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千元機開始是為了取代功能機市場而存在的。兩年前,甚至一年前的千元機都可以用「小慢卡」來形容。但是現在,千元機不錯的市場表現儼然已經威脅到了高端旗艦的存在。旗艦機到底好在哪裏?千元機真的是偷工減料的產物?我從自己的觀點簡單表述一下,不針對哪一方面作過多展開。
首先聲明,千元機定義的是一個群體,那些一路降價到千元行列的手機不在討論範圍。
一.品牌差異
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千元機和旗艦機兩者在品牌定位上是有差異的。
千元機曾經是屬於入門智能機的天下,是智能電話的一個門檻。作為門檻,自然針對的人群就沒有那麽高端。能打電話,發短訊,最好能聽聽歌上上網,是很多人最原始的訴求。毫無疑問,對於這類人來說,手機只要是能有這些功能就已經算是相當智能了。當然,今天的千元機已經有了更高的追求。盡管如此,千元機的定位依然沒有改變,那就是推動智能機的普及。
旗艦機,顧名思義,是最好的那一類,代表的是每個品牌最好的技術,最過人的長處。對於每個手機廠商來說,旗艦機都是自家最不能掉以輕心的產品,最能代表自家水平的產品。
所以從態度上,二者就已經分道揚鑣了。
二.研發差異
電子產品是遵循規模效應的。手機的研發偵錯和組建生產線的成本是固定的,生產規模越大,分攤到單個產品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對於千元機,受限於成本,廠商是沒辦法投入太多精力和成本去搞研發的。所以公模,就成了很多千元機的最劃算解決方案。通用的主機板,通用的網絡攝影機,通用的處理器,甚至是差不多的造型,由於使用了高度相似的模具,千元機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差不多的樣子。數年前我對每個品牌的手機造型和特點都爛熟於心,只要瞥一眼機器就可以認出具體機器型號,可是對於如今的千元機,遮住品牌Logo,相似的按鍵布局和統一的介面位置,大部份我已經很難分辨出來了。
而旗艦機,是代表自家實力的產品,首先從外觀上,一定要有獨特的設計語言,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其次各種黑科技一定要玩了命的往裏面塞,給你一種這個牌子的手機就是牛的感覺。
簡單的說,旗艦機上承載的更多的是更好的技術,更高的水平,而千元機,只能采用更成熟的技術來分攤成本。
三.物料差異
誠如大家理解的那樣,千元機在物料成本上,是有一定控制的。
由於定位原因,千元機不會擁有像旗艦機那樣完備的傳感器。電子羅盤,重力感應,加速感應,光線感應,距離感應,陀螺儀,溫度感應,壓力感應,濕度感應,線性加速度感應,旋轉向量感應,這些傳感器在千元機上,能省就省,而旗艦機,則是相反。
不僅如此,就算網絡攝影機都是所謂的1300萬像素,千元機也要比旗艦機落後至少整整一代。其實在千元機上,隨處可以找到物料縮水的地方。從螢幕到觸控IC,從光學鏡組到傳感器,從手機材質到核心處理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千元機都是垃圾。相反,千元機只是用「還可以」替代了「最高端」,出於價格因素,這些都是還能接受的,尤其是那些對於手機不是特別敏感的人。
四.效能差異
這個毋庸置疑,千元機面對的是夠用一族,而旗艦則是發燒友的玩物,自然而然要用最高端的配置,展現最拔尖的效能。
提到效能,不免多嘴一句,高效能不代表好體驗,關於這一點,此處不作過多贅述。
五.工藝差異
千元機的工藝,很多情況下只能用「還湊合」來形容。螢幕漏光,按鍵松動,是千元機常見的通病。
螢幕貼合技術的不同,導致透光率的差異,直接影響的是螢幕顯示效果的通透性。產品封裝標準的不同,導致良品率的差異,直接影響的是產品質素的高低。
iPhone 5釋出前,我曾經因為好奇跑到過富士康幹過兩個月,做的就是Lightning數據線的加工。整條生產線的標準極其嚴格,哪怕Lightning端膠水裏面有一個小小的氣泡,都要重新返工。隨之而來的就是生產進度的延緩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但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產品的質素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在產品加工過程中,生產標準的提升必然會帶來良品率的降低,而那些不良品,依然要分攤在成本之中,尤其標準越高,不良率就會呈指數級遞增。所以標準的高低和成本的高低,並不是呈簡單的正比,在旗艦機中,哪怕想要把標準提高一點點,甚至付出的都是上億元的代價。
六.服務差異
數碼產品並不是簡單硬件的堆積。硬件只是體驗的基礎,系統層面才是決定使用的最關鍵因素。
在相機演算法,螢幕顯示演算法以及音訊輸出演算法方面,廠商是沒有條件對千元機一一偵錯的,所用的大部份都是通用的樣版,這就多少產生了一部份不適應癥狀。白平衡漂移,色彩失真,音訊底噪明顯,這都是千元機無法躲避的問題。
相反的,一家公司真正的技術實力,是體現在對旗艦機的最佳化上的。曾經接觸過某國產手機的相機驅動開發工程師,他說公司絕大部份同行,都在做旗艦機相關的專案,而千元機,只是簡單適配,草草了事,能用就是標準。當然,這也許只是特例,但是也一定程度反應了千元機面臨的窘境。
同樣的差異體現在系統升級方面。無論是哪次安卓版本大升級,首先得到適配的基本是各個廠商的旗艦,而千元機能不能升級,就要看心情了。
七.標準化差異
千元機采用相同或者類似的標準以控制成本。僅僅從螢幕方面,我從網上隨便拉了22款千元機統計螢幕尺寸,得到了下面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