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上古漢語裏的「有窮國」、「有熊國」,現代漢語裏的「有明一代」、「有清一代」,其中的「有」是什麽意思?

2020-10-01知識

這個問題至今也有不同解釋,我梳理了一下幾家的觀點,如下:

1. 「有」是個音節。 這樣,「有」可與後面的一個字,湊成雙音節詞。這個觀點最早是由高郵王引之先生(1766-1834)提出的,他在【經傳釋詞】中解釋:有,語助也。一字不成詞,則加「有」 字以配之。(我覺得王引之的這個觀點很有問題:漢語在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雙音節成詞的趨勢,比如古漢語的『虎,桃,河,發』在現代漢語中會說『老虎,桃子,黃河,頭發』。王引之以現代漢語特性來解釋上古漢語,有點錯亂。但是我們不能強求古人。)

2. 「有」是詞頭。 王力(1980)先生持這種看法,他認為「有」是個詞頭(字首),不可單獨使用,必須冠在其他詞的前面,比如【左傳】中的「有帝」,【尚書】中的「有眾」。這有點兒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阿「,如」阿公」「阿姨」「阿Q」「阿慶嫂」等。

3. 「有」是指示代詞。 李宇明(1982)認為,「有」作為指示代詞,可以將其後的普通名詞,定指為專有名詞(類似於英語中的the: the USA, the UN, the Philippines)。他認為,「有」和「之」在上古音、形都相似,可能是同源。「之」可以做指示代詞,「有」應該也可以。 二者上古字形大概都是這樣「㞢」;上古音,我查了一下高本漢、許思萊、白一平&沙加爾的擬音:

4. 「有」是動詞。 黃奇逸(1981)認為,「有」就是動詞,表示存在,與「無」相對。「周」是「肥沃的土地」,那「有周」就是指一個有肥沃的土地的國家。「有熊」就是一個有很多熊的國家。

5. 「有」是形容詞。 黃永堂(1984) 認為「有」如同「高陽氏」「高辛氏」中的「高」,意指「大」。「有熊」就是「大熊「部落,」有虞「就是」大虞「部落,」有巢氏「就是「住在大巢的部落」。.

6. 「有」是名詞。 秦建明&張懋鎔(1985)認為,「有」同「或」 「域」,而這兩字又是「國」的古字形。一個例子就是,【詩經·玄鳥】有「奄有九有」一句,「韓詩」中寫作「九域」。鄭玄註「域,有也」。另一個例子來自段註,裏面就收錄了前人的一些訓釋:【攷工記.梓人】註:或、有也。【小雅.天保】箋、鄭【論語】註皆雲:「或」之言「有」也。高誘註【淮南】屢言「或、有也」。

這二人又進一步解釋,先秦文獻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心詞在前、修飾語在後的結構,比如「婦好」就是「好婦」,「邱商」就是現在的「商丘」。所以,「有夏」就是「國夏」,就是「夏國」;「有周」就是「國周」,就是「周國」。

下圖是「有」「或」「域」「國」四個字的上古擬音:

最後,給大家看幾張韓國碑刻和古籍照片:

1719年的北韓墓誌銘拓片」有眀朝鮮國後宮淑嬪首陽崔氏之墓「
有明朝鮮文政公清隂金先生尚憲之墓
有宋高麗國靈鷲山新創大慈恩玄化寺碑銘
有唐新羅國

1. 黃奇逸. 古國、族名前的「有」字新解. 中國語文. 1981(1).

2. 黃永堂. 古代國、族名前的「有」訓「大」說[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4(00): 142-146.

3. 李宇明. 所謂名詞詞頭「有」新議[J].中州學刊, 1982(03): 105-106.

4. 秦建明&張懋鎔. 也談古國名前的「有」字[J].中國語文: 1985(4).

5. 王力. 漢語史稿[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0: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