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開車的人和不開車的人思維有什麽區別?

2018-01-25知識

大部份都在討論安全問題,所以我就不提了,我來談談我自己在有車前和有車有的一些思維上的變化。

我自己住在國外,讀書的時候不會開車,上班後學習開車,然後就買了輛小車代步。在我沒有車的時候,從我家到一個著名的大型購物中心,我的概念是 1小時 (包括去車站,換車和等待),但我有車之後,這段距離的概念一下子成了 5分鐘 . 這個變化感受是如此直觀和明顯,我自己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我自己的思維變化。所以讓我後來也一直在思考有車人和無車人的思維差別。

1. 「遠「和「近」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沒有車的時候,基本靠走和公交車還有軌域交通。所以對「遠」的概念,一般就是以時間來計算,這個時間包括去車站,換車和等待,整個時常估算,如果超過45分鐘的話,那麽我就基本認定非常遠了。

如果去周邊1-2公裏的地方,基本上是靠走,一般上來說,如果是去2公裏以上買東西,那麽就會覺得有些遠。(基本上也就是30分鐘以上的距離,就覺得非常遠了)。

簡單的說吧,沒有車的時候,3-5公裏以內的距離,30分鐘左右的路程,都可以稱為「遠」了。而且由於消耗體力,一般心理狀態是 趨向於不去。 甚至30km以外的地方,我稱為「其他城市」,根本沒有要去看看的想法

有車後,同樣是45分鐘左右的距離可以接受(這個時候包括了堵車和紅燈),這個時候,基本上25公裏-30公裏的距離並不覺得非常遠,大概超過50公裏的地方,才開始覺得有些遠。但是如果是旅遊的話,100公裏才會有遠的感覺(偶爾去一次的地方),所以在家附近10km-20km內,都是稱為「近」。這個時候 更有意願嘗試 的去一下遠方,甚至是願意開車去「其他城市」

總結一下:

  • 有車前,2km內稱為近,5km以上稱為遠;或者30分鐘內稱為近,45分鐘以上稱為遠。去遠的地方是根本不太願意去的
  • 有車後,20km內稱為近,50km以上稱為遠;雖然偶爾要去50km以上的遠方,但是還是非常願意去看看的。
  • 2. 對城市結構認知不一樣。
    沒有車的時候,對城市結果的認知,可能就是軌域交通線,凡是軌域交通線到不了的地方,我就不去了。下面一張圖就是我居住城市的軌域交通網。


    而如果認知是整個交通線,也算了不起了。然而事實卻是你生活圈,只是這張交通線的一小段,畢竟太遠的地方,也還是不太願意去。所以其實我對城市結構的認知,可能就很小一塊

    能這就是我對整個城市的認識了。

    然而,但我買車後,對城市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改變,不再以鐵道交通作為自己的基準點了。對城市的認識可能是這樣的(而且這只是以家為中心的20km半徑生活圈,其實圈子可以延展地更廣):

    總結一下:

  • 沒有車,對城市結構認知是以粗曠軌域交通為基礎的
  • 有車後,對城市結構認知則是以細致的汽車交通路線為基礎的

  • 3.居住地點不一樣。

    沒有車的時候,租房就只能沿著火車站找,而且還要周邊有完善的購物中心。不然生活便利程度就很低了。然而,這些地方往往租金價格較高。

    有車後,租房就可以離火車站遠一些了,如果學習工作不在市中心,可能你就基本和軌域交通告別了。這樣租房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租房,不在局限於軌域交通和購物中心。這些地方的租金相對較低。

    沒車的時候,租房看房,如果不是一個地方,那兩家約的時間間隔可能用半小時,甚至小時計算,一天跑個2-3家就已經很累人了,能做到十分很了不起了

    有車的時候,可以約很多家,兩家約的間隔差不多10-15分鐘即可,一天看10多家房子是不在話下。

    4.生活圈子不一樣

    找工作方面:

    沒有車的時候,找工作,一般會找家附近和在火車站邊上的工作,這樣找工作的範圍就小了很多,而且工作種類很少。

    有車的時候,找工作範圍很廣,而且有些工作的地點不會在火車站邊上,甚至一些工種,要求是必須有車才行(比如說送外賣,搬家具等),而在國外,有車的工作,相對輕松,而且薪金高。這樣人生的可能性就更高,發展更好了。

    娛樂方面:

