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弓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2018-01-26知識

問題較多,錯誤百出!回頭重寫!

實話,一般看著這種問題實在不想回答,無他:太累!

點燈熬油的整理資料實在是費精費神。

但看到該問題下唯一的一篇漏洞百出答案,實在是忍不住動了筆,真心不忍各路小白再被不懂裝懂的所謂大神們誤導,所以還是自己整理一些吧!

只提觀點,不提結論,本答案僅做拋磚引玉用,歡迎各位一起探討。

以下為正文:

前言——有關弓箭的傳說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淮南子(本經訓)】

後羿射日的傳說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弓箭的發明者有資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盤、張揮、後羿。【山海經·海內經】說:「少皞生盤,盤是始為弓矢。」【世本】記載 「揮作弓,牟夷作矢」, 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著名的「Achilles' Heel」

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地均流傳著有關弓箭的各類傳說,比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格硫斯就是被弓箭射中腳踝而死,還有英國著名弓箭手羅賓漢的傳說以及日本名將那須與一的神射傳說,由此可見,弓箭對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弓箭的發明,人類才能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上狩獵動物、抵禦猛獸。甚至可以說,弓箭是人類冷兵器史上的巔峰之作。

一,弓箭何時起源

一般考古學研究表明,人類使用弓箭的最早年份可以追溯在舊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這個區間,由於弓體的材料問題,大多數留下來的只能是箭頭。

1963年,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的某處舊石器時期晚期的遺址中發現了一批距今大約28000年的石鏃。這是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有關弓箭的考古實物。由此可以證明,至少在30000年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古人就已經開始使用弓箭狩獵了。

峙峪遺址的石鏃

在2008年,考古工作人員在南非一處名為Sibudu的中石器時代的洞穴中發現了幾支疑似骨質箭頭的樣本。該箭頭的發現似乎要把人類使用弓箭的歷史往前追溯到61000年前。不過非常遺憾的是,在這個遺址洞穴中並沒有發現弓的遺跡。

Sibudu洞穴的位置以及骨質箭頭樣本

那麽,人類使用過的最古老的弓長什麽樣子呢?很多研究學者認為,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須曼人(Bushmen)仍在使用的弓箭就是人類最早弓箭的樣子。

布須曼人的居住區以及布須曼弓

生活非洲南部布須曼獵人,即使經受了現代文化的沖擊,卻仍然保留了弓箭狩獵的傳統。雖然這些弓的箭的威力相比於現代的弓箭很小,需要生物毒素的輔助才能有效獵殺中小型獵物,但是六萬年的滄海桑田並沒有讓這一古老技藝消失,反而向人們證明了它仍然有效。

勞資代表布須曼射死你

即使到了現代,非洲大陸的很多地方還依舊有著各種單體弓的遺存。隨著人類在非洲大陸上的擴張以及工藝與材料的進步,短而細的弓也越來越粗而長,弓力也越來越大!

尼日利亞地區的單體弓
坦桑尼亞地區的單體弓

至此,人類終於獲得了一種高效的狩獵工具,並伴隨著人類走出非洲,成為人類征服世界最重要的武器!

二,單體弓的大發展

弓究竟是人類帶出非洲的呢,還是在世界各地趨同起源與前進演化,目前我們不得而知。以現在的考古實物發現,弓是隨著人類的遷徙被帶往了全世界的可能性最高。

毫無疑問,人類最早的弓一定是單體弓,無論後世的復合弓綻放出多麽美麗的花朵,單體弓永遠是弓箭這棵大樹的主根,並在今天仍然以其簡潔的設計,大氣的造型,可靠的效能散發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70000年前開始的人類的遷徙過程

探尋單體弓的歷史讓我們先從歐洲說起:

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弓來自於丹麥的「Holmegaard」,在今天大部份人認識這個地名來源於它的玻璃制造業,由於北歐寒冷的天氣以及沼澤地特殊的缺氧環境,考古人員在泥沼裏挖掘出兩把保存很完好的榆木單體弓。

「Holmegaard」弓

這把弓的年齡大概可以追溯到8000年以上的歐洲中石器時代,形制已經非常成熟。這無疑是目前為止地球上發現最古老的弓出土實物了。

另外,在英國薩默賽特郡的「Meare Heath」新石器時期晚期遺址則發掘出一張距今大約有5000年左右尺寸更大的單體弓。這些功弓有著寬闊而扁平的弓臂,同樣窄而厚實的弓把,以及接近中世紀英格蘭長弓的長度。

「Meare Heath」弓

和侯姆臯弓一樣,這些早期的單體弓都具有寬闊弓體和窄而厚實弓把,這和後期的單體弓,例如英格蘭長弓那種「D」形截面的弓體設計恰好相反。

緊接著,在2012年西班牙班約萊斯湖邊的一處名為「La Draga」的濕地裏發現了一張距今大約有7400年左右的單體弓殘體,弓體材料是人們熟知的紫衫木。

「La Draga」弓

「La Draga」是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定居的第一個農業社區之一的考古遺址。根據考古痕跡,這張弓應該是整個新石器時代歐洲最古老的弓之一。這張弓的發現至少可以說明,不同截面構型的長弓在歐洲處於一個同期發展的階段。

當然,整個歐洲最重要也是最出名的上古弓箭遺物就是著名的冰人「Ötzi」的弓,著名的冰人「Ötzi」是一具有5300年歷史的木乃伊,他是在1991年9月被德國登山遊客西蒙夫婦在意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發現的。

「Ötzi」弓

冰人的遺物中有一張一人多高的單體木弓。同樣弓體木材為紫衫木,根據與瑪麗羅斯號上發現的英格蘭長弓的對比研究,冰人「Ötzi」的弓就已經和英格蘭長弓非常類似。

單體弓在整個弓箭歷史上是比較落後的弓種,但有一種單體弓憑借著赫赫戰功,鑄就了單體長弓的百年威名,這就是英格蘭長弓!

