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同樣是德系效能車,奧迪RS,寶馬M,奔馳AMG哪家強?

2020-09-30知識

提起RS、M、AMG這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仿佛就是牽出了奧迪、寶馬和奔馳長達幾十甚至上百年年的愛恨情仇。 同樣都是發跡於德國,同樣都有百年以上的造車歷史,同樣都是豪華品牌也是目前豪華品牌裏全球銷量可以突破每年一百萬輛的三家

奧迪、寶馬、奔馳彼此之間的競爭開始於上個世紀初,從賽場延伸到民用汽車市場,遍布全球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奧迪RS,寶馬M,奔馳AMG這三個運動品牌都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之後,時代的背景則是以 奧迪、寶馬、奔馳為代表的德系豪華車開始走向世界,逐步取代之前美系豪華車的地位 。這些德系豪華車與美系豪華車的一大區別就是他們更加的註重效能和品質。於是,奧迪RS,寶馬M,奔馳AMG應時代而生。並在彼此競爭的同時使得他們能夠不斷前進演化從而衍生出如今的品牌和產品風格,成為各自 母品牌產品風格進一步延伸

從產品上來說, RS、M、AMG的產品風格迥異,各有千秋 。比如AMG延續傳統奔馳車型的豪華型,在效能追求上更側重高效能的引擎,因此一些AMG的產品素有「德國肌肉車」之稱;M系列則延續了寶馬的風格,更側重於透過最佳化配重等設計打造絕佳的主觀操縱性;RS則延續了奧迪 Being Ahead through Technology的Slogan,力求透過一系列前沿技術的加成打造更強的效能。實際上,對於奧迪RS來說,無論是其的誕生,還是奧迪品牌的復興,都因為一位傳奇工程學巫師而被賦予了獨特的品牌和產品性格。

RS、M、AMG的賽車在上世紀的DTM(德國房車大師賽)賽場

費迪南·皮耶希(Ferdinand Piech)的名字在汽車行業如同傳奇一般存在。除了保時捷917功勛戰車的締造者,前奔馳發動機工程師,大眾汽車執行董事會主席這些頭銜。在皮耶希職業生涯當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就是在奧迪的近20年裏, 作為奧迪進軍豪華領域的戰略以及工程研發的領導者,幫助奧迪品牌實作了復興,並奠定了現在奧迪的品牌基調。

皮耶希出生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外祖父是天才工程師,甲殼蟲的設計者-費迪南·保時捷。皮耶希少時就對汽車設計耳濡目染,其職業生涯也開始於保時捷。作為保時捷917上那台12缸風冷發動機的設計者,皮耶希所領導的保時捷917的專案幫助保時捷首次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上奪得冠軍,並終結了一代神車福特GT40在該賽事上的四連冠。

費迪南·皮耶希與保時捷917

在奔馳短暫的效力半年之後,皮耶希來到了奧迪。在奧迪的生涯當中,皮耶希從試驗部主任到研發董事最後成為了奧迪的董事長。在擔任研發董事期間,皮耶希主導了第一套套用在轎車上的四驅系統Quattro和第一款直列5缸汽油機的研發。這是5缸發動機第一次套用在汽油發動機上。 相比傳統的4缸和6缸的發動機,直列5缸發動機兼顧了靈活的空間布置和動力性。

直列5缸汽油發動機工作原理圖

後來,正是憑借著Quattro和直列5缸汽油發動機,奧迪開發出了奧迪Quattro賽車,奧迪Quattro奧迪80(B2)共享許多零件和平台。 Quattro在內部的代號為Typ 85。奧迪Quattro賽車憑借具有時代顛覆性的效能在WRC的傳奇B組大殺四方,奪得三連冠。後來還在美國的派克峰爬山賽問鼎冠軍,並 連續三次重新整理記錄。

除此之外,皮耶希還主導了奧迪100車型的開發,使用全鍍鋅車身的奧迪100,作為 空氣動力學發展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代表 ,成為 第一款風阻系數低於0.3的量產車。 此後,奧迪還推出了使用全鋁車身框架結構(ASF)的第一代奧迪A8。皮耶希在奧迪期間所領導的一系列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工作, 有相當一部份都極具開創性 ,這也使得奧迪品牌那那個年代開始扮演技術開發和創新領導者的角色,從而 奠定了「Being Ahead through Technology」的品牌基調

奧迪Quattro賽車在WRC賽場

在奧迪品牌復興之後,為了在民用車市場有更深度的作為,奧迪RS2 Avant在1994年誕生,成為奧迪RS的開山之作。RS2 Avant的專案基於奧迪的80 Avant, 後來,奧迪A4繼任了奧迪80車系。 以Avant車型為基礎去設計一款高效能車型可以說是奧迪在RS品牌上最為獨特的開始 ,也是最早的定義了「扮豬吃虎」這個詞在汽車領域的套用。而RS家族的Avant車型也保留至今。

