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2019-11-25知識

正文在下方第一張圖後。

正文在下方第一張圖後。

正文在下方第一張圖後。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嗷~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破 1k 贊,小激動~謝謝大家的支持!

在原回答中有些東西寫的不夠仔細,所以可能說服力不太夠,我還是修改一下比較好。

破3千贊了 啊啊啊啊啊!

從未想過能獲得這麽多的贊同,感謝大家的支持。

這裏有幾點要說明的,我從未想過要貶低殲-20,F-22,F-35,蘇-57中的任意一個,正如有些評論所說,這些戰機,都是中美俄用錢砸出來的,經過長時間的研發,其技術的先行程度再怎麽差,也是世界第一梯隊。

對於評論中指出的幾個問題我在這裏回答一下。

  1. @阿譯 的評論:
理性看待差距,拒絕無腦吹,我並不認為F22與J20是同一層次的東西,當然也沒有其它飛機與它同一層次,我們是燒錢燒出來的,人家也是燒錢燒出來的,我們與人家航空方面的差距也不是一年兩年一點兩點的,要是你說F22是幾十年前的東西技術不行了那我就呵呵了。

對於這個問題, 很多重要的部份, F22甚至不如他弟 F35 四代機最看重的就是航電雷達部份 。F35的新款數據鏈三軍通用(F22不能與其他戰鬥機數據互通),有光電探測系統(能幫助戰機在80公裏外發現目標),有頭瞄系統(看哪打哪),控制無人機體系作戰,A導B射(比方說預警機強大的雷達在200公裏外釘選敵機,透過軍內數據鏈讓在前線的F35發射導彈,而不需要戰機自己開雷達暴露位置),F35擁有1200公裏的作戰半徑(F22只有800公裏左右)。

以上的碾壓性優勢,F22 都沒有,而殲20都有。

而且,殲20的載彈量遠大於F35,與F22一樣。

F35的推重比並不大,殲20推重比雖然略小於F22,但是遠大於F35。

殲20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大於F22,F35。導彈射程,雷達探測能力也要優於他們。

殲20從有了F22就開始預研了,作為未來數十年的主力戰機,必然不會若無所要面對的最大的敵人。

當然,美軍有著強大的戰鬥體系,大量的加油機,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等…在體系化作戰之下,F22 F35必然能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所以為什麽我仍然把這兩款戰機排在了前面。但是根據這個問題,單機能力來說,殲20毫不遜色於F22 F35。

2. @人在月球剛下飛船 的評論:

你們討論武器難道不考慮一下價格?價格才是王道。

對於這個問題……F22造的少,所以分攤的研發費用就多了。而且F35造得越來越多,平均造價一直在降低。你要是要較真,我們還可以說說通貨膨脹。另外,中國軍費的費效比是高於美軍的。還有,這東西還不能直接橫向對比,因為有的東西貴,有的東西便宜些。對了,F22作為第一款四代機,研發投入必然是最大的,而F35則可以沿用一些現有技術。F35 比殲20便宜些,可是它也不差呀[飆淚笑]

3. @charle 的評論:

有個問題我不懂!造車比造飛機還難?我們的飛機這麽優秀,為什麽造不出好車呢!

這個涉及到一個叫人才溢位的問題,中國建國初期,最需要的就是發展核工業,航空航天類別的人才,所以人都去搞那些,就沒有那麽多人才去做汽車了。而現在不同,很多國產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每年都有很多的大學生可以去往不同行業。還有,你可以看看日本德國,作為戰敗國,能被允許發展的技術並不多,所以就有了很多人才去發展汽車行業,就有了今天這個局面。對了,造車不難,把一切做到極致,就不簡單了。(這個問題知乎上有著很多更加詳細的回答)

4. @清風車影 的評論:

實戰是檢驗效能的唯一途徑。

很多人都提出了這一點,這裏參照 @夢中是大俠 的回答:

他們上戰場之前,是不是會先經過訓練?殺人之前是不是還得接受訓練?打勝仗,是目的,檢驗標準,大多還是靠訓練,靠軍演。沒有訓練過的人和訓練過的人,殺人的難度是不一樣的。上戰場,殺多少人,還是被殺。絕大多數還是靠訓練給的經驗。中國的軍演難度,基本上都是超過實際打仗的難度的。

戰忽局的友軍們對不住了。。

對著殲-20一頓亂噴的只有什麽都不懂的噴子,實際上國外真正對殲-20進行過深入研究的人都對殲-20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殲-20 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暫且先把殲-20放在第二名好了,第一名先安排給F-22。)

目前的4款5代機,加上日韓的「計劃」(圖源自網絡)

單純對比參數的話......