瑪麗羅斯號沈船中發現英格蘭長弓

英格蘭長弓在英國人手裏變成了對付法國人十分有效的武器,尤其是開戰之初的克雷西戰役(Battle of Crecy,1346年)以及普瓦捷戰役(Battle of Poitiers,1356年),而阿爾庫金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1415年)中,英格蘭長弓手更是讓法軍付出陣亡大約7000到10000人的代價,而且絕大多數是貴族。一種簡單的武器,一些「低賤」的平民,再次與貴族的對決中取得了勝利。

歐洲的單體弓暫時告一段落,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看看東亞大陸有什麽發現:

首先是浙江省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裏的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一張「漆弓」,這張中國新石器時期的「漆弓」不僅僅是中國最早的單體功,還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漆器。

跨湖橋「漆弓」

跨湖橋遺址經過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1000平方米左右,出土的這張漆弓經碳14測定和熱釋光測定,其年代在8000至7000年之間。

單體弓在中國的存在時間相當長,到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曾大批次的裝備過單體弓,並逐漸在弓的設計上展現出「中國特色」。

曾侯乙墓的單體長弓

出土自中國曾侯乙墓的單體長弓,和世界同時期的很多單體弓類似,都是寬闊而扁平的弓臂,同樣窄而厚實的弓把造型。不同的是,中國單體弓「花瓣」式的掛弦方式已經開始流行,並在之後的歷史中一直影響著中原弓箭的設計。

漢代長弓掛弦口與明代畫作中弓的掛弦口的對比

同時,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區的原住民阿依努人也同樣使用著一種單體弓。

阿依努人的弓

阿依努人的血統十分復雜,有研究認為阿依努人是白化的棕色人種,和台灣的阿美族原住民,澳洲的毛利族,太平洋島國各種民族是同一人種。

在東南亞及南亞南部地區,阿依努人的遠方親戚們也在使用著各式各樣的單體弓。

斯裏蘭卡當地土著使用的漆弓
印度尼西亞地區的單體竹弓
巴布亞新畿內亞地區的單體弓

亞洲的事情說完了,目光接著轉向北非:

反曲化的出現是人類弓箭制作技藝的一大進步。透過弓梢的熱彎反曲設計,能夠使弓在上弦後有更多的預緊力,相較於直上直下的正曲弓,反曲弓可儲存更多能量,使得射出的箭有更高的動能。以目前的考古證據顯示,人類至少在4000年前左右(也許會更早),就已經掌握反曲弓的原理,開始制作反曲化的長弓了。

古埃及十八王朝前期的反曲長弓

不僅在古埃及,同時期的歐洲也有過類似的發現。2011年,在挪威的布萊海門國家公園的一處名為「Åndfonne」的冰川邊緣的一處墓穴中發現了一張大約3300年前的反曲長弓。這是挪威境內發現的最古老的弓實物。不僅如此,這張弓並不是一個原始的「棍子」,而是一個精心設計和手工制作的工具。此外,工藝的質素是非常高的,證明在3000多年前的歐洲古人已經掌握了熱彎處理弓體的技術。

「Åndfonne」弓

從目前的出土實物分析,單體弓的反曲化制目前發現有兩種解決方式,一個是類似埃及長弓這樣利用熱彎的方式處理弓梢,還有一種就是和角弓的制作方式類似的插接梢/外貼弓梢的單一材料組合方式。

讓我們一起去北美尋找證據:

一張來自加拿大北部圖克圖特諾加特(Tuktut Nogait)國家公園的反曲單體弓。

「Tuktut Nogait」弓

這張弓在當地是一個比較孤立的發現,研究人員也沒有辦法確認該弓的準確年份,有可能是幾百年,也有可能是幾千年。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張弓使用了插接梢的工藝,這是人類的弓箭制作技藝進步的一個很明顯的標誌。

註意插接處理的弓梢部份

這類使用插接方式處理的單體弓按照現有的實物分布就會發現,整個環北極地區均有這種類似的弓發現。

在芬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部份歷史時期就曾出現過類似的弓形。

「Finno-Ugric」弓

這種被國際學者統稱為「西伯利亞弓」的弓形從斯堪維尼亞半島沿著亞洲北岸一直延伸至勘察加半島,遍布這個環北極圈地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俄羅斯西伯利亞楚科奇人使用的反曲木弓。

「Chukchi 」弓

有一種說法是,這種反曲並帶弦墊的單體長弓間接影響了東亞角弓的弓形,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說,具體在角弓篇詳細闡述。

楚科奇人形高達

我們不知道人類是什麽時候掌握這種材料組合式的做弓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組合式的工藝不僅僅只用在弓梢的反曲制作上,比如非常有名的不丹竹弓,就是用兩片竹片在把手處疊加的方式制作。

不丹竹弓

北美印第安人的腦洞更大,直接將兩張弓綁在一起使用,透過並聯弓臂的方式提升了弓的效能。

加拿大五大湖地區的雙體弓

當人類已經點了材料復合的科技樹並在不斷追求更有威力的弓時,單一材料顯然無法滿足人類了,兩種以上材料的復合弓的出現也就理所應當了!

三,進擊的二材復合弓

之前說過材料復合的弓是由單體發展而來的,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當人類了解了每種材料的特點之後,按照不斷試驗的經驗將他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復合材料弓,這種弓相比於單體弓而言有著更好的效能,作為兩種材料復合的弓的代表,本節著重說下日本的和弓。

首先,和弓的特點是什麽?一,長,特別長。二,上下弓臂不對稱。這兩個特點讓和弓成為了弓箭發展史上的一個異類。

和弓也被稱之為日本弓,是一種起源於公元前,成熟於十七世紀的武器,並由此產生了日本獨特的「弓道」文化。

日本和弓的結構發展

日本和弓按時代分為:丸木弓(公元前5世紀)、伏竹弓(公元10世紀)、三枚打弓(公元12世紀)、四方竹弓(公元15世紀—16世紀)、弓胎弓(日本戰國時代後期)不同時期的弓制作工藝不同。

奈良時期的日本和弓

和弓最大的特點就是弓形不對稱。之所以不對稱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因為它兩米二幾的長度。這種長度是為了完全拉滿箭有足夠的威力,日本由於地理位置的原理(英國同理),缺乏優秀的制弓材料,雖然日本的竹字資源極其豐富,竹子也擁有很好的彈性,但是恢復性差,如果弓做的很短,那麽使用次數過多就會導致竹子內部纖維就會受損,無法恢復到之前的狀態。所以只能透過用竹木材料的復合並將弓做大做長來提升威力。而弓體過長上下弓臂對稱的話,考慮到日本人的高,使用者會很不方便。而不對稱的話,將握持點放在整張弓的2/3出,不論跪射,騎射都都沒有太大影響。

兩張戰國時代的日本和弓

第二點,不對稱設計可以減震。弓回彈以後震動最大的地方是弓的對稱點。但日本弓是在弓臂2/3的位置用虎口推弓。這樣,箭出去以後,手接收的震動很小。江戶時代又有了弓返(箭出去之後轉弓)的技術,震動就更小了。總而言之,和弓是一種在有限條件下很高明的設計。並不是故意非主流,效能也不錯。

