐洲的一些調查。共同農業預算是歐盟預算中的一個大項,多年來總預算中約1/3都被用於支持農業部門。對於歐洲曾以「政府補貼」為由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貿易調查,面對歐洲乳制品,中國同樣可以說歐洲在用數十億美元支持本土產業。
俄羅斯衛星網24日援引俄全球市場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的分析稱,中國市場對歐洲人來說很重要,最壞的情況是,許多歐洲國家將失去中國的乳制品市場。據俄羅斯【訊息報】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把對一些國家的食品禁運令延長至2026年。2014年,俄羅斯對支持反俄制裁的國家實施農產品進口禁令,禁止進口這些國家的肉類制品、魚類海鮮、蔬菜、水果和奶制品。歐盟因此失去了俄羅斯的奶制品市場。
會被誰替代?
乳業獨立分析師宋亮2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的中國乳制品市場,支持進口產品是一個主要方向。「在歐洲方向,從這兩年的進口情況來看,我們最大的需求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目前歐洲在中國集中了上百個奶粉品牌。另外就是高附加值和高品質的芝士、奶油、煉乳、濃縮乳等。」宋亮表示,從貿易的均衡角度來看,中國對於優質的農副產品,特別是優質的農副產品的原料進口量會持續增加。例如澳新兩國對華乳業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料供應。紐西蘭是中國最大的全脂奶粉、原制芝士的進口來源國。
荷蘭合作銀行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乳制品企業熱衷於擴大高附加值乳制品市場,加大投資改善供應鏈,包括在海外設立生產設施,以獲得更高質素和更具價格競爭力的奶源。今年上半年,澳新兩國乳業企業均獲得不少來自中國的新訂單或合作專案,歐洲乳業企業或面臨更大競爭。
報告稱,如果中國對歐洲乳制品實施額外關稅,來自澳洲、紐西蘭和英國的乳制品很可能會在中國市場取代歐盟產品。2023年,中國從紐西蘭進口的鮮奶油總量約14.75萬噸,而從歐盟進口的鮮奶油總量接近9.7萬噸。同樣,中國從澳洲和紐西蘭進口的芝士分別為約2萬噸和約10萬噸,而從歐盟進口的芝士約為3.2萬噸。如果從歐盟的進口出現缺口,美國產品也可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