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數據告訴你二戰時期裝甲師憑什麽戰力強?他們的軍官憑什麽晉升快

2024-07-14軍情

二戰時期蘇軍、德軍有一個很明顯的晉升快車道,那就是當裝甲師、坦克師的軍事主官。

隆美爾在1940年還只是第七裝甲師的師長,到1941年他就成了上將,1942年當上了元帥。又比如蘇聯的費多連科,這位老兄並不是正規陸軍出身(他最早是黑海艦隊的水兵),更不是第一騎兵軍(史太林的軍事班底)出身,1934年也才是坦克團的團長,但到了1942年12月就成了國防人民委員兼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1946年戰爭一結束,就成了蘇軍元帥。希特勒一共給27人頒發過最高等級的騎士橡葉勛章,其中有十人是裝甲部隊指揮官。

希特勒組建了二戰時期最多的裝甲師(國防軍正式在編單位是33個),史太林組建了31個坦克軍,希特勒和史太林這麽幹,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裝甲師的作戰能力遠超步兵師。按照德軍的作戰條例,」一個兩翼獲得支援的步兵

營……進攻地段寬度通常為400到1000米;在地形有利、裝備和人員齊備時,一個步兵師正面戰場「寬度通常為4000到5000米」。,德軍步兵師進攻時,「一個兩翼獲得支援的步兵師(這是最有利的作戰情況),對敵人預有準備的防禦展開主要正面進攻時,其寬度不應超過3000米」。

蘇軍原本也有不符合實戰的戰術要求,但在東線戰場被反復教育後,步兵師的進攻寬度一般也不超過3000米。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戰役期間,蘇軍按照5到6個步兵師為單位組建一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分到的突破區域是10到12公裏,其中30集團軍突破10公裏,19集團軍12公裏,第16集團軍更是只分到了5公裏的突破區域,蘇軍步兵師最小的突擊面積是1.3公裏。

步兵師的作戰、突破能力和裝甲師就差遠了,按照德軍的規定德軍一個裝甲排最小陣地寬度不小於200米,一個坦克連在進行防禦作戰時,陣地寬度是1000到1500米,縱深是500米,一個裝甲部隊連級單位的防禦陣地,和一個步兵師營級陣地相差無幾。裝甲部隊營級單位防禦寬度為5千米,縱深是3000米。在進攻方面,德軍裝甲師一個加強營進攻距離是25公裏,具體的作戰任務時,每5到10公裏就設定一個中間目標,分解作戰任務;營內所屬的坦克按照v字形或倒楔字作戰隊形前進攻擊,按照德軍陸軍條例的規定,這個裝甲營的編隊寬度是五百米,縱深是1800米。

在具體作戰上,這種差異非常明顯。法國戰役期間,古德賴恩指揮著德軍第一裝甲師第二裝甲師第十裝甲師組成的第19裝甲軍,他的突擊正面是20公裏左右,三個裝甲師的突擊寬度是六公裏以上。史太林格勒戰役期間,德軍裝甲師在受損嚴重的情況下,還要負責16到20公裏長的戰線。

德軍裝甲部隊之所以進攻和防禦的範圍大,是由於火力和速度決定的。二戰德國坦克火力射界已經大大超過了步槍和機槍,坦克可以在一小時內跑完步兵全天的行軍距離,在最有利於坦克部隊作戰的環境下,一個坦克師自然可以在數倍於步兵師的範圍內作戰。在交戰雙方進行軍事運籌時,自然就會預設一個裝甲師(坦克師)等於幾個步兵師甚至一個集團軍。蘇德兩軍的裝甲部隊指揮官在作戰中往往充箭頭,他們沖在最前面,戰果最豐富、打仗最搶眼,自然晉升快。

這也是英軍和美軍的看法,二戰後期盟軍都仿照德軍,要讓裝甲師和步兵師的比例接近一比五,力爭多出一倍的進攻能力。裝備和編制決定了戰術,這些認知當時陜西窯洞中的某些人也有,就是當時的中國太窮,實在裝備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