兩張江戶時代的日本和弓

關於傳統和弓(竹弓)制作工藝最為直觀的資料當屬2009年美國國家地理特約Ian Marsh指導拍攝的【武士之弓(Samurai Bow)】。也正是因為此片在國內的播放,使得動漫裏常見,實物卻不常見的和弓才漸漸走入了弓圈和更多人的視野。

一張現代日本和弓

當然,兩種材料的復合弓並不止和弓一種,和弓還僅僅是用兩種植物材料復合,而北美印第安人的筋木弓已經使用了動物的筋作為復合材料之一,相較於竹木復合的日本和弓,筋木弓更接近角弓。

北美印第安筋木弓

從現存的資料來看,北美印第安人的筋木弓磅數和舊世界的大多數弓相比並不高,與後世所謂的美獵(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美洲獵弓)也並無多大關系。從制弓技術上看,在未受現代技術影響前,北美印第安人應該保留了人類第二次走出非洲時所采用的原始復合木弓技術,和英長的體系不是一回事!

北美印第安人老照片

另外,印第安人的射箭技藝在沒有收到現代射箭技藝的影響前還是比較原始捏箭手法,與晚期智人的射箭手法類似,屬於非常古老的手法,證明美洲大陸弓箭的演行程度很低,與外界的交流程度也很低!

四,筋角復合弓來了

在人類歷史上,筋角復合弓的出現是跨時代的,是人類非常偉大的一個發明,它將幾種不同的材料按照一種精心設計的方式組合起來,以達到高效的發射箭矢的效果和良好的耐用性。角弓在古代已經不僅僅是戰場上的重要武器,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古代角弓的制作技藝,長久以來一直是走在材料力學的最前沿的,不客氣的說是否能掌握角弓的制作則是一個古代文明軍事程度發展的重要標誌!

各種角弓

什麽是角弓,【周禮·考工記·弓人】中則有對角弓的選材以及制作工藝有著詳細的描述:

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

也就是說角弓指的是用動物的筋、角,這兩種天然的彈性材料作為蓄能的主體,和其它若幹種材料,用膠和合而成的彈性弓體。

據考古發掘,距今最早的角弓出現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埃及。(也有說法是從亞述地區進口過來的)

埃及三角弓

1912年考古學家在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中發現多把用羚羊角制成的釋弦狀態的角弓,證明了早在古埃及時期角弓就已經大量裝備了!

圖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大量埃及弓箭

出土的弓箭中透過研究共發現了15種結構類別,其中角弓的結構類別就有8種之多,充分證明了在古埃及十八王朝時期,人類的角弓制作工藝還處於探索期,只有去探索不同的結構才能最佳化出最佳構型,得到最優的解決方案。

各種各樣的埃及弓的截面

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埃及弓制作工藝是一種利用一對羚羊角和木材,筋腱組合而成,利用了羚羊角的天然彎曲制成反曲裝的弓臂。但同時也有可能為了不使弓整體的反背過大,弓把部份被設計成了內曲。因為這兩個原因,這種弓在上弦後就由於預應張力的作用而構成了一個標準的三角形。相比較於長弓而言,正是由於生物材料的套用讓角弓能夠在維持弓箭威力的同時還能縮小體積,使得短小精悍的埃及三角弓更適合埃及人在戰車上使用。

埃及弓的一種界面構型

在人類文明火光的照耀下,埃及三角弓廣泛存在於北非、小亞細亞半島等地區,正是由於古人們的智慧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讓一種嶄新的武器呈現在了人們面前,並對後世的角弓發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埃及壁畫上的三角弓

埃及壁畫上的三角弓

目前呢,在國內對埃及三角弓的研究並不深,主要是資料獲取渠道過少,而且流通在市場上的三角弓藏品基本沒有,想一窺三角弓全貌的朋友只能輾轉埃及的博物館啦。

埃及三角弓與後世弓形及制作工藝的關系現在已經不能考證了,但是在稍晚的時候,一種廣泛流行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弓出現了,這就是斯基泰弓!

斯基泰弓

斯基泰弓故名思議,因其使用者斯基泰人而得名的一種弓形,斯基泰人在古代就是種泛稱,而且只是希臘人的稱呼而已。

在古希臘的很多文物上有許多斯基泰弓的形象

參照下 @關毛 老師關於斯基泰人的回答中的一段:

相對於波斯的稱呼薩卡人、中國的稱呼塞種,雖然近似,但還真不大相同。譬如希臘人眼中的斯基泰人就不包括馬薩革泰人,而波斯人眼中的薩卡人就包含希臘人嘴裏的馬薩革泰人,中國人眼裏的塞種還包括斯基泰人和薩卡人裏都不包含的吐火羅人。其實說白了,希臘人眼裏的斯基泰人,就是東北方向的、來自內亞的、白色人種遊牧民族的泛稱。波斯人眼裏的薩卡人,就是東方的、臨近波斯的野蠻人的泛稱。而中國人眼裏的塞種,說白了就是白色人種的泛稱。其內涵是不同的,當然現在也可以模糊地將上述全以斯基泰人泛稱。

目前透過對中國新疆洋海墓出土的斯基泰弓研究發現,相比較於埃及三角弓制作工藝的多樣性,斯基泰弓的制作工藝已經相對成熟了很多,和現代的角弓制作相比雖然還是比較繁復,但起基本原理已經相通。

斯基泰人的大致分布

和現代角弓不同的是,斯基泰弓並不完全是角、幹、筋的排列,而是角被兩層木材夾在中間,然後在貼角、鋪筋,最後橫纏筋絲加固,這種制作技藝很可能是受限於當時的角弓制作工藝所致。

斯基泰弓的結構示意圖

斯基泰弓的出土範圍極廣,不僅在中國新疆,在黑海沿岸也有出土記錄,甚至當時的中原政權也一度裝備過斯基泰弓,甚至有可能漢語中「弓」這個字就是斯基泰弓演變過來的。

漢字「弓」的演變

目前在國內的很多關於斯基泰弓的描述中有很多誤區,很多人認為斯基泰弓就是一根木夾角的角木復合棍,這種描述錯誤的主要原因在於很多作者並沒有看第一手資料,加上各種人雲亦雲的結果,其實關於斯基泰弓的很多資料。謝肅芳謝老很早就有過整理,關於斯基泰弓的論文在網上也有公開下載渠道,大家可以仔細看看。

