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他主張「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夷平半個東京卻獲得日本最高勛章

2024-07-18軍情

一、他堅定地說:「我們要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

1944年6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在馬利安納海戰中給予日本聯合艦隊沈重打擊。

在這次海戰中,美軍僅以76人陣亡、123架飛機被擊落和4艘軍艦輕傷的較小代價一舉擊沈了日軍3艘航空母艦, 兩艘油輪,並擊落了近400架日軍飛機。

此戰中美軍新型的F-6「地獄貓」戰鬥機和近爆彈對於日本零式戰機的優勢顯露無遺,美軍飛行員打得興高采烈,看著如雨點般墜落的日本飛機不禁大叫「這真像古時候捕獵火雞啊!」

「馬利安納獵火雞」使得日軍精銳的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損失殆盡,再也無力和美軍周旋,8月9日,美軍完全占領了馬利安納群島。

從此美陸軍航空兵獲得了新的前進基地,該群島距離日本本土約2000公裏,這意味著作戰半徑超過2500公裏的B-29轟炸機可以從這裏起飛,把炸彈直接扔到日本人頭上。

大致在1944年夏天正式開始服役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就是螺旋槳時代的戰略轟炸機,這種飛機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轟炸機,其翼展超過43米,最大載彈量9噸,最高升限超過10000米,可以超過570公裏/小時的速度在空中飛行。

這是什麽概念呢?等於說日軍的飛機很難升到B-29的高度,就算升到了那個高度也追不上B-29。

事實上,從馬利安納出發的美軍飛行員只要4個多小時就能夠抵達轟炸的目的地,這無疑讓期待大展拳腳的陸軍航空兵飛行員們興奮不已。

那還等什麽?趕緊行動吧!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1944年11月B-29就陸續從馬利安納群島最大的島嶼塞班島起飛,開始執行對日本的戰略轟炸。

什麽是「戰略轟炸」呢?從二戰時期的概念來說,就是以敵國的包括重工業、軍事基地、民心士氣為物件進行的無差別轟炸,其目的就是徹底摧毀敵國的戰爭潛力。

但是,初期的戰略轟炸行動卻有些束手束腳,因為飛行員們還沒有飛過這麽遠的距離,所以陸航司令部給轟炸日本本土的B-29設定的保守載彈量是3噸,相當於設計最大載彈量的1/3。

一開始,為了精準地轟炸日本的工廠等目標,戰略轟炸的行動時間設定為白天。

這樣的操作確實很讓人惱火:成群的B-29飛到中途的硫磺島上空時鬼子的防空哨就已經通知本土:鬼畜米軍要來轟炸啦!

然後,飛到日本人頭頂的B-29就不得不和日軍的高射炮硬剛,而且日軍很快加大了高射炮的密度,這對B-29造成了最直接的威脅。

由於此時有經驗的戰鬥機飛行員成了寶貝,已經喪心病狂的日軍很快組織了一批名為「震天隊」的自殺飛機,不要命地直接往美軍身上撞,讓美軍飛行員更加絕望的是:腿短的自家戰鬥機此時還沒法給轟炸日本的B-29護航。

這使得形同裸奔的B-29為了保護自己必須把飛行高度控制在8000-9000米,然而從這個高度往下看,什麽目標都是一個小小的黑點,如果從8000米高空扔下去的炸彈能夠擊中目標,那還不如去買彩票!

測試結果證明,只有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投彈,B-29才能取得最好的摧毀效果。

其實美軍司令部白天轟炸的決定也是情非得已:日本本土此時處於嚴格的燈火管制狀態,夜間根本看不到任何目標。

1945年1月初,美軍出動70架B-29對武藏野的飛機工廠實施了轟炸,然而結果卻讓人失望:扔下的炸彈還在半空中就被時速達200公裏/小時的強勁氣流吹得各散西東,一百枚炸彈中也不一定有一枚命中目標。

根據評估的轟炸戰果,本次轟炸的命中率低於1%,實際效果約等於0。然後還有6架B-29被擊落,這讓陸軍航空兵的頭頭腦腦們尷尬不已。

一架B-29轟炸機的造價為60萬美元,加上攜帶的炸彈,機組人員的訓練成本、燃油費用等,總價值超過120萬美元,這次轟炸徒勞無功地燒掉了超過1000萬美元,如果再多來幾次這樣的轟炸,估計陸軍航空兵指揮官們的退休金都要保不住!

