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30日電 題:花紅映西關,一場跨越山海的「桃李之歌」
新華社記者王瑞平
幫扶赴山,夢想向海。
「好花紅來好花紅,好花生在刺藜蓬。好花生在刺藜樹,哪朵向陽哪朵紅……」12月29日晚7點半,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在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藝術節上唱響,台下掌聲雷動。
這些受邀演出的師生來自貴州省龍裏中學,精彩的表演也是她們跨越千裏、雙向奔赴的「禮物」。
「對於我們學校來說從未有過,我們的孩子將自己民族的文化藝術帶到廣州大都市,她們很自豪。」帶隊教師,貴州省龍裏中學工會副主席劉琳說。
「真的很棒!這些少數民族的孩子自信又大方,她們很有藝術天分。」台下一位觀看演出的學生家長誇贊道。
作為粵黔教育共建100所協作幫扶示範校,2021年以來,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與貴州省龍裏中學開展教育協作交流,兩校在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等方面緊密合作。
自2021年結對幫扶以來,龍裏中學被成功授予省級二類示範性普通高中稱號,在高考成績、美育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水平穩步提升。
2023年12月,「廣州市賀小意名師工作室—東西部教育協作工作站」和「荔灣區賀小意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東西部教育協作工作站」在龍裏中學成立,兩校探索協作交流又搭建出新渠道。
「我的兩個工作室一個專註專業教學,一個專註家庭教育。當地留守兒童較多,家庭教育存在明顯短板,我希望工作室的成立能促進家庭教育在當地的發展。」廣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西關外國語學校校長賀小意表示。
教育幫扶是改變落後地區教育事業面貌的重要一步,是從「輸血」向「造血」的功能轉換助推器,可推動當地教育事業實作內生式發展。
開展東西部協作3年,粵黔持續深化拓展協作領域,兩省人才交流雙向互動,教育、醫療、科技等重點領域人才交流力度空前。截至目前,廣東1204所學校和330家醫院結對幫扶貴州1419所學校和374家醫院。
「我們結對幫扶不僅要‘走出去’,還會 ‘引進來’,雙向互動,教學相長。」西關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全苗介紹,兩所學校透過互派骨幹教師、行政幹部進行存取、學習和交流經驗,「組團式」的幫扶,讓協作實作有效互動,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擁有更多支撐。
據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釋出數據,2023年以來,廣東向貴州選派黨政掛職幹部221人、專業技術人才2192人,貴州向廣東選派掛職交流幹部432人、專業技術人才3154人。
29日晚上9點,燈光掩映下的西關騎樓街生機煥發,流光溢彩。龍裏中學的學生獻上了苗族經典舞蹈【一抹紅】,她們衣著華麗的民族服飾,舞姿輕盈柔美,台下的師生為遠道而來的客人送上長長的掌聲。
「孩子們為這次表演認真練習,交流期間,她們與廣州的同學一起學習生活,結識新朋友,開闊了視野。」劉琳說。
現在,東西部協作越來越緊密,合作領域越來越寬。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塗秋元說:「山海情深,以文化人,美育教育是連線兩所學校的重要紐帶,互為借鑒,讓東西部教育協作成為一場山與海的雙向奔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