在斯基泰弓稱霸歐亞大陸的時候,一種更加成熟的弓種悄然出現了,這就是長梢角弓。

2-5世紀新疆塔裏木盆地的長梢角弓

長梢角弓是霸占角弓時間和地域跨度最長的一種弓形,這種弓的制作工藝多是弓把胎斜搭,角片到望把漸薄,弓把和弓弭外貼骨片加固,受材料和技術所限多用拼角制作。

13世紀時期內蒙古海拉爾地區的室韋蒙古弓

長梢角弓的出現也許是受到了從石器時代便流行於歐亞大陸的一種單體木弓的影響,其長而窄的弓梢側面厚於弓臂,是不參與形變的杠桿,其弓臂寬而薄,是弓體的蓄能部份。

公元3-5世紀時期新疆尼雅地區的長梢角弓 註意弓把處的斜搭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尼雅地區出土了大量角弓,均為漢代時期的長梢型角弓。由此可見,在秦漢時期長梢角弓就已經出現,並在中國北部草原的遊牧民族中大量使用。保守估計長梢角弓這種弓形的弓一直很長時間都都未曾改變,歷史存在時長保守估計近15個世紀。

中國古畫中的長梢弓

在中國,中原王朝至少從漢代開始就已經大規模裝備長梢角弓,直到南宋末期長梢角弓才被新的弓形所取代。但長梢角弓直到明代還有陸續使用的情況。

12世紀左右的格魯吉亞六臂長梢弓

不僅在亞洲,歐洲部份地區也長期裝備過長梢角弓,以東歐高加索地區的切爾克斯文化為例,作為東歐遊牧民族的一支,長梢類別的角弓在此地區大量被發現,從考古實物中發現,東歐地區的長梢角弓梢子與弓臂的反曲角度相較於中亞草原的長梢弓已經有了明顯的加大,有些實物甚至有了弓梢起脊的傾向。

「Cherkess」弓

2013年,在俄羅斯高加索西北部的山區,現今的Karachai-Cherkess共和國境內,海拔1000多米出發現了一處8-9世紀時期的切爾克斯文化的墓葬,這個墓葬被命名為「Moshchevaya Balka」。這個墓葬的發現處離絲綢之路曾經經過的地方不遠。墓葬中出土了一張長梢角弓,梢子的反翹角度已經非常大了,甚至一邊的梢子已經有了二段反翹的處理,這張弓與後世的弓形有何聯系我們並得而知,只有等待更進一步的考古發現了。

時間到了公元13世紀,蒙古人發動舉世震驚的西征,伴隨著蒙古人政府世界的腳步,一場角弓的大發展也隨之到來。

北元弓

在蒙古人征服的過程中,西亞先進的制弓技術隨著蒙古人的四處征伐開始向亞洲各地傳播,新的制弓技術開始普及。到了元朝時,這類弓形大批次的裝備,成為了當時東亞的主流弓形。

【元世祖出獵圖】中的元弓

這種弓形很有可能影響了明代時期的角弓形制,但非常可惜的是,目前明代弓箭形制還沒有實物出土,所以只能從古畫中一窺究竟!

古畫中的明代角弓

繼承元代弓形的長梢形制的角弓,現在一般被稱之為「開元弓」,該弓形和元代弓形類似,唯一不同的是掛弦方式,這種掛弦方式長期存在於中原地區,算是明代角弓的一大特征!

同時期的西亞,角弓形制也在劇烈的變革中,隨著制弓工具的前進演化以及制弓手法的革新,「深插弓梢」的技術在西亞的弓形開始流行起來。

不過很可惜,那個時期的深插捎弓形目前也沒有實物出土,不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地區的一種角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參考,興都庫什山區交通極其不便,由於文化交流不暢通,所以在當地保留了很多高古時期的制弓技術。

「Hindu Kush」弓

一張19世紀時期的阿富汗角弓,其工藝非常有可能與角弓工藝變革時期的工藝相似,粗壯的弓把疑似還是采用斜搭弓胎的方式,但是弓梢的處理已經采用了深插梢的方式,為了讓弓梢的反曲角度更大,對弓胎的處理必不可少。

「Kashmir」弓

走出興都庫什山,我們找到一張18世紀左右克什米爾地區的角弓作為對比參考就會發現,深插捎的工藝在蔥嶺以西的地區已經存在非常長的時間,再加上幾百年的工藝進步,弓把也逐漸參與插接工藝,結構更加簡單合理,角弓制作越來越成熟,這時候距離我們熟知的那些弓形的出現就已經不遠了。

先看西亞系:

首先是西亞弓形的代表——土耳其弓!短小精悍的弓體和外凸的把手是土耳其弓的顯著特征。

「Turkish」弓

土耳其弓結構尤為特殊,可以說是古代世界筋角木復合弓的範本,其制作工藝也把材料的效能發掘到了極致。復合弓的四種材料(筋、角、木、膠)分別有各自的特性和功用。

同時期在鄂圖曼帝國境內還有一種優秀的弓形就是——韃靼弓!

「Tatar」弓

韃靼弓和土耳其弓幾乎可以混同,結構類似,但區別還是有的,第一個顯著區別是韃靼弓要比土耳其弓長很多,另外韃靼弓的把手與土耳其弓的外凸事把手也不一樣。

最後是波斯弓!目前我們能見到的大多數波斯弓基本都是以贊德王朝至鎧加王朝時期的居多。

「Persian」弓

和土耳其弓類似,波斯弓也是典型的西亞弓系,土耳其-韃靼-波斯三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呢,據我發現鋪筋方式的不同是最大的區別。

土耳其-韃靼-波斯鋪筋方式的不同

西亞系的角弓影響範圍極廣,直接影響了南亞地區的弓形,間接影響了東亞地區的弓形發展,甚至有可能中國明代就直接進口了很多西亞的弓。

然後來看南亞系:

南亞系的角弓一直奉行著大腦洞的風格,先看來自巴基斯坦的選手——「信德」弓!

「Sindh」弓

毫無疑問,信德弓的技術也受到了西亞弓形的影響,這張發現於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弓經過分析應該使用的是羊角,鋪筋方式也很特別,不過目前信德弓的中文資料較少,還需要進一步的發掘。

然後「螃蟹」來了!