隱身效能:

F-22 >= J-20 > F-35 > Su-57

(普遍認為 F-22 的隱身要優於 J-20,主要的說法是因為 J-20 的鴨翼會增加反射面積,而且還有尾鰭也會增加反射面積。不過,在觀看航展影片會發現,實際飛行過程中,鴨翼偏轉角度僅為1-2度左右,其他幾款戰機的升降舵面可不小。F-22 的垂尾比 J-20 的垂尾加上尾鰭還要大。不過,F-22 的發動機隱身方面很優秀,但是 J-20 新的發動機已經有了鋸齒。另外,國外很多機構都認為 F-35 的隱身程度要優於 F-22。)

實際的隱身效能還要考慮 設計細節、隱身塗料。真實的RCS理論上沒被公開過,所以只能透過設計理論大概推測一下。

殲-20 換裝了帶鋸齒噴口的發動機(圖源自網絡)
殲-20 在拉桿擡頭的情況下,鴨翼幾乎看不出偏轉(圖源自 英文軍網)

發動機推力:

J-20 (WS-15, 18t+) >= F-35 (F135, 18t) >= Su-57 (AL-41F3, 18t) > F-22 (F119, 15.8t) > J-20 (WS-10G, 15.8t [?])

2020年4月22日更新: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可信度極高,疑似某展覽上的展板:

殲-10 戰機效能展板(圖源自網絡)

根據這個展板的內容,可以看到 渦扇-10B 的推力已經達到了 155kN,也就是和 F-22 搭載的 F119 都是同級別,推力達到 15.8噸。以下是中國發動機科研人員所說的話:

(圖源自網絡)

由此可見,中國的發動機並不差,經過數十年的追趕,終於逐漸跟上了美國的發展步伐。而目標發動機 渦扇-15 的推力至少會達到 18噸的級別。

參照 @雪花仔 關於殲-20目前發動機的評論:

14.5噸的話,軍推大約9.4噸,兩台發動機軍推18.8噸,殲20空重比蘇27稍輕,蘇27大約16.5噸,殲20空重大約16噸,那麽推重比接近1.2了,再加上殲20復雜且先進的氣動布局,超音速效能得到了最佳化,實作1.5倍音速超音速巡航問題不大,今後如果換裝了ws15發動機,可以實作1.8倍音速的超音速巡航!

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推重比1.2的情況指的是沒有任何載荷的情況下,這顯然並不現實。WS-10G 這個型號是存在的。即便其推力達到了155kN,也就是同為F119的15.8噸,在有載荷的情況下,理論上很難達到軍用推力超巡。

WS-10G – Engine for the J-20; generated 152–155 kilonewtons (34,000–35,000 lbf) of thrust during testing.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殲-20換裝了新的發動機,藍色尾焰已經變成紅色,說明發動機有了極大的提升。

以前的殲-20,發動機冒藍色尾焰(圖源自網絡)
2019年底曝光換發動機後的殲-20,發動機冒橙紅色尾焰(圖源自網絡)
F135發動機透過放大涵道比增加了推力但是犧牲了超音速效能。F35巡航速度僅為0.95馬赫,跟私人飛機差不多,極速才1.6馬赫,甚至達不到美國自己人定的4s標準。還有一個指標要看的,就是整機的推重比。F119的推力是其發動機自重的10倍左右,渦扇10G的推力是其發動機自重的8倍多。也就是渦扇10G比F119要重。而整機推重比的話,兩台F119或兩台渦扇10G的推力加起來都是31噸左右。而F22和殲20的空重都小於20噸,假若起飛重量低於31噸,那麽最大整機推重比就超過了1,垂直爬升變得容易。而F35的F135推力18噸,ABC型的空重分別是13.2,14.7,15.6噸。正常起飛重量分別是22.4,21.7,25.9噸。最大起飛重量是:31.8,27.2,31.8噸。也就是說F35只要帶上3-5噸的東西,推重比就已經低於1了。與其他3款根本沒法比。