    沒有汽車的時候,娛樂場所基本上就是市中心的娛樂場所,購物中心的娛樂場所,已經家附近的公園

    而有汽車後,輕而易舉地就能開到海邊,海邊好像自己的後花園,隨時隨地,想去就去;可以去各種大型公園,以及一些大型運動場地(比如說高爾夫,攀巖等);網上發現家附近有什麽有意思的地方,可以立刻出發開過去;可以汽車旅行,自己戴上行李就出發。


    社交方面:

    沒有汽車的時候,在約的地方,要考慮遠近和交通便利性,基本上需要提前預約和計劃,如果不方便一般是拒絕的。

    有車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必要了,覺得可以,立馬出發。

    吃的方面:

    沒車的時候,買原料,不能買很多,所以都是計劃著的,如果一個地方沒有,就不買了。

    有車的時候,可以到處買,買料十足,如果一個地方買不到,換個地方在找找看。

    如果是在網上看到一個飯店,如果沒有車的話,要考慮交通便利性,還要計劃什麽時候去;

    有車後,看到一個有興趣的飯店,跳上汽車,直接殺過去。

    總結一下:

  • 沒有車的時候,可去的地方選擇少;活動種類範圍比較少;對感興趣的活動,不能馬上出發;很多事情必須計劃著做;如果出現有什麽意外發生,一般就直接回家了;活動區域範圍窄,趨向於回家休息。
  • 有車的時候,可以去的地方多,活動種類豐富;對感興趣的活動,可以隨時出發;很多事情就可以想到了,馬上執行,無需細致的在時間上安排;如果有什麽意外發生了,換個地方,繼續玩耍;活動範圍寬廣,趨向於在外玩耍
  • 5.購物概念不同

    沒有車的時候,購物要考慮走路距離,以及自己體力,所以東西盡量少買,而且不買重的東西。尤其是去IKEA這樣的地方,如果不是和有車的朋友一起去購物,是不會考慮買小家具的;去一家商店,如果關門了,或者正好那裏你要的東西賣完了,那不會去考慮去其他購物中心碰碰運氣。

    有車的時候,可以買很多東西,可以把購物車塞滿著購買,不怕東西重,不怕東西多,不怕買小家具;如果一家店沒貨了,可以立刻換家店去碰碰運氣。

    另外沒有車的時候,在一家店買好東西,就已經是大包小包話,接下來的購物可能就越來越麻煩,甚至你只能逛一家店,然後就必須回家了。如果你想買好東西再逛街的話,那一定是噩夢般的體驗

    如果有車的話,買一家東西,如果東西太多,回停車場把東西放在車上就好,然後奔向下一家繼續大買特賣,無需太多考慮購物多少,一般來說車能放下就好。等買好東西後,把東西都放在車後備箱,然後又可以優雅的去哪裏吃個飯,或者去其他地方玩耍一下,毫無壓力。

    買買買,搬搬搬。就這樣任性,哈哈


    總之,有車之後,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強了,視野也大大開闊了,所以在思維方面有著很不一樣的模式,思維的尺度更寬廣了,可以處理很多以前覺得處理不了的事情了,更在執行力方面有很跳躍式的提高。所以,我現在如果人家問我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我會推薦對方學車買車的。

    -------------------------------

    2016年9月30日更新

    評論區炸出好多住過在墨爾本市的知友 , 哈哈。看來住過墨爾本的朋友一定對我的文章深有體會的。

    以上說了一些積極的方面。可以在說些開除的消極的思維方式,但是就是消極的也對人的思維有極大的幫助的。

    1. 與車有關系的事務多了

    評論去裏面有人提到,有車後,要考慮加油,洗車,拖車,保養,維修等等,只和車有關系的事物。其實還要加上賣車,過戶,罰款,汽車保險,保險索賠等等事務。如果沒有車,就不會有相關事務的產生了。

    怎麽說呢,這些事務的確是非常麻煩,不但麻煩,還很貴。但畢竟發生次數比較少,而且相對於有車後的便利性來說,還是值得花的;就算這些問題本身,也很值得研究,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畢竟車已經成為了你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重要部份了。花出去的錢都當作是學費了。

    另外這些事務其實也算是很好的談資,在對社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話題,很多人都喜歡談車,而這些與車相關的事務也更是提供了大量話題。如果你沒有開車,你就可能聽不懂這方面的話題。

    與車相關的事務,可以說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一個沒有車的世界。開車後,可以說不但解鎖了一個新的技能,更是解鎖了一個新的世界。雖然說,這些事務發生時可能會有很大不便,但是有了車後的你可以體諒這些必要的事務。