「Crab」弓

西亞系的制弓技術在阿三這裏得到了最極致的體現,莫臥兒帝國的螃蟹弓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弓了,由於弓下弦後更像是螃蟹的殼,所以這類弓便得到了「螃蟹」這個雅稱。

螃蟹弓的結構示意圖

螃蟹弓代表著西亞弓形蓄能極致的代表,無論任何一種弓的設計都是在符合當地條件的情況下為了滿足軍隊作戰需求的集中體現,如果我們認為清弓是能代表目前中國弓形的終極形式,那麽螃蟹弓就是可以代表印度弓形的終極形式。

說完了南亞看北亞:

北亞角弓的資料更加稀少,大家只能看圖分析了!

首先是來自俄羅斯布裏亞特共和國的一張角弓。

布裏亞特蒙古弓

弦墊的出現是最大的特征,梢子的反翹角度不大有可能是因為地理位置導致天氣氣候不適合做大反翹弓形的緣故。不僅僅在布裏亞特地區有這樣類別的弓,在哈薩克地區也有類似的弓形發現。

哈薩克弓

不過考慮到哈薩克歷史曾經大規模的進口過其他地區的弓,說不定這張弓也是從蒙古地區進口的呢。

北亞系角弓的結構分解

北亞系角弓的前世今生由於資料匱乏的原因我們日後再去研究,也望各位弓友繼續發掘。

現在我們最後來看東亞:

相對於西亞的弓形,東亞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弓梢大反曲高弦墊的設計師東亞角弓的特征。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清弓!

清弓

關於清弓的起源目前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的說法是,清弓源自元(明)時期長梢弓的自然發展,而弦墊的出現則是自然而然的伴隨弓弰反翹角度和稍長而設計的。

第二種的說法是,清弓起源於明代中晚期在蒙古或東北地區出現的一種短梢弦墊的弓,在清早期弓梢的逐漸加大,隨著滿洲人入關形成單一形制一統全國弓形的局面。

第三種的說法是,清弓起源於西伯利亞通古斯人(楚科奇人)的一種反曲弓梢加弦墊的單體弓,這種被稱為西伯利亞弓形的單體弓與角弓進行了融合,最終形成了清弓。

清弓的三種來源(待考證)

以上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有待考證,但不可否認的是,清弓作為一種優秀的弓形不斷地在影響著周邊地區的弓形發展。比如說蒙古弓與青海弓。

喀爾喀蒙古弓
青海弓

其實將清弓-蒙古弓-清弓這三種弓強分彼此已經是現代的事情了,參照射箭沙龍版主飛雪的一篇老貼文「有感於---清弓.青海弓和蒙古弓的區別」中的一些描述:

清弓---清代的弓,在這個前提下在當時所有清朝版圖內的弓都應該稱為清弓。而且當時對全國的武備規格有嚴格要求(同一種弓形、局部地區可以有三種規格)。最直接的清弓分類法應該是長梢清弓和短梢清弓。
所謂的「青海弓」弓形在內蒙古、東北、甘肅、青海、西藏都存有很多實物,而且這個短梢弓形占當地總弓形量的97%左右(並有人聲稱確實見過祖輩將弓梢鉅短)。而北京、天津、河北地區的古董清弓長、短梢對比比例正好完全相反!即便是30多磅的貴族娛樂用弓也是嚴格遵守著清朝武備的規格要求。這說明一個問題,皇城附近的武備要求更嚴格。
現今所謂的「蒙古弓」指的更多是蒙古國的角弓。清代以前的弓形當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主流弓形的確是長梢、寬臂(此弓形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流傳歷史相當悠久)。但還包含至少兩種以上的高速弓形(土耳其、韃靼、螃蟹弓…)。納入清朝版圖後武備有了相對統一的標準才有了今天的弓形。
現代的蒙古國角弓為何弓梢這麽粗大、弦墊大的誇張那?我認為和現在的蒙古國國民性格有關---「不拘小節、能用就好」。粗大的弓梢能砸碎核桃。雖然這對動能輸出效率會打很大折扣,但是似乎蒙古國的弓師和射手並不在意這個,並且經過刻苦的鍛煉蒙古射手依然能完全和手上的弓融合並打出驚人的精度。

然後是韓弓,南韓棒子的東西就簡單帶過了提一嘴就得。丙子胡亂之後,清弓開始了對北韓弓形的影響。

北韓禦角弓

硬質弓梢大反曲的韓弓逐漸取代了原有的韓弓形制,但是甲午之後日本人的到來又為韓弓帶來了和弓與弓道的元素,最終韓弓前進演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現代南韓角弓

當火藥武器取代了弓箭走上了歷史舞台,弓箭從此慢慢結束了軍事武器裝備的序列,但是隨著材料學的大發展,新型的現代材料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天然材料,弓箭也從一種軍事武器裝備逐漸轉變成一種運動專案,新式的現代弓箭即將破繭而出。

五,現代材料的現代弓

現代射箭運動起源於14世紀的英國,到16世紀逐步演化成一項競技活動。1673年英國成立皇家射箭協會(Royal Archery Association,RAA),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專業射箭組織。

維多利亞靶弓

射箭專案進入現代奧運會是在1900年法國巴黎舉辦的第2屆奧運會,成為當屆20個正式比賽專案中的一項。此後,在1904年美國聖路易第3屆奧運會、1908年英國倫敦第4屆奧運會和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第7屆奧運會上,分別設定了射箭比賽。

安特衛普奧運會之後,由於射箭比賽沒有統一的比賽規則,且各方在制定規則中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導致射箭比賽從1924年後長達52年的缺席,直到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射箭重新成為奧運專案直到現在。

女子射箭專案於1904年引入奧運會,是奧運會史上的最早有女子專案的幾項運動之一。

1908年奧運會上的女子射箭專案

1931年,國際箭聯(FITA,法語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Tir à l'Arc的縮寫,2011年更名為World Archery)在波蘭成立,並舉辦了第一屆射箭世界杯。

1933年射箭世界杯比賽

直到1933年,射箭專案中所使用的弓與傳統的單體長弓沒什麽區別,單體或者多層木壓質的弓體,兩端掛弦處可能有角質的弦槽,沒有搭箭的箭台,直上直下的弓把,沒有為「推弓」的動作做出最佳化外形,射箭的姿勢也是五花八門。

不過就在那一年,Fred Bear先生創立了熊牌弓箭公司。現代弓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了。