在渦扇-10G 就已經達到了 15噸推力的情況下,渦扇-15 作為一款在2005年左右就點火的發動機,目前推力達到 18噸,都不算是樂觀。理論上 18噸只能算是基礎,不排除日後提升到20噸 甚至更多。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 搭載著 WS-10 TVC 三元向量發動機進行了 眼鏡蛇、落葉飄、J-Turn 等一系列的機動已經表明,中國的向量發動機做出來了。能拿出來展示,說明已經做好了。

正在表演「眼鏡蛇」機動的 J-10B(圖源自網絡)
使用向量發動機,好處多多(圖源自網絡)

飛機極速:

J-20 (2.5馬赫+) > F-22 (2.25馬赫) > Su-57 (2馬赫) > F-35 (1.6馬赫)

隱身狀態載彈量:

J-20 (6+2 [或6+4,側彈倉被發現可能具備單邊裝2發的能力、不過未被官方確認],還可內建反艦導彈和對地炸彈) >= F-22(6+2)> Su-57 (2+2+2,中間前後2個彈艙 每個裝載2枚導彈、左右個一個格鬥彈彈艙) > F-35 (2+2,2枚對地炸彈+2枚中距空空導彈)

殲-20 座艙曝光,顯示其導彈為 6+2 配置(圖源自網絡)
殲-20 座艙的另一視角(圖源自網絡)

主要導彈射程:

J-20 (PL-15, 150-200km) > F-35 (AIM-120D, 100-120km) >= F-22 (同F-35) >= Su-57 (R-77, <=100km)

作戰半徑:

J-20 (2000km+,加一次油覆蓋日本全境) > Su-57 (1200-1500km) >= F-35 (1100-1200km) > F-22 (750-850km)

雖然大部份地方都說 J-20 作戰半徑超過 2000 km。F-22 的內油約為8.2噸,而 J-20 的內油約為11噸。另外,蘇-27 內油為9.4噸左右,作戰半徑1500公裏。

此處參照 @Verthandi 的評論:

五代機航程建議使用轉場航程表達,作戰半徑在不同的任務下作戰半徑都不一樣。純內油:f22的高威脅作戰半徑(2x120+2x9+2x傑達姆)在1000km左右。而750km是加入了200km的超巡的情況。但是高威脅的作戰半徑,美軍只給其留了6%的燃油。不過f15e在攜帶了兩枚寶石路(2x2000lb)的時候,美軍缺預留了20%還是30%的燃油...

F-22 官方顯示的作戰半徑是 850 公裏左右,這其中包括了一部份的超巡。如果統計方法都不包括開超巡的話,F-22 的作戰半徑應該是1000 km左右,蘇-27 卻達到了 1500 km,那AL-31的耗油量確實低一些。殲-20 的作戰半徑至少有1500 km,實際應該是1600-1800 km左右。因為設計時便要求加1次油覆蓋日本全境,那麽1500km 的基礎作戰半徑,加油後足以達到我軍作戰需求。

中國空軍 1500公裏 作戰半徑覆蓋範圍(來自某書)
截圖自蘇霍伊官網,蘇-27 內油為 9400 kg。

雷達探測距離(數據不太確定):

J-20 (400km) >= Su-57 (400km, 對此懷疑) > F-35 (300km+) > F-22 (250km+ [?])

