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算賬,再討論!
余額寶利率一直呈現下降趨勢,現在年化約1.6%,我們先算第一筆賬,就是每年的 收益預期 :
50*1.6%=0.8萬;
收益僅僅是8千塊,如果計劃將錢分十年取出,那麽每次本金都會少一些,計算方法要復雜一些,只要每年用的錢多於8千,則下一年的預期收益要少於8千,平均每年可以消耗的是5萬多一些,比如第一年年底取出5.8萬,那麽帳上還有45萬,第二年的預期收益只有7200元,第三年更少,以次類推。
之後開始算第二筆賬: 真實收益率
實際收益=名義收益-通貨膨脹;
如果你不去購買一些投資性資產,僅僅用來消費,那麽貨幣購買力變化是可以用消費者價格指數來衡量(CPI),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特點是貨幣發行的錨是GDP增速,也就意味著波動比較大的通脹,我們取一個比較保守的2%,來計算你的實際收益。
2%通脹:第一年實際收益=50*(1.6%-2%)=-0.2萬;
5%通脹:第一年實際收益=50*(1.6%-5%)=-1.7萬;
也就是說你每年存余額寶錢是貶值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十年前100塊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現在卻不行,如果你把CPI去作5%去計算,那麽這種貶值速度會非常驚人(這也是出現過的),一年加上收益是-1.7萬的購買力損失,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按照每年釋出的cpi自己計算下。
計算完收益,我們再進入後續的討論:
首先,要看生活成本,因為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是差異很大的,意味著同樣的錢不能達成一樣的效果,假設你準備10年連本帶息把錢全部劃掉,那麽大概每年可以花5萬多,算上利息平均每月4400元左右,從現在來看,一線城市拮據一些還是夠衣食住(租)行的,二線城市一個人可以生活的可以相對安逸一些,三四線以下城市則你的消費超過了大部份人的平均薪金,樂觀的取2%的通脹計算的話,5年購買力下降到90%,基本還是可以的,10年購買力下降到82%,基本上還是可以滿足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悲觀一些取5%,5年購買力下降到78%,10年購買力下降到61%,5年後4400塊相當於現在的3432塊錢,10年後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2684元,一線城市估計是很難再生存了,二線城市估計也不夠,三四線加上租房剛好達到普通水平,越往後越難生存。
其次,打破貨幣貶值的方法要麽降低CPI,不是普通人能左右的,要麽提高收益率,那就將反問一下,為什麽把如此大額的資金全部以流動性更強的理財方式存放呢?銀行裏面有什麽日積月累,有固定期預期收益型理財(這裏不是廣告),都是在一定時間後回報率高於3.5%,小銀行甚至高於4%,這樣的話,就可以極大的抵消通脹的影響,2%是保守,5%是激進,大概率會在2%~5%之間,那麽理財收益是完全可以抵消通脹的,也就是說,從復利率來算,你的錢算上利息在10年後也可以維持現在的購買力。
最後,現階段能拿出50萬純流動資金的人已經很不錯了,因為很多人的財富都是以「數碼」方式儲藏,辛辛苦苦的全部換成了投資品,但其實如果掙錢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而如果因為紙上財富過高卻身背大量的貸款,流動部份資金總是傾向於耗盡,反過來讓生活壓力更大就本末倒置了,這並不是消費主義,消費主義是透支信用消費,增加未來要支付的利息,而努力工作的回報是可以用來旅遊度假、購買想要的商品,尤其是某些投資品價格與其他商品和服務兌換比例極其失衡的情況下,該消費消費,該工作工作,兩邊的極端都不好,取一個適合自己和家庭的度。
公眾號: 邏輯與現實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