1月22日,在空軍參謀長阿諾將軍的安排下,來自歐洲戰場,已經指揮了長達20個月對德戰略轟炸的柯蒂斯·李梅將軍走馬上任第20轟炸機聯隊司令。

這位新司令從面相上來看就不好惹!一臉冷漠,永遠都是一副苦大仇深表情的李梅在部下那裏得到的評語是:1.他對暴力堅信不移;2.他少言寡語,也從不微笑;3.他看重型轟炸機比老婆還親。

戰爭就是他的使命,只要一有作戰任務,他就巴不得作為領隊飛在最前面。李梅為自己準備的道路只有兩條:戰死或者勝利!

憑借著在歐洲的出色表現,李梅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從少校升為少將,他經過對日本本土對空防禦特點、建築特點的研究認為:對付木質結構建築物遍地的日本,燃燒彈比集束炸彈更加有用!

日本人的弱點就是:明知建築物易燃,但像東京這樣的大都市永遠不可能具備與之相匹配的消防力量,一旦引燃無法控制,全城必將化為無窮火海。

李梅已經看到了空襲的本質:徹底摧毀日本人的抵抗決心,如果摧毀不了他們的抵抗決心,那就摧毀他們的抵抗能力。

為此,他堅定地向第20航空隊的飛行員宣布:「我們要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

為了實作這一目標,李梅正式向阿諾和斯帕茨建議,將轟炸時間改為夜間:既然不需要指定轟炸物件,限制轟炸的時間也就完全沒有意義,夜色更有利於轟炸機群掩護自己。

同時空襲的炸彈必須從重磅炸彈更換為燃燒彈,這才是真正能把日本帶回「石器時代」的利器。

二、「整座城市好像被洪水沖走了一樣幹幹凈凈」

但是李梅的無差別轟炸意見卻在司令部引起了爭議:精英派的空軍將領們認為,日本真正有空襲價值的戰略目標——司令部、工廠和基地全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對於這些目標燃燒彈的作用不大。

因此一批老派軍官仍然堅持推行「精密轟炸」,但慘淡的戰果卻把他們拉回了現實。

李梅犀利地指出:日軍絕大部份的武器零件是由散布在居民區的家庭作坊生產的,而工廠只負責最後的組裝,你們就算炸毀了工廠也無法阻止他們繼續生產武器!

於是火攻日本的計劃很快得到了戰略空軍司令部的批準。空軍為此很快開發了250磅的M-69集束燃燒彈和500磅的M-76集束燃燒彈。

一枚M-69內含38個小型的燃燒彈,每個燃燒彈內部有大約1.5公斤的凝固汽油,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武器,爆炸後會形成一層上千度高溫的火焰向四周濺射,並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地燃燒。

一旦凝固汽油沾在了物體或者人體上,要想撲滅都很困難,不把受害者燒幹凈是不會罷休的。

針對東京地區水網密布的特點,美軍還在凝固汽油中添加了鈣、鋇、鈉、鍶等提純的活潑金屬,這些金屬在水面上依然會劇烈燃燒並且釋放大量氫氣引起爆炸。

科學真可怕!

在多年後的北韓戰場上,美軍的凝固汽油彈依然讓中國人民誌願軍吃了很大的苦頭。

王牌在手,李梅躊躇滿誌。他果斷下令:除了拆不了的機炮,其他武器都不要了,油箱也不要裝那麽多油了,倒出來,都給我改裝炸彈!

1945年3月9日下午5點36分,334架B-29從關島、提尼安島和塞班島的基地出發,直撲東京,每架B-29上都裝了大約7噸的燃燒彈。

3月10日0點15分,領隊的兩架B-29飛臨東京上空,按照預定計劃,一架由東向西,一架由西向東投下了重型的M-76燃燒彈,地面很快形成了縱橫數百米的十字火柱。

這是給後續轟炸機群留下的指向標記,也是對邪惡的審判。在人類的歷史上,像這樣代表正義的十字還不多見。

淒厲的防空警報聲驟然響起,驚慌失措的日本人從睡夢中驚醒,開始胡亂穿衣跑出房子,然而一切都來不及了。

他們首先看到了無數個天女散花一般的亮點,那是從約600米的空中開啟的M-69集束炸彈,約15秒鐘後,每個炸彈變成了3-5個直徑超過10米的火球,落到了房頂上、地面上、水面上。

瞬間,一股難以想象的灼熱火墻撲面襲來,將人體和一切沾到的東西化成一個燃燒的火炬,然後爆炸產生的巨大氣浪又將阻攔的所有物體撕成碎片。

驚慌失措的日本人為了躲避無處不在的火焰條件反射地跳進旁邊的河裏,但河水如今並不能給他們提供庇護—凝固汽油彈在河面上一樣熊熊燃燒,把河流變成了沸騰的開水,於是所有的生物無一幸免,被活活煮死。

第二波轟炸機緊接著把燃燒彈全都扔在了東京市中心,於是那些往日最繁華的地段被付之一炬,東京好像成了一個巨大的火把,漆黑的夜裏火光把遠處的富士山都照亮了。

超千度的高溫把熱氣推向高空,形成巨大的「熱柱」,周圍空氣隨即沖入取代,這使得第二波轟炸機的飛行員們見到了畢生難忘的景象:

東京上空出現了一個個火焰的龍卷風,以每秒30米的速度橫掃著那些沒有被燃燒彈直接擊中的街區,原先的火十字迅速擴大為縱橫近百平方公裏的火海,強大的氣流使得B-29那50多噸的機身搖搖擺擺地被推向外側。

如果說末日審判真的存在的話,場面也不過如此吧!

