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人是怎麽變強的?

2020-05-13知識

曾國藩說, 「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氣質」 ,最平凡的人,只要加倍磨練,每天持續自我更新,日日不斷,總有一天會從量變積累成質變,從而變化氣質,昇華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有一次,有人送給曾國藩兩架望遠鏡,他就跟人在自己家的樓上試驗,看半裏路之外的行人,如近在咫尺,不禁嘆為觀止。

西洋這技術,果然不是蓋的,厲害啊。曾國藩想,這望遠鏡所用的材料,不過是最普通的銅鐵、木材等,但一經洋人這一打磨和組合,就感覺本質被改變了,增加了原本所不能的東西,就好像人變得有神通了,而材料還是那些材料。

當然,我們也不要嘲笑當時的人沒有見識,不要覺得我們很厲害,環境不同,時代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最關鍵的,是要記住「 凡物加倍磨治」 ,雖然自己可能是一塊最普通的材料,但是只要不斷磨練,都有機會成為一個強者。

「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氣質」,天下最普通的平常之物,只要加以磨練,就能夠「變化氣質」,生出異樣精彩,真是神奇。

01

回到題主的問題,一個人是怎麽變強的?

如果你要找一個例子,誰會是最好的案例,我覺得曾國藩就是一個最經典的案例,他本身就是「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氣質」最好的證明。

他本來是一個很弱的人,或者說很笨的人,最後卻變成了一個很強的人,強到什麽程度?強到連他死後,還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不斷的學習他,這就是道德經上所講的「死而不亡者壽」。

他的家境、出身並不好,一個農民的後代,三代以上也沒有出過什麽大人物,而且資質也一般,他16歲才開始參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比較同時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以下這個故事相信你已經非常熟悉了。

曾國藩13歲時的一個夜晚,在書房背一篇三百字的小文。此時,正有一盜賊躲在他的房間裏,想等曾國藩入睡之後再偷東西。曾國藩背到三更還背不下短文,賊實在忍耐不住了,跑了出來,將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後沖曾國藩大叫:「你這麽笨,還讀什麽書!」然後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資質是非常平庸的,以至於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蠢之輩」。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說:「才具稍欠開展。」梁啟超說得更直接:「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這麽笨拙的曾國藩,卻靠兩個詞翻了身:第一個詞「早起」,「黎明即起,絕不戀床。」第二個詞是「有恒」,他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他說:「不日進,就日退。」

這就是曾國藩提到的「日日不斷之功」,一個再愚笨的人,只要願意下日日不斷之功,就一定可以滴水穿石。

02

美團的王興說, 極度渴望成功的人不多,願付非凡代價的更少。

這世上的好東西,不會無緣無故的來到你的身邊,都需要你付出汗水去換的,所謂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所以,人是怎麽變強的?持續精進顯得愈加彌足珍貴。

什麽是精進?如果用另外一句話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做一件事,別人付出60分,你願意付出90分甚至是100人,這就是說,你比別人更為精進。

毛澤東寫【論持久戰】,把自己關在窯洞裏,九天九夜沒出門,也不睡覺,不停的寫,連棉鞋被火盆烤著了也渾然不覺,這就是一種精進。

稻盛和夫做研發,為了攻克一個技術問題,把鍋碗瓢盆全部搬到車間,每天吃住都在裏面,甚至抱著陶瓷睡覺,一天到晚、吃飯睡覺都在想解決辦法,這就是一種精進。

如果再換一個詞,就叫做勤奮。

華與華的創始人華杉,請人給他設計了一個墓碑的圖,墓碑上寫著「 一個勤奮的人 」。

這個意思是想說,如果他死後,他最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一個「勤」字,他希望勤奮是自己一生的寫照。