著名的「熊」牌

「打獵時如果沒有Fred Bear老爺子的庇佑,你最好別下手」

Fred Bear先生並非像Byron Ferguson先生那樣年紀輕輕已經技藝超群。這個賓夕法尼亞州的農場主的孩子在他21歲時他離開了自家經營的農場轉而投身到了汽車之城底特律尋求商業上的發展。到其實一直在29歲之前,他都沒有接觸過弓箭狩獵,也是那時處於一個偶然的契機,貝爾在一部紀錄片中看到了弓獵並為之癡迷,並開始學習弓箭的制作。之後在31歲的時候和合夥人共同創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品牌——Bear,全身心投入到了弓箭制造產業中。

Fred Bear先生

在Bear先生叱咤江湖的那個年代,弓箭依然和幾千年前的單體弓毫無二致,由於木纖維本身的疲勞特性,當時弓的壽命都非常有限。直到40年代,玻璃纖維布的使用明顯提高了弓的做功效率。但是由於材料的限制只能貼在在弓腹位置。到了1946年,熊牌弓箭公司向美國專利局送出了新式材料弓的專利申請。

「玻璃纖維增強弓」的專利

後來Bear先生得到了結構更加最佳化的新式玻璃纖維片,再加上最佳化過的貼上工藝,解決了木材與玻璃纖維片脫膠的後,在1950年,他投出了新的專利申請。

「合成層壓弓」的專利

至此玻璃纖維材料不僅僅被描述為「增強材料」,而是被稱為「彈性材料」或則「蓄能材料」。人類第一次在弓的制作中擺脫了對天然材料的過度依賴。此後,一批切割整齊的楓木薄片就可以作為弓合格的芯材。弓箭,終於從手工藝品前進演化成了合格的工業產品。

更貼合手型的「推把」專利

緊接著在1956年,Earl Hoyt Sr.先生申請了一項讓射箭運動更符合「直線用力」的專利,那就是更符合手型的「推把」,「推把」由於能讓射手的推弓手處理一個更穩定的狀態,所以對射擊精度很有幫助。

弓窗的發明

另外,為了提升射擊精度,解決讓箭發射時不受到弓臂的幹擾的問題,弓窗的發明也就順理成章了,弓窗發明的時間眾說紛紜,目前有資料可查有三位,J.O.Lowell先生於1940年左右發明, C.J. Cameron先生於1931年左右發明以及W.H.Wright先生和G.L.Thorne先生在1897年左右發明。

Howard Hill先生

但是不管怎樣,現代弓箭的幾大要素已經具備齊了,新式的材料與工藝能夠根據需求批次生產出各式各樣的弓形,符合人體手型的「推把」讓射手射箭時更加穩定,弓窗的出現讓出箭不在受到任何幹擾提高了射箭的精度,再加上如Howard Hill先生這些弓箭大師的推廣,各式各樣的現代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

Hill BIG5

雖然現代弓箭技術在不斷更新,Hill風格的長弓依舊使用著傳統的玻璃纖維和竹木層壓技術,保持著20世紀50年代的經典傳統風格,正是因為Hill的長弓保持著這些經典因素的原因使得希爾風格的長弓依舊如此令人著迷。

Kodiak Magnum

另外,相對於傳統弓的硬質弓梢而言,Fred Bear在1950年申請專利的時候順便發明了新式的軟制弓梢,軟制弓梢的材料與弓臂其他部份材料一致,不僅僅可以簡化工藝,由於弓梢本身的形變可以增加更多的弓臂長度,拉感和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熊牌的Kodiak Magnum反曲弓,短小的弓身深受弓獵愛好者的歡迎。

Black Widow

大概在上世紀60年代,三分體的技術逐漸成熟,弓能夠簡單的拆解為三部份,這樣人們攜帶弓箭將更加方便,比如著名的土豪弓黑寡婦就采用的後置弓片設計的三分體弓。

black swan archery

隨著層壓工藝的越來越成熟,人們可以生產出更加極端更加奇葩的弓形,比如黑天鵝的大波浪片弓。

Win&Win INNO AL1+SF AXIOM Plus

最終隨著輕質金屬弓把與各式配件的出現於普及,現代反曲弓終於變成我們熟知的樣子。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 美國選手John Williams

到了1972年弓箭運動專案重回奧運會的時候,選手的器材已經和現在的反曲弓別無二致了。現代弓箭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前進演化也僅僅發生在1933到1972這不到40年的時間裏,由此可見現代工業對文明推動力是多麽的巨大。

當然技術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隨著人們對弓箭效能的更對追求,當更多的技術被投入到弓箭行業,更新的時代,要來了。

六,終極——機械復合弓

第一把機械復合弓的創造者,一直都沒有完整的答案,在如何增強弓片儲能的70年代初期,很多弓制造廠商透過增加折返弓片/副弓片,來讓射手獲得同樣拉鋸下更快箭速的弓種。

當然,這種靠多弓片的組合弓本質上依然需要使用者付出相當大的力氣去獲得額外的發射能量,很快同年,由滑輪做工取代副弓片的方案立刻誕生,比如70年代非常著名的Allen Compound 滑輪系列產品。

Allen Compound

當時整個70年代中期,各路弓廠和企業都加入了滑輪機構的創意中,誕生了一批透過輪組來實作蓄力儲能的型號。

Martin Archery Kam Act

還有當時 PSE的1977年的這款Presidential Citation滑輪弓,采用了金屬鏤空的鋁合金結構和輕量化的 瞄準瞄具 和 減震平衡桿!

Presidential Citation

可以說在上世紀70年代,PSE就非常關註現代復合弓的精準優勢,並在其後續產品中將它發揚光大。

1974年的弓箭世界雜誌就針對市場上如雨後春筍的復合弓新科技產品,打出了標題「射程——遠在你視野之外!」並附上了當時市場上主要的三款造型產品。

1974年的弓箭世界雜誌

而有些弓箭作坊的制作者們絞盡腦汁的利用滑輪的位置結構來獲得更多的儲能,最後提出:弓片儲能厚即可,1片也是片的思路。於是就在這個創意大爆炸的時代走上了邪路。

One limb

當然,最終這個產品並未如期推向市場。

還有那種玩滑輪玩high了作坊,比如Herter復合弓,6個滑輪,利用多輪組,盡可能的實作增多的開弓輕松, 但是數量繁多的輪組也將能量在傳輸時損耗掉。

Herter

而一些已經取得足夠箭速和穩定效能的弓箭廠商,已經在電視和平面媒體上大肆宣傳和廣告。1978年 bear 熊牌則推出了他們技術突破的型號:Tamerlane II

Tamerlane II

這款弓因為廣告出色和市場宣傳到位,使bear 在當70年代末的復合弓市場可謂一帆風順。

1978年熊牌弓箭的平面廣告

整個70年代,機械復合弓完成了從弓片折返誕生—— 滑輪儲能、較小省力比的加入——到最佳化滑輪安裝的位置的前進演化,而隨著弓箭器材制造業進入了金屬材料機加工飛速發展的80年代,滑輪(動滑輪、定滑輪)輪組的結構已經不能再滿足於人們對現代復合弓儲能和微小省力比的要求。

person Mach 1

1981年 person工業推出了「Mach 1」復合弓,使用者可以透過調節滑輪位置來實作弓的效能調節,但是因為缺少偏心輪(CAM)的參與,滑輪組的位置不斷的被各大廠商折騰了多年,最終隨著「Mach 1」的誕生,標誌著70年代的滑輪儲能設計走到了終點。

