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吧,歸來約,浪跡天涯的遊子.......」
1989年,當費翔將這首【故鄉的雲】唱響在祖國的神州大地時,大洋彼岸的一個美國人黯然神傷。
中國!
我的故鄉,可是我還能回去嗎?
沒錯,他雖然已經是一名美國人,但中國是他的故鄉,他的血液裏流淌著炎黃子孫的血液。
他帶隊研制成功的民兵導彈被譽為「世界三大真理」之一,讓美國在國際較量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
林燁!
這是一個曾經響徹中國的名字,然而如今卻幾乎已經被人遺忘,他的名氣,他的才華,讓他一度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然而就是這個讓國人驕傲的天之驕子卻最終成為了中國人的恥辱,被人所不齒!
乃至於落葉卻無法歸根!
怎麽會這樣?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70年前。
01 天才少年
出生在皇城腳下的林燁,沒有辜負北京這片有著深厚文化的土地。
從小林燁就與眾不同,天賦異稟,尤其是邏輯思維強,他是孩子裏面的佼佼者,從小就表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後來林燁考上了清華大學,他勤奮努力,再加上特有的天賦,即使在這所中國頂級學府裏,林燁依然是數一數二的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四十年代的中國,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二戰的硝煙還未散去,日本人的侵略讓所有人都意識到,只有國強才能不挨打。
無疑,科學是國強的保障,培養自己的人才成為了當時國民政府非常看重的一件事情。
可是怎麽培養?
早在1842年,魏源就在他的【海國圖誌】一書中指出,做此書的目的就是 「為以夷攻夷而為,為以夷款夷而為,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為。」
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有識之士認識到了問題的本質,所以他們開始努力培養中國自己的人才,將優秀的學生送出國培養,期待他們有朝一日回國報效祖國。
於是,1941年,林燁出現在了駛往美國的一艘客輪上,成為了出國深造的一批學子中的一員。
如果按照祖國的期待,未來他學成歸來,必將為中國軍事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所有人都期盼著。
02 公派出國,赴美留學,有去無歸
林燁在來美國的那艘輪船上認識了一位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做梁思禮,兩個人年齡相當,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在美國求學時,兩人選擇了同一個專業:火箭控制。
兩人幾乎在同樣的老師指導下開展了研究,一對青年對科學懷著滿腔熱忱,對研究充滿興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共同為理想而努力著。
友誼就在這朝夕相處中建立起來,而且越來越深厚。
1949年,當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傳到了美國,在美國留學的學子們都心潮澎湃,他們幾年來刻苦鉆研,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學有所用,他們急迫的想要歸國施展自己的才華。
梁思禮便是這些青年中的一員,還有我們熟知的鄧稼先、錢學森等等。
而此刻的林燁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選擇。
他竟然選擇了放棄回國,要留在美國為美國人效力。
原來林燁的才華早就已經進入美國人的視線裏,美國人看出林燁的將來必將大有作為。
剛剛過去的二戰,美國人初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而像林燁這樣的人才,未來套用在國防武器上,勢必有所成就,而他能創造的價值無法用物質來衡量。
於是美國國防部長的助理親自出面約見了他,無需客套,直接說出了一句話: 「留在美國,給你想要的一切待遇。」
年薪30萬美元的待遇,在49年的中國,是個天價!
豐厚的物質誘惑,最終俘獲了林燁。
於是乎,昔日好友分道揚鑣,各自成就一生。
曾經在科研上他們相互扶持,無話不談,而在人生未來的選擇上,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從此梁思禮和林燁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同樣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擁有黃皮膚黑眼珠和聰慧的頭腦,然而卻有一顆不一樣的心。
梁思禮深得家風傳承,愛國熱忱不亞於自己的父親梁啟超。
而林燁似乎從小沒有種下這一顆愛國心, 他只想選擇現世美好,當然他也想盡快實作自己的理想抱負,而他認為自己的理想抱負,只有在美國這塊土地上才能開花結果。
於是,在梁思禮找到林燁,和他商量歸國事宜時,林燁說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們的友誼也到此為止了。
林燁當時的擔心也許有他自己的道理, 那個時代的中國一窮二白,別說開展導彈研發,就連基本的研究器材都沒有,更別提團隊和技術。
與其說林燁擔心的是自己的滿腹才學回國後無法施展,更不願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待遇,左右權衡,他做出了違背初心的選擇。
當初背井離鄉的誓言,早已忘在腦後,報效國家的誌向也一去不復返了。
03 林燁和昔日好友不同的人生
留在美國的在波音公司擔任著了重要職位,享用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研究條件, 而且林燁憑借自己強大的邏輯思維,已經征服了這些白皮膚,藍眼睛的同事,他們一起合作研發的民兵導彈用了9年的時間就研制成功。
再來說說回國後的梁思禮,是怎樣實作自己的理想的。
弱國更需要國防,中國急需導彈研制方面的人才。
梁思禮回國後先在郵電部電信技術研究所從事技術研究工作,起早中國運載火箭研制的長遠規劃。
直到1956年,梁思禮才開始真正開始研制導彈。而此時距離林燁的成功僅剩兩年。
梁思禮來到的就是中國第一個導彈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就是錢學森。從此梁思禮作為中國第一批導彈人,一次次帶給祖國驚喜。
兩彈發射成功後,他還要繼續研究洲際導彈,因為林燁已經研制成功。
那時的世界,並不太平。
美國軍隊和中國軍隊正在北韓戰場上進行你死我活的較量。
不知道實驗室裏的林燁是否知道美國人的彈藥正在對準中國人,而美國虎視眈眈的不只是北韓半島,而是中國大陸。
林燁想要的或許只是一個安穩的科研環境,他的理想是能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他忘記了科學不分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
不知道在實驗室裏流汗的林燁,在美國過著富貴日子的林燁,是否會想到自己研究的心血,有朝一日會威脅中國人,那些和自己流著一樣血脈的中國人,他該作何感想?
