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俄烏戰爭的本質:兄弟們一起窮不好嗎?你為何想背著我去城裏掙錢

2024-10-14軍情

蘇聯解體後的這30多年,俄羅斯的經濟,從昔日的休克療法,到後來成為全球加油站,再到如今,嚴重依賴於東方。足以證明一點,他們根本不會搞經濟。

這也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如果蘇聯會搞經濟,就憑他們手裏的資源,小弟們根本舍不得離開蘇聯的懷抱,他們巴不得蘇聯長久下去,最好能活萬萬年。

可蘇聯的經濟,是越搞越垃圾。大哥都快餓死了,小弟們還能有活路嗎?竟然繼續跟著你,連活路都沒有,那小弟們反水,自然只是時間問題。

蘇聯搞不好的經濟,俄羅斯照樣沒搞好

蘇聯的重工業可謂是天下無敵,軍工產業自然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水平。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生產著足以炸毀地球若幹倍的核彈。

蘇聯之所以沒跟上時代,主要是他們在冷戰期間,依舊保持著二戰之前的戰爭思維。當歐洲國家忙著努力搞經濟的時候,蘇聯方面依舊將戰爭擺在第一位。

1947年,馬歇爾計劃也曾考慮照顧蘇聯的經濟發展,畢竟他們本土也在二戰中損失慘重,而且蘇聯畢竟也是歐洲國家中的一員。

但是蘇聯卻擔心這麽做,會暴露本國的家底,他們不希望美國對蘇聯有過多的了解。因此拒絕了這一計劃的援助。

這當然是表面理由,實際上是因為蘇聯不甘心被美國壓一頭。史太林始終認為自己是人類最偉大的領袖,沒有之一,他怎麽可能被美國佬牽著鼻子走?

這麽一來,蘇聯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發展經濟。當歐美搞市場經濟的時候,蘇聯在本陣營內部,開始統一安排,繼續搞計劃經濟。他們不僅要計劃本國內部的經濟,還要計劃整個陣營內部的經濟。

也就是說,哪些國家側重於生產什麽產品,需要透過蘇聯統一分配安排才行。陣營內部除了蘇聯自己可以擁有完整的工業鏈外,其他國家只能占據冰山一角。

計劃經濟也有自己的好處,比如說資源可以統一調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戰之前,蘇聯憑借計劃經濟,很快進入了工業化階段,這就是優勢。

不過在過了這個階段以後,持續不斷地搞計劃經濟,弊端自然也就體現出來了。尤其是生產者積極性不高,生產力的發展嚴重受挫等。

蘇聯認為,本陣營不可能適用自由市場經濟,因此他們的經濟走進了死胡同。再加上高層日益腐敗,為了面子四處撒幣,最終蘇聯走向解體。當然了,這只是經濟方面的原因,蘇聯解體的原因非常復雜,經濟是壓垮蘇聯的一塊十分重要的砝碼。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開始進行休克療法,打算拯救一下自己。結果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啥都要管,到啥都不管。這麽搞,不僅沒能把經濟救回來,還差點把自己給整休克了。

千禧年過後,俄羅斯改變策略,他們打掉了部份寡頭,將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並且加大了對歐洲的出口,因此俄羅斯的經濟才逐步穩定下來。

即便如此,俄羅斯似乎已經無法擺脫依賴販賣能源維持經濟的魔咒了。當中東那些土財主們,都在考慮經濟轉型的時候,俄羅斯依舊嚴重依賴能源輸出,很明顯又慢了一拍,難怪他們被稱之為大號的加油站了。

獨聯體、集安組織,毫無凝聚力可言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如果俄羅斯能夠把經濟搞搞好,實作經濟多元化,能夠帶動各大產業的發展,那小弟們都不用你喊,自己就來朝貢了。

在現代社會,經濟實力直接決定你的影響力。從個人角度來說,有句老話說得好,先敬羅衣後敬人,雖然現實,但這就是現實。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作為嫡長子,繼承了絕大多數遺產,當然了,也順道繼承了絕大多數外債,以及一堆半死不活的國企爛攤子。

這個時候,俄羅斯還希望繼續擔任一定範圍內的大哥。畢竟當大哥那麽多年,忽然從寶座上掉下來,心理落差巨大,一時間接受不了。

因此獨聯體、集安組織也就出現了,這些組織都是以前蘇聯成員國為主的組織,自然是俄羅斯主動發起成立的。

可以簡單理解,獨聯體對標歐盟,集安組織對標北約。 不過這兩個組織的凝聚力實在是太差了,畢竟大哥俄羅斯,都混得不咋地,根本沒辦法做到先富帶動後富。小弟們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他們一度懷疑人生,自己跟著這樣的大哥混,還能有啥前途?

