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看過電影,但是金的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我個人的傾向是,這個「救贖」二字沒啥特別的含義。金的這本同名小說集中一共收錄了四個故事,【肖申克的救贖】是第一個,另外三個故事分別是【納粹高徒】、【屍體】和【呼—吸—呼—吸】,看完了小說就會發現,這些名字起的樸實無華,沒有什麽伏筆或者隱喻的意味。例如,【屍體】這本書講得就是四個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小孩去尋找一具屍體的故事,在尋找屍體之後,四個好朋友之間逐漸產生了裂痕,有兩個人墮入泥潭,有兩個人掙紮著向上。我感覺在這個故事中,尋找屍體這件事只不過是人生分歧點的一個象征,重點應該是四個朋友所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但是老金就是給這個故事命名為【屍體】,足見老金在起名字上挺隨意的。
金的這本小說我很喜歡,甚至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都是我上廁所的必帶書目,前前後後讀了有十幾遍。在原書中,瑞德進監獄的原因是殺妻騙保,但是最終事情敗露。縱觀全書,瑞德也沒有很明確的表述自己對逝去妻子的愧疚和自責,書中也沒有描寫一下瑞德關於此事的心路歷程。如果真的想要救贖點啥,我覺得故事這麽寫更合適:瑞德因為殺妻,被關進了監獄,但由於生性冷漠,他對自己死去的妻子沒有任何愧疚之心。直到安迪進入監獄,每天勸導他,而瑞德終究良心未泯,一番勸誡之後,開始深深的為自己殺害了妻子而痛悔。最後,安迪打通了逃出肖申克的通道,想喊瑞德一塊走,但是瑞德死活不走,說自己要一輩子在監獄中贖罪。這一刻,瑞德的靈魂得到了真正的救贖。
題主提到了瑞德說的那句話「進來的人都沒有罪,除了我自己」,這句話我忘了原書中有沒有了,從字面意思出發的話,無疑這句話是不太準確的。例如,瑞德在原書中介紹一些有藝術天分的囚犯的時候,就提到了一個繪畫風格類似拉斐爾的罪犯,這個罪犯入獄的原因是強奸幼女。安迪剛進入監獄的時候,一夥犯人窮兇極惡的要強奸安迪,並因為安迪反抗把安迪打的頭破血流。這樣的人在監獄中都暴虐成性,在監獄外可想而知,不太像是被冤枉進監獄的。
從我個人的觀點出發,無論是書名,還是書中人物說的話,都可以理解為「語錄」式的寫作方法,和轉譯腔有點異曲同工。這種話的特點是很有逼格,很有電影感,但是沒法深究,因為它本身為了追求逼格犧牲了具體含義,就好比你沒法說出來轉譯腔中「瑪麗阿姨做的派」究竟有啥含義一樣。例如,在知乎提問如何窺探人性的貼文下,有高贊回答說「能被你一眼看穿的人,都是曾經的自己」。這句話就顯得很有逼格,長得像格言,適合記在本子上奉為圭臬。實際上,某些人能被一眼看穿的原因,也可能是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例如,你能識破一個無賴,多半是你被另一個無賴纏結過,而不是你自己當過無賴。我還看過老金的其它幾本書,如【必需品專賣店】、【末日臨近】,感覺追求逼格是老金的寫作特點之一。例如,同樣是描述煎蛋,老金會說煎蛋像一個「巨大的生了白內障的死眼睛」,讀者覺得這樣寫挺酷的,老金的意圖也達到了,被冒犯的只有煎蛋。
在原書的前言裏,金自述這幾篇故事寫的都很快,【肖申克的救贖】寫了也就幾個星期。金本人自從把寫作當成吃飯的職業之後,幾乎365天在打字機前竄稀式的創作。這種寫作速度之下,我不認為金的作品適合逐字逐句的去推敲。就好像有畫家用瘋狂潑顏料的方式創作了一幅抽象畫作,讓觀眾拘泥於某一筆的塗抹並不是畫家的本意,畫面整體傳達給觀眾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