林燁可能已經被名利沖昏了頭腦,他奮力作為,1958年,民兵導彈研制成功,林燁用實力再次證明了自己是個天才,而美國隨著民兵導彈的研制成功,軍事實力再次增強
而那時中美關系緊張,美國的民兵導彈隨時在威脅著中國。
放棄中國國籍的林燁,晚年曾想落葉歸根。
林燁選擇留在美國,為了獲得美國人的信賴,也為了表忠心,林燁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
從此,他就是一個流著中國血液的美國人了,這一點將永遠都無法改變。
而林燁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為美國創造的價值終於獲得了美國人的認同。
04 葉落歸根,只是一個念想
我不知道那麽多年在美國,林燁坐在美國舒適的辦公室,住在寬敞的房子裏,是否還會想念北京,想念曾經的校園?
午夜夢回時,是否還能夢見北京的胡同,城墻?
當他吃著奶油芝士,麪包牛排時,是否會懷念糖炒栗子,冰糖葫蘆、驢打滾......
年輕時,壯誌淩雲,為了自己風光的前途奮不顧身,他要的是名利,尤其是這個,他完全不在乎前面的國家內容。
然而年老時,他還是想念祖國了,因為他畢竟還是一個流著中國血液的炎黃子孫。
生活過得久了,才發現原來生活就是這麽回事。
天天吃牛排也會膩,粗茶淡飯更好消化。林燁想回國了,他想要落葉歸根!
然而林燁想要回國養老的訊息一傳出,國內一片嘩然。就連曾經的好友梁思禮都對他嗤之以鼻。
「他造導彈威脅祖國,我造導彈保衛祖國!」
梁思禮對他不屑,更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中國已經不缺導彈了,更不缺科學家,今日中國之模樣,更是林燁所想象不到的樣子。
我想起了梁啟超的那句話 「故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
梁啟超的九個子女都是精英,這和梁啟超的教導當然是分不開的。人必須先有一顆愛國心,才可以成就大事。
林燁就是因為沒有這顆愛國心,所以即使在美國功成名就,在中國也將永世背負罵名,而他自己終有一天悔之晚矣。
林燁或許是悲觀的,他不敢想象一貧如洗的中國,會有怎樣的未來,所以他不願為建設祖國出力。
04 林燁對自己的選擇是否後悔過?
每個人在老去的時候,都難免會回首往事,林燁也不例外。
當初他只看到了美國給他的現世安穩,卻沒想過美國給不了他一顆美國心,所以他終究是難以融入美國,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
林燁想葉落歸根,我相信祖國是歡迎的,但是能否歸來卻不是林燁自己說的算的。
他在美國從事的機密的國防軍事工作,一生貢獻無數,美國怎麽會放他回來呢?
人生的選擇只有一次,選錯了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恐怕這一生,回鄉的願望只能在夢裏成行了。
醒來兩鬢濕,夢裏歸鄉無數回 。
離開時還是少年,心高氣傲,壯誌淩雲;如今已是百歲老人,重畫富貴大半生,且不說當年的對與錯,只說今日歸鄉願望終難實作。
如果當初林燁也如梁思禮一般,回國報效祖國,一切是不是會不一樣?歷史是否會覆寫?
如果上天給林燁重新選擇一次的機會,他是否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05 一聲嘆息,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了那個戰國時代的楚懷王,所有的歷史評價對他都是負面的,當時鼎盛的楚國在他的手裏支離破碎,他天真的相信秦國,乃至於客死異鄉,然而,我對他卻是懷著一股敬意。
為了不給秦國割讓一寸土地,他毅然選擇了客死異鄉,放棄了重回故鄉為君的機會。
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林燁,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