而在80年代的初期,martin、Stemmler、york、bear、PSE等廠商都在研發提高儲能與開弓省力比的關鍵——(CAM)鋁合金偏心輪組。1982年,上述廠商都推出自己研究出單偏輪(CAM)技術的新款復合弓,他們都對自己的cam單偏輪的設計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平面廣告宣傳:

「丟掉你的滑輪弓把,你根本數不清楚那玩意要裝多少個輪子……」

一股濃濃的80年代北美廣告台詞調調。

Bear Omega / Indian X

1982年 bear Omega / Indian X,值得註意的是,使用者是可以自己更換CAN模組來實作省力比的改變的,弓身依然是比較保守的木質弓身。

同年,PSE則推出了自己的CAM輪組復合弓——Excalibur

Excalibur

另外,還是1982年,Stemmler也推出了CAM輪組Centaur 復合弓。

Centaur

以上三個廠商的弓有個特點,就是長的真像,同樣的木質弓身,差不多的CAM輪組,真懷疑是一個設計師設計的。

同年,當時的弓界巨頭martin公司,為了宣傳自己的新產品,不惜重金釋出了彩頁廣告(當時雜誌都是黑白的,中間幾頁彩色廣告紙收費很高),Martin Cougar Pro Series閃亮登場!這把弓采用了滑輪分弦模組,還有與Mathews類似的雙纜AVS結構

Martin Cougar Pro Series廣告頁

1984年,HOYT公司 也推出了他們醞釀已久的產品:"Contender", Button Buck" and "Stag",從宣傳頁中,已經可以看到競技復合弓的雛形開始出現。

Hoyt Archery "Contender", Button Buck" and "Stag"

雖然雙CAM偏心輪復合弓在80年代已經如日中天,但是對於80年代的CAM偏心輪復合弓產品,停止點 \固定拉鋸的不固定則始終困擾著制造者,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固定拉鋸是個很普通的東西,但是在沒有拉鋸模組(無法更換拉鋸模組輪組)出現的80年代,直接意味著:

1、你的產品壓根沒停止點。

2、如果有停止點,拉鋸就得靠推把的前後來調節。

Production model version 2

推把調節設計的復合弓醜是醜了點,但是不同臂展的人,至少都有適合自己的拉鋸定位了,martin公司對自己的推把調節專利感到非常自豪。

而在80年代中期,隨著北美射箭運動的推廣,現代復合弓被很多射箭比賽組織方所接受,在1985年,York公司推出了了擁有封閉弓窗的射準復合弓,同時開發了比較規範的鋼片箭台設計。

York S-T-O系列

回顧80年代,martin公司依舊輝煌,而PSE、 HOYT等公司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產品線,當時間進入在進入90年代後,這些廠商迎來了一位強力的競爭對手:Matt McPherson先生和他的Mathews公司!

Matt McPherson先生

進入90年代後,機械復合弓的高箭速、大射程的特性在北美戶外狩獵使用者領域越來越獲重視(傳統美獵對射手能力要求非常高,普通人很難擊殺獵物),也就是說誰占據了北美狩獵使用者市場,就搶得了90年代的先機。

SOLO CAM技術

1992年Mathews公司發明了革命性的SOLO CAM (單偏輪)技術。這種滑輪系統的結構是一個單輪(墮輪)在弓的上部,另一個橢圓形狀提供能量的滑輪在弓的下部。這一發明徹底改變了當90年代初CAM輪組復合弓的效能,單偏輪可以產生更快的箭速和更高的容錯度以及柔順的拉感,較低的噪音和震動,另外在維護和拉鋸的固定上也變得更容易。這些都是SOLO CAM的特色。

Mathews Ultra

1996年,Mathews公司的「Z-Light」和「Ultra」兩個獵弓型號贏得了市場很大的反響,兩個型號弓身合理結構 、cam輪組的可調節掛耳、固定停止點模組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是20年後的今天,依然有北美狩獵愛好者在使用這系古董弓上傳自己的狩獵成果。炫耀自己戰果的同時註明自己在用一把20年前的弓,已經成了今天狩獵論壇上裝13加分的手段~~~

當然老牌弓箭品牌PSE,絕不會任由Mathew出盡風頭。

PSE創始人Pete Shepley先生

但是在90年代前期,PSE一直忙於和HOTY在射準競賽弓反復較勁,從而推了很多經典的射準競技復合弓。

PSE mach 5

比如1994年結束的 mach 5型號,弓片采用了預彎強化設計。

PSE Spyder

到了1999年,PSE推出的Spyder獵弓,則透過在輪組上CNC出大量的掛弦耳,來實作拉鋸的變更。

同時期,一直以保守著稱的Hoyt則有他們自己的發展思路。

Hoyt公司的創始人Earl Hoyt Sr.先生和他的夫人Ann Weber Hoyt女士

坐落於美國鹽湖城的 霍伊公司,數十年來一直被評價為平穩、保守的復合弓設計發展思路。正是這種看似波瀾不驚的產品緩慢演化,讓他們的產品從80年代——90年代——千禧年後的今天,一直是各大競技比賽上獲獎選手使用比率最高的器材。

Hoyt ProVantage和Hoyt ProForce

1990年,Hoyt釋出了ProVantage和ProForce兩款競技復合弓,弓身形狀不同是最大的區別。

Hoyt贊助了很多比賽選手,在早期的各種大獎賽上,Hoyt的復合弓出鏡率非常高。

而對於獵弓的發展,Hoyt並非以輪組為賣點,雖然CAM是復合弓的儲能機構重要部份,但是弓片的效能才是是至關重要的。

Hoyt XT2000

90年代末期,Hoyt推出了他們引以為豪的雙弓片結構新型號「XT2000」,雙弓片的時代到來了。雖然現在任然有很多不錯的復合弓品牌的型號是單弓片,但是雙弓片的優勢是毋容置疑的。