於是乎,小弟們紛紛開始尋找門路,打算謀求一條新出路。只不過大哥手裏還有必殺技,那就是軍事實力,尤其是核武器,所以小弟們也不敢明目張膽改弦更張。烏克蘭算是特立獨行的一個。

俄烏都考慮過尋求歐洲幫助,振興自身經濟

東歐巨變,其實就是一幫蘇聯的小弟,背棄了自己的大哥,紛紛開始向西歐、中歐示好,要求融入歐盟和北約。

這30多年來,東歐逐步融入了歐盟和北約。但是,蘇聯加盟國,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以外,其他12個國家,至今沒有融入到歐盟和北約,這就是俄羅斯的底線。

那麽這12個國家是否也考慮過融入歐洲呢?當然考慮過,不光小弟們考慮過,就連大哥俄羅斯,也考慮過。

俄羅斯至少4次申請加入北約,直到2004年最後一次申請被否後,俄羅斯才看清了北約的真面目後,因而徹底放棄了這一打算。同年,波羅的海三國,順利加入了北約。

很明顯,一定程度上融入歐洲,也是俄羅斯非常希望做到的。說到底,人家畢竟是一個歐洲國家,想要融入歐洲很正常。

之所以說是一定程度上,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在經濟尚未達到歐洲平均水平之前,一旦開啟國門,國內勞動力將 瀑布一般,傾瀉而下,灌入歐洲。這對俄羅斯來說,將會是致命的打擊,因此他們不可能輕易讓渡這部份利益。

在提升經濟方面,俄羅斯也曾寄希望於歐洲,各種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足以說明一切。大哥都這麽幹了,為啥小弟不能這麽幹?

當然了,槍打出頭鳥,當所有小弟都還在觀望階段時,有一個楞頭青選擇了以身犯險。烏克蘭積極融入歐洲的態度,讓大哥非常不爽。畢竟這事兒大哥沒點頭,你輕易幹了,那就是對大哥不敬,大哥自然要削你。

這事兒在前蘇聯國家內部很正常,比如說中國打算和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合夥修一條鐵路,但規劃了20多年都沒能動工,結果原因居然是俄方不點頭,所以沒法修。還有,哈薩克等中亞國家,打算將天然氣直接賣給中國,但是俄方不點頭,這事兒就辦不成。俄的態度是,必須要經過俄方,再由俄統一打包賣給中方。

俄被拒之門外,它自然不希望烏能加入其中

中亞幾個小弟還是比較聽話的,沒辦法,他們是純內陸國家,經濟、軍事上嚴重依賴俄羅斯。烏克蘭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要啥有啥,不僅有大量黑土地,還有黑海的沿海地區,並且和歐洲多個國家接壤。

所以烏克蘭想要加入歐盟以及北約,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在經濟一塌糊塗的情況下,給自己尋個好出路,這沒毛病。

但是他們忽略了隔壁大哥的心情,大哥被拒之門外,你小子膽敢跑去自己享受富貴?想啥呢?本著得不到就毀掉的原則,俄烏戰爭由此爆發。

按照原計劃,俄方是要直接端掉基輔,從而控制整個烏克蘭。 計劃失敗後,俄方又打算控制克里米亞、烏東等地,下一步應該是奪取敖德薩,將烏克蘭徹底變成一個內陸國家。你小子不是要分手嗎?分手費總得補齊了吧?這些沿海地區,大哥我就先笑納了。

只有打服了烏克蘭,俄羅斯才能在眾多小弟面前立威。因此,這一戰俄沒有退路,但凡往後退半步,大哥的位置就沒了。可烏克蘭表示:大哥,我要退了,小命就沒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