雷達探測距離其實沒有明確數碼被公開過,但是殲-20由於有後發優勢,中國的雷達並不弱,而且 J-20 的機頭直徑也大於其他戰機。

探測距離並沒有一個準確數碼,探測距離不代表對於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實際上,對於不同RCS級別的目標,探測距離都是僅有數十公裏而已,從30-90公裏,或者更多。

因此,只能大概推斷一下了。蘇-57的設計思路就是專門反隱身,所以它的雷達這麽強,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這又與俄羅斯在這方面的能力有矛盾。

所以,還是看看航電系統吧…

航電系統:

J-20 (擁有強大的探測能力、還有IRST等一大堆探測系統、具體的網上都有 就不一一列舉了) > F-35 (因為較新的原因、航電還是很厲害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 > F-22 (由於年代久遠以及受到機體設計的限制、有些更新會比較困難、探測能力不如前面2位) / Su-57 (專註於反隱身,排名難以確定,也特許以排更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殲-20 和 F-35 都可以做到 A導B射,也就是後方安全區的預警機依靠強大的雷達在數百公裏外發現敵機,再透過數據鏈傳給在前線的隱身戰機。這樣可以避免前線戰機開啟雷達使得暴露自身位置的情況下發射導彈並做到全身而退。

不過,我在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多。推薦一個微信公眾號:溫哥華的魚。他的文章分析得都非常好。這是其中一篇:

機動性:

J-20 (全動差動鴨翼、垂尾、三元全向向量發動機,升力系數 2+) > Su-57 (全動垂尾、二元向量發動機 但360度力矩輸出) > F-22 (上下二元向量發動機,升力系數 1.5-1.8) > F-35 (與前面三者無法對比)

隱身狀態下的作戰任務(綜合載彈量及導彈效能):

J-20 (空空導彈、反艦導彈、對地炸彈都可內建) > F-22 (空空導彈、對地炸彈都可內建,反艦導彈未知,但是載彈量弱於殲-20) > F-35 (空空導彈、對地炸彈都可內建,反艦導彈未知。但是載彈量弱於F-22) > Su-57 (空空導彈可內建、對地炸彈貌似也可內建,反艦導彈未知。但是內建的導彈效能弱於前面三者)

殲-20 內建對地炸彈(圖源自網絡)

這裏重新列出幾個重要專案對比:

這份表格有參考性,但是由於各個比較部份的權重理應來說並不相同。同時,需要註意的是,在完整的體系化作戰當中,殲-20 很有可能做不到完全占上風,而 F-35 並非是空優機,因此直接橫向比較參數,有失偏頗。

以下是一些關於本列表中的對比子項的詳細說明:

  1. 單機綜合能力 :指的是2架飛機單挑的情況下,根據其自身的能力所產生的優勢進行比較。
  2. 超視距打擊能力 :指的是一架飛機對於敵方目標的探測能力,越遠越好。考驗的是戰機的雷達以及導彈。
  3. 發動機壽命 :指的是飛機發動機的整體壽命。
  4. 發動機總推力 :指的是發動機的加力總推力。其中 J-20 的數據為 WS-15 裝機後。
  5. 機動性 :指的是飛機的機動效能。其中 J-20 的數據為 WS-15 裝機後。
  6. 載彈量 :指的是飛機在不破壞其自身隱身性前提下的最大載彈量。
  7. 作戰半徑 :指的是飛機依靠內油的最大作戰半徑。一般是航程的三分之一,除了要考慮來回路程,還要考慮其作戰的滯空時間。其中作戰半徑在計算時,包含了部份段的超巡(耗油量增高)。
  8. 隱身效能 :指的是飛機的綜合隱身效能。不過由於實際RCS均為保密數碼,因此只能透過設計理論進行推測。而且隱身塗料的不同也會影響其隱身效能。
  9. 飛機極速 :指的是戰機在使用推大推力的情況下在高空平飛的最大速度。
  10. 導彈射程 :指的是導彈的經典射程。實際作戰中,根據飛機的高度、速度、飛行狀態,導彈射程會出現較大的出入。而更大的射程意味著更高的命中率,因為不可逃逸區變大了。
  11. 雷達探測距離 :指的是戰機雷達的正向探測距離,而針對不同RCS級別的目標,探測距離可能會縮小到數十公裏。隱身戰機並非無法探測,只是更難一些。
  12. 航電系統 :指的是戰機的航電系統完善程度,包括其 IRST、EOTS 等對敵探測能力,也包含了雷達等器材,以及頭瞄系統和更強大的軍用數據鏈。在此項對比中,殲-20 由於有著完善的航電系統以及更大的機頭尺寸因而擁有更強大的雷達而占優勢,不過殲-20的頭瞄系統是否已經套用還不得而知。而F-35由於後發優勢、要領先於F-22。蘇-57 作為一款專職反隱身戰機,裝備了不同波段的各種雷達,其優勢並不小。而F-22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新的光電探測系統以及先進的數據鏈都沒有,甚至不能與軍內其他武器進行互聯。而 殲-20 與 F-35 都擁有 A導B設 的能力,依靠後方預警機強大的雷達釘選數百公裏外的目標,再透過數據鏈讓在前線的隱身戰機在不開啟雷達暴露自身的情況下發射導彈並全身而退,減少了被發現的風險。
  13. 作戰任務覆蓋性 :指的是戰機能執行的任務類別。殲-20與F-22 同為空優戰機,因此其二的綜合作戰效能很可能稍遜色於 F-35 與 蘇-57。
  14. 體系化作戰能力 :指的是戰機在實際戰爭中與其軍內體系協同合作後能發揮出的戰鬥力。美軍擁有強大的作戰體系,在實際作戰中,F-35 與 F-22 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殲-20形成優勢。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差距會越來越小。

