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開始讀博士的時候,人人都立誌要成為理論大師。讀到畢業的時候,大部份人變成了跑回歸的。【經濟學人】這篇五年前的文章很好的詮釋了這樣的轉變。當年劍橋的大師們徜徉在康河的柔波裏,身旁是河畔的金柳和波光裏的艷影。現如今,研究人員都擠在一個小屋子面對IDE,是社會科學領域的程式設計師。
博士資格考試是需要數學的。
歸根結底,學好本科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三件套,能應付90%的任務。其他各種更高級的數學工具,只對考完博士資格之後在相應理論領域繼續深耕的人士有幫助。
然而,理論教職的需求太小,使得博士生只有少數做理論。大部份經濟學博士考完資格考試,就把之前的數學忘得差不多,留下安身立命的本領是跑回歸。造成這樣的資源錯配,因為經濟學課程更新速度過慢,跟不上時代的節奏。
從二戰之後到1990年代,是經濟學理論的黃金時期。現在是數據和故事為王。經濟學研究不可避免的從知識密集型向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轉變,這是經濟學研究越來越內卷的根本原因。鼓吹要把數學學得多好才能把經濟學學好的人,是在誤導小白。
將回歸跑出精彩的人有的,我就有幸認識幾位。然而,相對於這個群體的龐大基數而言,是鳳毛麟角。
如果你是無畏的時代逆行者,雖然前路漫長崎嶇,然而無限風光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