等到第三波的B-29趕到時,飛行員們甚至已經聞到了地面傳來的濃濃的惡臭,這讓他們為了避免窒息不得不戴上氧氣口罩。

為了擴大轟炸效果,第三波的飛機除了投彈又直接灑下了凝固汽油,那些原先在地面上徒勞無功撲火的消防隊員們終於放棄了螳臂當車般的努力,開始和驚恐逃竄的人群一起奔逃,然後陸續被燒死。

空襲持續了2個小時,而造成的大火則燒了整整一天,到最後不是被撲滅,而是確實已經燒無可燒,自從1894年以來長期對外發動戰爭,給亞洲人民帶去無窮無盡痛苦的日本人,這時才真正遭到了戰爭的懲罰。

觸目所見,那些依稀可以分辨出是居民區的地方,人體和房子都成了黑乎乎的焦炭,汽車被燒得只剩骨架,連混凝土的建築物都被燒得裂開了。

實際上,躲在混凝土房子裏的人處境也並沒有好到哪裏去,他們就像呆在烤箱裏面一樣被活活烤熟。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街道兩旁那些曾經鱗次櫛比的商店全部消失,但店家放在店裏的,用於放置錢物的防火保險櫃卻一個個地躺在灰燼上面,好像一個個漆黑的骨灰盒。

3月10日的空襲給東京造成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實際死於轟炸的人數超過9萬,10萬人被燒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是因為日本人當時還不知道美軍使用了集束燃燒彈,空襲警報一響以為美軍又是亂炸一通,跑防空洞完事之後還是回家睡覺,結果跑出屋子才發現這次連躲都沒地方躲。

3月10日的空襲之後,東京約41平方公裏的市區燒為白地,26萬多幢建築物付之一炬,還有數十平方公裏的區域嚴重受損,連帶美軍原本計劃空襲的22個工業目標也全部燒毀。

1945年9月初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蘇聯記者來到東京,在看到被轟炸的慘狀之後心有余悸地回憶道:「整座城市好像被一場大洪水沖得幹幹凈凈。」

當塗著膏藥旗的日本飛機肆無忌憚地轟炸重慶、武漢等中國城市,導致數十萬無辜的中國人死亡,上千萬人無家可歸的時候,他們可從來沒有想過受害者的淒慘遭遇,更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得到同樣的報應!

所有參加這次空襲的B-29返回基地時,機身下方的油漆都徹底熏黑了,美軍付出的代價是9架B-29被擊落,另有5架受傷迫降在海面上。

相比於此次轟炸給日本造成的沈重打擊,這樣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快,李梅開始部署針對其他日本重要工業城市的進一步戰略轟炸。

三、「宮殿被焚毀的香味飄出了數十裏」

3月13日、16日、19日,美軍每天都出動大批B-29轟炸機和其他轟炸機對日本其他城市實施大規模燃燒彈攻擊,燒毀了大阪、名古屋、神戶的大片市區,燒死10萬人,而這幾次轟炸行動總共只損失了20架B-29。

根據美軍的計算,3月份的戰略轟炸導致的飛機損失率接近1%,幾乎和訓練損失差不多,至於3月20日之後轟炸暫停,是因為美軍庫存的燃燒彈已經用完了。

4月份開始,美軍又對日本的交通線和大城市進行補充轟炸,5月25日,李梅組織了470架B-29第二次空襲東京。

這一次主要是對3月10日空襲沒有波及到的西部和北部地區進行重點轟炸,包括山手、新宿、青山等區。

在青山區的日本皇族學校「學習院」,火焰只用8分鐘就燒垮了校舍,並燒毀了皇宮西側的陸軍參謀本部。

像上次一樣,猛烈的轟炸形成了數百米高的火焰颶風,把仍在燃燒的余燼和凝固汽油卷上半空,落在了從1868年以來一直作為天皇居所的千代田「宮城」上。

這一下引發了多年未見的奇觀:古老的宮城很快猛烈燃燒,皇宮正殿上冒起了青綠色的火焰,那是屋頂銅瓦被高溫熔化後產生的反應,銅尚且如此,那些木質的屋子就更不用說了!

