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一架飛機能投三顆雷,還帶12發火箭?我的中途島也要這個配置

2024-07-14軍情

20世紀早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工業革命的「果實」逐漸套用到軍用領域,海軍艦艇迎來了一場「動力革命」。戰艦上的燃煤鍋爐逐漸被燃油鍋爐所替代,這一變革大幅提升了艦艇的航速。海軍設計師們透過增加重油鍋爐的數量,使曾經航速最多不過20節的戰列艦,也能達到30節甚至更高的速度。

戰列艦采用的亞羅鍋爐,重油的燃燒效率顯著高於煤炭,因此重油鍋爐迅速成為大型艦艇追求高航速的首選。然而,當動力系統的體積達到一定程度後,盲目增加動力系統的規模反而會導致效率低下。於是,海軍工程師們開始從其他方面尋找進一步提升艦艇航速的方法。

球形艏設計能夠有效抵消海浪的沖擊,因此被廣泛套用以提高航行效率和航速。

此外,塔什幹號驅逐艦透過將艦橋設計成弧形,最佳化上層建築的布局,減少空氣阻力,從而進一步提升航速。

1927年,蘇聯在論證大艦隊計劃中的戰列艦方案時,出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設計。該方案的提出者是從沙俄時代就久負盛名的艦船設計師V.P.科斯滕科。作為俄國海軍史上最富有才華的設計師之一,科斯滕科曾負責沙俄16英寸主炮戰列艦的設計工作。當史太林提出「大艦隊」計劃後,他認為紅海軍需要一種專門在黑海或波羅的海作戰的高航速大型軍艦。

科斯滕科與他的代表作:科斯滕科戰列艦方案,被認為是沙俄戰艦設計中最平衡,也是最完美的方案之一。這個方案別出心裁地將艦橋和煙囪從船體舯部移至船體右舷。根據科斯滕科的描述,這種布局可以使這艘排水量52700噸的戰艦在海況良好的情況下達到35-40節航速。中間空出的甲板能夠讓火炮擁有更寬闊的射界,有利於在左舷對敵時充分發揮火力。如果需要,還可以在中部安裝彈射器或鋪設飛行甲板,使其成為一艘「航空戰列艦」。

這一方案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設計局的濃厚興趣,並專門制作了小比例模型進行論證研究。然而,研究結果顯示該設計的重心存在重大問題:在高海況下,該船容易劇烈橫搖。此外,由於方案理論過於超前,無法確定新式船體是否像科斯滕科所預期的那樣有利於提高航速。

根據科斯滕科的圖紙還原,該艦裝備9門406毫米主炮,同時配備4座3聯裝180毫米副炮。盡管這個方案在技術上具有開創性,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這艘戰艦的作戰環境被嚴格限定在黑海和波羅的海,沒有考慮高海況作戰的可能性。然而,科斯滕科透過理論推算出的高航速效能,對紅海軍來說極具誘惑力。因此,在1927-1940年間,蘇聯海軍各個技術部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論證這一方案的可行性,但最終未能得出可靠結論。

盡管科斯滕科本人始終堅信方案的理論數據沒有錯誤,但設計局在論證階段的頻頻碰壁,讓一些人對他產生了政治上的懷疑。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嫉妒科斯滕科才華的人開始利用這些流言蜚語做文章。最終,1941年他因被舉報「蓄意浪費船廠資源和破壞船廠」被內務人民委員會逮捕,蹲了一年大牢。1942年,他在列寧格勒圍城期間獲釋。

當科斯滕科出獄時,蘇德戰爭的緊張局勢已經不允許紅海軍再建造任何一艘大型戰艦,他的「歪脖子戰列艦」設計最終被封存在列寧格勒的檔案館中。由於他沙俄工程師的背景以及戰時被捕的經歷,戰爭結束後,科斯滕科被調往克里米亞的尼古拉耶夫船廠擔任管理幹部,再也無緣參與大型戰艦的設計工作。

這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因未能趕上合適的時機,無論是為沙俄設計的16寸主炮戰列艦,還是為紅海軍設計的黑海戰列艦,都未能正式開工建造。然而,他在調任克里米亞後,負責了尼古拉耶夫船廠的戰後重建工作,贏得了當地人民的尊敬。

#深度好文計劃#在尼古拉耶夫街頭矗立的科斯滕科紀念碑,成為了這位傑出設計師永恒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