當然,整個90年代還是有奇葩出現的。1993年,Oneida公司借鑒和參考了1992年Guzzetta公司推出的「TLC4」設計,再重新設計弓身減重後推出了「 Oneida Eagle」。

Oneida Eagle

但是,折疊弓片式的復合弓設計開工後會導致軸距改變,這將直接影響箭的精度,但Oneida公司聰明的提出了「漁獵弓」的市場定位,為「 Oneida Eagle」占有了一席之地。

而70、80年代時期的兩個弓箭大廠 bear公司和martin公司,則在經歷著研發革新的陣痛,90年代的熊牌的獵弓依然需要透過調節握把前後距離,來實作本該由CAM拉鋸模組來完成的拉鋸調節。

Bear Jennings Archery 1991 T.J. Carbon Express

而在80年代就玩握把前後可調設定玩到吐的martin,在90年代推出的獵弓產品實在不想再把他那套被銷售商吐槽的握把繼續用下去,而新輪組的研發也無太大進展。

martin Rage

到了1996年,martin在提出了elevated stabilizer減震位置提高技術的同時推出了Rage系列復合弓, martin應該很憤怒或者說無奈,用減震位置的技術宣傳口號來遮擋模仿Solo Cam輪組布局的尷尬……

隨著千禧年的到來,現代機械復合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熟,弓片儲能、預彎也越做越接近材料極限。2000年之後,幾大弓廠商也都在尋找突破點,新的CAM輪組也隨著現代新材料和加工工藝的提升被設計出來。

Bowtech Fuel

首先出現的是由Solo Cam輪組發展而來的「Twin Cams」輪組,「Twin Cams」系統是由2個完全一樣的偏心輪或者橢圓形滑輪上下搭配組成的。從理論上講,這種滑輪系統上下輪完全同步轉動,能夠提供最平直的箭道,最好準確度和速度。這種系統的代表作品就是「Bowtech Fuel」。

Hoyt Nitrum

之後由Darton公司發明了一種由2個形狀不一致的橢圓形滑輪系統組成新的Cam滑輪系統,這就是「Hybrid Cams」系統,也被稱為 C/P/S滑輪系統,這種系統上面的滑輪稱為控制輪,下面的滑輪稱為動力輪。從原理上講混合滑輪系統即使沒有同步的上下輪轉動,也能有和雙輪系統一樣的平直的箭道。此後Hoyt公司也開始使用這種混合輪技術,開發了「Hoyt Nitrum」復合弓產品。

Bowtech Carbon Knight

2005年,Bowtech發明了一種名為「Binary Cams」的輪組系統,這種滑輪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修改過的3凹槽的「Twin Cams」系統,比起其他的滑輪系統,這種系統沒有一個分開的弦來系住上下輪,不會限制住了滑輪的位置和轉動的姿態。這種滑輪系統只有2根連系上下輪的控制弦,它達到了一種讓上下滑輪「自由浮動」的平衡狀態。從技術上講這種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提供最平直的箭道和最大的能量。目前這種技術才剛剛開始發展,但是這個滑輪系統的設計理念引導了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快我們就可以看見越來越多類似的產品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代表作品「Bowtech Carbon Knight」.

Mathews HTR

在2015年,Mathews公司推出了全新滑輪系統「No Cam」,開創了又一個弓輪技術的先河,這種上下相同的兩個圓輪輪組的系統在同步性、一致性、平衡性、穩定性、精確性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No Cam」系統雖然犧牲了部份箭速,但換來的是輕松發力並且拉感非常順滑,從開弓到峰值到停止點一氣呵成,儲能段前後過度十分順暢。另外基於這種滑輪系統高對稱的設計,Mathews公司在弓把上能讓握把的位置降到最低,這使得真正意義上的中心發射成為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Mathews公司的大部份產品都使用了「No Cam」系統,比如大名鼎鼎的「HTR」系列。

Mathews HALON 6

緊接著Mathews公司透過「No Cam」系統的啟發,在全新產品「HALON」系列中采用了的全新「Cross Centric」輪組系統,這種系統巧妙的采用部份雙圓輪組弓弦的能量從而產生一種隱秘的平穩,並提供速度高達353英尺每秒的箭速。AVS技術利用在這個高速輪組系統,以保持凸輪同步,在整個拉伸迴圈儲存更多的能量,並提高了效率。簡單來來說「Cross Centric」輪組可以看做變種增強的雙圓輪,在不失其穩定性的同時又增加了箭速。

至此,自70年代開始的現代機械復合弓發展到此告一段落,隨著人類更新技術套用,弓箭還將繼續發展下去,未來的弓箭到底什麽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索利達爾·群星之怒

後記——想說的一些話

這篇N老長的答案終於寫完了,回頭一看發現問題是2014年提出來的~~~暴汗!

正如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只提觀點,不提結論,僅做拋磚引玉用,歡迎各位弓友一起探討。由於弓箭研究(主要是傳統弓領域)沒有什麽經濟價值,在考古方面弓箭的研究是被忽視的,所以很難將世界的所有弓形的發展串起來,這篇答案中的某些觀點只代表我的一種觀點,如果有朋友有限的發現,咱們可以多多交流,畢竟這對弓圈的發展是個好事。

另外,世界歷史範圍所存在的弓形絕不僅僅是咱們現在能夠見到的這些,比如愛斯基摩人用的弓我就沒有辦法將它們進行歸類。

「Eskimo」弓

還有比如日本的鯨須弓,這種弓目前連制作工藝都已經失傳了,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實物,同樣這種短弓也不能劃分至和弓系統中。

日本鯨須弓

更加不要提那些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弓了,所以弓箭的研究仍重而道遠,望各位弓友還要多多努力。

最後,感謝一些人吧。

感謝意在的外的劉勇劉老板,就是Y的把我帶入弓圈這個坑~~~哭~~~

感謝周曉初周員外,從他那獲得了很多關於角弓和清弓的知識(雖然這個人經常油鹽不進,從他嘴裏套點資料真是難)。

感謝弓友 @晚上不睡早起不起 @蕭太師 @水替 等人,最初進入弓圈的很多知識就是來源於他們。

感謝知乎作者專欄 @胡曉 關於長弓和現代弓箭的很多內容來源於他的文章。

感謝射箭沙龍復合弓版主石斛蘭,現代復合弓部份的內容出自他的文章,並已經授權轉載。

最後,祝大家射以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