頃刻之間,日本軍國主義的總頭目、甲午戰爭和日戰爭的策劃者明治天皇所親自設計的豪華宮殿,包括供奉所謂神授天皇「三神器」的神殿冒起沖天烈焰,相繼倒塌。

那些鬼子頭目裕仁沒來得及讓手下搬走的笨重物品,包括當年明治的禦座,從中國、北韓搜刮來的大量古董和高檔家具全部被燒毀。

由於宮殿使用的都是十分高端的絲柏和檀木,這些木頭燃燒發出的濃烈香氣飄散數十裏,一直傳到了千葉縣的船橋一帶。

與此同時,位於赤阪的皇族居所,包括太子明仁、皇次子常陸宮正仁親王等人的宮殿也在這一次轟炸中被燒毀,那些一邊吃著壽喜鍋一邊策劃發動侵略戰爭,一手釀成亞洲數千萬人民傷亡的日本貴族們,至此第一次親自品嘗到了戰爭的淪陷味道。

5月25日的空襲再一次燒毀了22萬多幢建築物,至此約一半的東京市區被夷為平地,這一次,軍方甚至派出了坦克為瘋狂逃跑的人群開道,試圖撞毀攔路的墻,但連坦克都在烈火中熔化了。

對於幾個比較現代化的城市,轟炸之後多多少少都還有一些混凝土建築物孤零零地矗立在廢墟之中,但至於那些不那麽先進的地方就比較慘了。

所謂江戶幕府首任將軍德川家康的大本營,家康前後呆了29年的濱松城,在轟炸之後差不多啥都沒剩下。緊靠濱松的靜岡,慘狀跟被原子彈轟炸相比也沒差多少。

從3月到7月,持續不斷的轟炸先後造成近50萬日本人死亡,800萬人流離失所,200多萬幢建築物被毀,並且這種被稱為「李梅燒烤」的火攻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死亡的恐懼導致數百萬城市居民逃往山中或鄉下,在城市裏的工廠因為無人上工而被迫停產,到日本投降以前,幾乎70%的工廠已經停工,美軍的精準轟炸目的也同時達到了。

8月6日、8月9日,李梅麾下第20航空隊的B-29轟炸機把兩枚原子彈分別扔在了日本的廣島、長崎,造成10萬余人死亡,約15萬人受傷,死者中有4萬多武裝好的鬼子兵。

除了廣島、長崎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也是因為其他的大城市基本都被炸得差不多了,拿原子彈去炸幾乎成了白地的東京確實意思不大。

到了1945年8月,除了由李梅統一指揮的第20、第21航空隊,曾經在歐洲戰場大顯神威的美國陸軍航空兵第8航空隊也陸續轉場到太平洋地區,準備加入對日本的戰略轟炸。

此時的李梅開始策劃另一場大規模行動:在秋天來臨之前使用燃燒彈全部燒光即將成熟的稻田,使日本陷入斷糧的絕境。

憑借李梅麾下超過1000架的B-29轟炸機和其他轟炸機,完成這一任務也用不了幾個月,當時,盟軍策劃的登陸九州的「奧林匹克行動」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實施,戰略空軍必須利用剩下的時間再給予日本致命的打擊。

就在李梅即將發動新一輪大規模空襲時,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61年李梅升任美國空軍參謀長,並被授予四星上將軍銜,並於1965年退役,他去世於1990年。

為了表彰李梅在二戰中所作出的貢獻,美國政府和包括蘇聯在內的盟國都給他頒發了勛章,然而諷刺的是:1964年,擔任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的參議院議員源田實提出,要給李梅頒發最高級別的「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在日本國內,獲得這種勛章的不是皇室就是首相、大臣,一般人努力一輩子,能夠得到個從三位的勛章就是盡頭了。

在當時日美關系日漸緊密的特殊背景下,這一提議竟然還得到了日本國會透過,於是這枚最高等級的勛章就這樣頒發給了李梅。

可是,日本政府發這枚勛章表彰李梅什麽呢?為了表彰他在二戰中做出的「炸毀半個東京,炸死50萬日本人」的巨大貢獻?

打心裏恨透了這個老外,當時還活著的天皇裕仁思前想後越想越不對勁,幹脆請假缺席了勛章頒發儀式。

當然,純粹把這次儀式看做一場外交鬧劇的李梅也並不待見這枚日本人頒發的勛章,在後來的重大活動中他寧可佩戴蘇聯政府頒發的衛國戰爭紀念勛章。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勛一等旭日大綬章」在二戰後一共就發給了兩個外國人,除了李梅,另一位是在二戰期間率領航母艦隊猛揍日軍,後來擔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阿利·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