不過:

但是透過隱身效能的設計理論、殲-20是優與F-22的。但是實際情況中的因素過多,由於隱身塗料及氣動設計的細節,實際測試的RCS難以確定究竟是誰更強。

F-22的實際保有量在170-180架左右,而殲-20可以繼續生產下去。由於遲早要更新換代,以及換裝4代機(中標)之後,就會發現3代機打4代機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以及日後經濟發展和軍事需要,因此產量可能不止所謂的500架。而F-35能外銷說明其最重要的效能必然弱於F-22。蘇-57的量產速度極其緩慢,最近才墜毀了一架。

唯武器論是不可取的。中美俄打本土作戰,由於有著強大的後勤,因此都不會輕易輸掉。而在第三方戰場上的局部戰爭或局部沖突,還要考慮作戰體系。

眾所周知,美國及其盟友加起來有著世界第一大的空軍以及作戰體系,有著龐大的轟炸機機隊、戰鬥機機隊、加油機機隊、運輸機機隊、預警機機隊、直升機機隊……而其它國家與其對戰還要考慮與其海軍發生戰爭。美國海軍世界第一,有著強大的航母艦隊。因此目前美軍還是世界第一最厲害。有了作戰體系輔助後,殲-20的作戰效能只能排到第二甚至第三。

在其它回答中也有各種作戰情況中預警機和雷達開關的戰鬥推演。在殲-20與F-22,一對一單挑的情況下,殲-20不會比F-22差。但是現代戰爭考慮的是完整體系作戰、這是一件對後勤和指揮要求非常高的事情。在中美雙方完整作戰體系的輔助之下,殲-20對上F-22的勝算不會太大。但是殲-20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戰機、在國際地位哪怕是拿第一,也是正常操作。

補充一下,殲-20的血統問題。

國內外很多人喜歡給中國的武器裝備找爹,

有人說是抄襲F-22、有人說是模仿F-35,還有人說是學的米格1.44……

但是全球獨創的鴨翼同高 遠距耦合、全動差動垂尾+鴨翼+三元全向向量發動機、DSI進氣道、升力邊條翼。更何況,真正懂的人都懂,氣動設計都是很嚴謹的一個過程、從設計到測試論證、再到後期微調修改、都要做大量的理論計算和風洞設計,根本不是隨隨便便說抄就抄。

殲-9,與1980年取消計劃(圖原自網絡)

殲-20利用了大量殲-9(上世紀70年代的設計、與殲20高度相似、但是由於難度過高以及發展經濟的原因導致在1980年下馬),後來殲-10也與殲-9有大量相似之處。殲-20的初步設計工作從9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了。經過多年的技術儲備 厚積薄發才有了殲-20這麽一款極其優秀的戰鬥機!

祝殲-20越來越好,期待2020年的珠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