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多數人認為即將首飛,或者幹脆說已經完成首飛的大型新戰機就是6代機的時刻,本文作者卻一直強調只定位為5.8代機,距離真正的6代機還是差那麽0.2的比例。這麽說的理由其實是非常充分的。畢竟如果按照完全的新標準,6代機本質上已經是完備的空天飛機,可以在距離地面0高度一直到上萬公裏的太空自由穿梭。而當前已經在首飛門檻上的新機型,大部份時間只能在0高度到100公裏之間的亞臨界空間做戰術飛行,明顯距離標準的空天飛機還有不小的效能差距。但是對比只能在40公裏高度以下作戰的5.5代飛機,已經有巨大的提升,因此定位為5.8代。之所以在5.5代與標準的6代機之間出現效能如此巨大的代差,本質上還是在於把原先很多到7代機甚至是8代機才能完成的效能指標。
強行壓縮到了6代機之內;這就造成從5.5代到完整6代之間的實際效能差異堪稱有天壤之別。除了在代差標準上的明顯不同之外,現在的5.8代與真正的6代之間,還在於目前所用的發動機效能不同。最近所謂很火的3台發動機,其實是2台傳統渦輪噴射式發動機,再加上一台廣域發動機組成動力總成。而到了真正的6代機,則完全采用徹底完善後的廣域發動機,而不再安裝任何傳統的渦輪噴射發動機作為低空低速下的動力過渡。這裏的所謂「低空低速」,實際上對比傳統飛機與傳統渦扇發動機來說並不低,也就是40公裏高度以下,4馬赫的速度之下,都算是「低空低速」了。而安裝在5.8代現有階段的初級廣域發動機,暫時適合從0高度一直到100公裏,速度從0到15馬赫之間的所有飛行狀態。
而未來完全符合6代機標準的完整態廣域發動機,則適合從0高度到月球軌域的38萬公裏,速度從0到30馬赫之間的所有飛行狀態。而目前已經裝機試飛的初代廣域發動機,對比傳統的渦輪噴射已經進步極其巨大。既不是過去經常提到的旋轉脈沖爆震發動機,更不是單純的節流火箭。其最大的技術進步,就是外表乍看仍然與普通的渦輪風扇引擎差不多,但是卻可以自行適應15馬赫之內的所有飛行速度與飛行高度。而旋轉脈沖爆震發動機需要在傳統的渦輪吸氣模式之外進行復雜的燃燒做功狀態切換。也就是一旦超過3.5馬赫,傳統的吸氣壓縮渦輪增壓體系就處於完全的失效狀態,成為對飛行沒有任何幫助的死重。而且渦輪與風扇等部件,還會變成高空高速下的氣流阻力而影響繼續加速。
而廣域發動機無需在3.5馬赫上下進行任何切換就可以順滑的持續飛行;不需要對進氣道以及燃燒室的氣流做出明顯的開合、分流或者關閉。一旦因為飛行高度超過60公裏,外界吸入的氧分子已經無法維持燃燒做功,則自動轉變為內建液氧助燃。而當飛行高度與速度同時下降,從外界又可以吸入自然氧分子的時候,則重新轉變為傳統的渦輪吸氣增壓模式。整個變化過程中,都使用航空煤油作為主燃燒劑。現階段單發全系統自重控制在2噸之內,推重比25,最大推力50噸級。雙發可確保亞臨界空間作為戰鬥機,4發則可做多載環球轟炸。未來完全版推重比增加到45以上,單發即可星辰大海任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