華杉連續每天5點早起,已經持續了2000多天,他的十幾部大部頭暢銷書,都是在早晨的2、3個小時內搞定的。這個時間段,可能對於其他人很稀松平常,甚至是很多人的睡懶覺時間,在於華杉,都被充分的利用起來,創造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也更加奠定了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很多人會說勤奮沒有用,選擇大於努力,但實際上,很多話都需要辯證的來看,很多時候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有一以貫之的勤奮,很多事情隨便做做,做個50分、60分就算努力了,然後說努力沒有用,實際上是在給自己找不作為的借口。

馬雲不是一開始就做阿裏巴巴的,他還得從海博轉譯社慢慢折騰起來;貝索斯不是一開始就想到要做雲端運算的,亞馬遜一開始也不是一個高科技公司,他還得從賣書慢慢做起。

後來,當他們不斷的精進和努力以後,才有了更好的機會來到他們的面前,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從而有了後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人需要先跑起來,然後才會在跑的過程中發現更大的機會,從而有了更好的選擇。

曾國藩說:「人生於勤,毀於惰,成於敬,毀於傲。」有兩個字是最能讓人敗下來的,這兩個字就是「惰」和「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我們每個人要時刻警惕這兩個字,跟自己的惰性做鬥爭。

03

其實,真正讓人與人之間拉開巨大差距的,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突發事件,並不是一夜巨變,也不是蒼天眷顧、天外來財,而是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當中的一點一滴的積累。

就像拉手網CEO許單單說的:

對個人而言,做業績要做到比周圍平均數高1%,做的比Leader預期高1%,久而久之,就不斷地脫穎而出,就形成了質變。

對做事而言,就是確保做的事情夠極致,超越行業平均水平1%,超過普遍預期1%,久而久之,事情就會發生質變。

這就是「加倍磨治」的方法,凡事別別人好1%,凡事徹底,並且長期持續下去。

有人就連打掃衛生都不馬虎,還寫成一本書,叫做【掃除道】,影響了全球很多機構和個人。

有人就連扔東西都扔出了學問,搞了一個「斷舍離」,在全世界引起了一股風潮,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做一次斷舍離成了很多人的習慣。

有人堅持早起,還寫了一本書,叫【4點起床】、【早起的奇跡】,這類書多著去了,可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有這樣的感受。

有人讀書讀出了心得,寫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影響了多少人的讀書觀。

剛開始比別人做好1%可能沒感覺,但是長期比別人做好1%,過了一定的階段之後,就會引發巨大的連帶效應,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這裏沒有捷徑,有的只是每一次把事情做到比別人好1%,長期積累下去,就發生了蝴蝶效應。


小結

「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氣質」,只有101分、120分的努力,拼盡全力,甚至像稻盛和夫說的,把自己逼入絕境,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取得一點優勢。

我們現在的很多問題,就是陽明先生說的「吝心」,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真的去幹一件事的時候,又猶猶豫豫、前怕狼後怕虎的樣子,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小試牛刀以後就放下了,每件事做的都不徹底,所以每件事都沒什麽感覺,長期下來,還是在尋找方向、尋找目標,沒有耐著性子紮一件事上,沒有一件事有心得,所以在什麽事上段位都不高,都是普通選手,這樣就跟其他人拉不開差距。

有人怕投入錯了方向,所以做什麽事情都浮在表面,其實,人生幾十年,找一兩件事試試,也是可以的,即使投入錯了,也知道什麽是不適合的。再說,一件事,只要你投入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回報。當你再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都會有所裨益。

最怕什麽東西都舍不得,舍不得時間,舍不得精力,舍不得付出,鉆研學問,覺得花那麽多時間值得嗎,經營關系,覺得有必要付出那麽多嗎,對待工作,覺得有必要這麽上心嗎,結果工作沒什麽成果,關系也不見得有多改善,學問也沒見得有多少長進,這就是吝心,或者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小氣。

一個人的註意力在哪裏,時間在哪裏,成果就會在哪裏。這個道理容易明白,卻是極難做到的高級實踐課題。

覺得有用的同學,記得點個贊哈~

想獲取更多內容,可以關註我或者我的公號:虛舟老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