    總結:有車後,會帶來大量與車相關的事務要處理,而這些算是屬於有車人後的一種思維方式,可能積極,也可能非常消極,但是它就是與沒有車時候的思維方式有極大的不同。


    2.交通的關註點不一樣

    評論區有人說了,有車後,關註的不再是公共交通站了,對你來說這些點突然就從你生活中減少了,甚至是消失了,然而你開始關註停車場了。有停車場的商場你會去,很難停到車的商場你就不願意去了。市中心停車費很貴,開車就不願意去市中心了。總之,停車場變成了你的關註點。

    然後就是車庫或者車位,租房的時候,可以離火車站較遠,但是一定要有車庫和車位,方便停車。另外對高速公路,洗車場,加油站和各種保養維修站點比較關註,知道哪裏加油比較方便,哪裏洗車更加便宜。

    怎麽說呢,這個是改變,有得有失。


    3.速度感知不一樣

    如果你騎單車,一個小時20km已經很快,很了不起了,而且真能連續騎一小時,也是很累人的。然而你開車試 試,20km/hr,慢死你。等把車開習慣了,60km/hr都覺得慢,經常喜歡上80km/hr的高速。如果是兩個城市間的高速公路,那麽至少上 110km/hr,有些人偷偷超速,120-130km/hr也是有的。有人可能會問,火車快還是汽車快?在澳洲,汽車還真的要比火車開得快呢。

    開車過程中,要變道,感知的是兩車間的相對速度。輛車速度都很快。變道和超車,都是高速中完成,作為新手,還是感覺很恐怖的。但是熟悉之後,你會覺得高速中的兩輛車,是相對慢速的。

    當然,這個感受只是覺得好玩,對自己思維的提升,似乎不是有很大幫助就是了。不過也算是思維的改變

    ----------------------

    2016/10/3更新

    被大V點贊之後,贊一下子竄到到了3500+了,別的回答用了1年多時間才有3000贊,這個貼文5天就超過了3500+,成為了自己暫時贊最多的貼文了,真是大V力量大~~

    發現回復中有很多墨爾本的朋友,那麽我再舉個文中提到的個人經歷,直觀地指出的有車和無車的對比圖。相信我這段經歷在摩爾本的朋友應該可以看懂。

    我讀書時候當時在Chadston打工,住在Clayton,所以為了不遲到,一般要提早一個小時出發,怕錯過火車。

    從我家距離到火車站是15分鐘左右:

    如圖,大約一公裏,google地圖顯示12分鐘,但是要過馬路,要等紅綠燈,如果出門走路相對慢些是要15分鐘的。Clayton的火車,如果錯過了,當年的時間間隔是15分鐘。因為是工作,所以要保險計算時間,乘上火車是要給自己30分鐘的時間的(當然幸運到火車站就有火車的話,那麽就只有15分鐘)

    墨爾本的火車慢是眾所周知的,兩站路到Oakleigh需要時間是5分鐘

    下了火車,換乘汽車,現在從Oakleigh到Chadston是903,號稱是15分鐘一班,但是如果交通高峰期,那麽就是15-30分鐘不等把。所以看我運氣了,簡單說,如果錯過汽車,那麽就要等上15分鐘。如果在加上火車站到汽車贊距離,就算個2分鐘吧。

    接下去就乘坐903去Chadston了,如此,汽車上是5分鐘:


    下車後,前往工作地點,大約是要5分鐘路程把。(不堵車的情況下)

    這樣我就得出了一個打工出行的時間計劃了:

    15+15+5+2+15+5=57分鐘

    雖然說如果走運不要等車到站直接上,可能只要27分鐘吧,但是這樣的機率幾乎沒有。要工作不遲到,必須以最壞情況作為自己的計劃。所以說,提前1小時出發是最保險的方案了。而且相信你們也有這樣的體驗:等待是最難受的,等待時候感覺時間間隔比實際時間間隔要大。

    然而,有車後,這段距離的時間如下:

    google地圖顯示了9分鐘就可以到達了。 原文中,我寫的是5分鐘,不過我覺得這個屬於開車的一種心理現象,畢竟我早就不住在那裏了,只是偶爾經過這裏前往Chadston的附近區域;而且現在去chadston只是購物,不是工作,所以到基本上開車時候看到購物中心就覺得已經到了;開車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可以掌握時間,所以會估算時候,會覺得自己能更快。(詳細墨爾本開車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所以心裏時間和實際開車時間還是有些差別的。

    不管怎麽樣吧,對於這段距離,我的感覺還是原來感覺1個小時距離,現在開車只要10分鐘,最關鍵的是不用再換車和等車了。所以對我來說,這個差別還是很震撼的。

    恩,我不為爭辯,我只是認真

    -------------------

    (先寫道這,想到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