奧迪RS2 Avant

毫無疑問,RS2 Avant搭載了由皮耶希老爺子親自設計出的直列5缸汽油機。 2.2L的基礎排量可以壓榨出232 kW/315匹的最大功率和410 N·m的最大扭矩,並在4.8秒內從0加速到100 km / h 這比同年代的法拉利348ts和蘭博基尼Countach都快了將近一秒鐘 。在1995年進行的路試中,英國汽車雜誌【汽車報】(Autocar)將RS2的時速從0加速至30 mph(48 km / h)僅為1.5秒, 這甚至比同年代的超級跑車比邁凱輪F1還要快 。奧迪的Quattro系統自然也加持在RS2 Avant上,幫助這台「洪水猛獸」平穩而有序的將動力傳遞到所需要的車輪上。

奧迪RS2 Avant結構解析圖

在奧迪RS2 Avant誕生之後,奧迪繼續將這樣的銀箭賽車的運動精神延續了下去。除了征戰世界耐力錦標賽場,拿下了185場比賽中94個最快圈速和106次勝利以及18次利曼參賽的13個冠軍。還繼續擴充著RS家族的產品線。截至目前,算上奧迪R8奧迪的RS家族一共有6款產品。

RS Q8 :紐北最速, 7分42秒253的圈速成績登頂紐北最速量產SUV的寶座;
RS6 :被譽為地表最強買菜車,旅行車領域毫無爭議的效能王者;
RS7 :當之無愧的西裝暴徒,造型之美、行政車身之美與效能之美的完美統一,是加速最暴力的閃電;
RS4: 雅痞瓦罐車,國內獨有Avant高效能車型;
RS5: 暴力紳士, B級效能車顏值巔峰。
R8 :奧迪R/RS的巔峰之作,完全脫胎於世界頂級賽事利曼,是賽車到民用車的賽道傳奇;
奧迪RS家族產品線

與RS2 Avant這樣的初代產品所不同的是,在後續奧迪RS家族的產品序列拓展的過程中, 逐步形成了更加專業化的開發流程。這也是所有效能車部門的大勢所趨 。比如將紐伯格林北環這條工況最為復雜多變的賽道作為Audi sport部門開發和測試RS車型的固定流程,並車型動力、驅動系統、懸架精心最佳化,然後一不小心重新整理個最快圈速什麽的。

奧迪RS8在紐伯格林北環進行圈速測試,並重新整理了紐伯格林北環賽道最速SUV記錄

在技術上,雖然五缸汽油機和四驅系統一直在沿用,但是也在不斷的升級和最佳化。伴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以Quattro為基礎的托森機械式中央差速器,與行業最高規格Superposition後橋主動增速式差速器,組成Vectoring 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並配合上DRC(Dynamic Ride Control)系統,主動式對車身的側傾(Roll)及俯仰(Pitch)進行控制。

從車輛動力學角度來說, 整車的運動學是基於「載荷轉移」進行設計的 。換句話說,無論是縱向的運動,比如加速或者減速,還是橫向的與方向有關的運動,都會造成載荷轉移。但實際上,載荷轉移是並不是大家所願意看到的。 其一是載荷的轉移改變了車身的姿態,從而降低了舒適性,其二是載荷的變化對車輛懸架的局部的剛度提出了變化的要求 。這套獨創的動態駕駛控制系統就是斜對的減震器透過液壓管路和中心閥連線。在車輛高速行駛過程當中,透過閥門幾乎立即調節減震器中的機油流量,改變減震器的阻尼特性進而實作懸架剛度的瞬時可變。從而提高了操控性和舒適性。

奧迪DRC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

奧迪的RS產品序列伴隨著奧迪品牌持續的在全球市場拓張,並在2012年進入中國,在今年10月20日,也會有全新的RS4、RS5在浙江賽車場上市。正如前面所說,由奧迪80系列所衍生出的A4系列,從血統上看,RS4可以說是當年那款石破天驚的RS2 Avant最正統的繼承者了。而從發動機上看,全新的RS4和RS5則有一套相同的動力總成。

奧迪RS4 Avant

這套動力總成2.9TFSI加持上雙渦輪增壓,其最大功率可以達到331kW和450馬力,而最大扭矩高達600N N·m。在奧迪RS5 Coupé上,在1900轉達到最大扭矩,並可持續到5000轉。在這樣的動力水準的加持下,RS5 Coupe的0-100km/h加速僅需3.9秒,同級最快;RS4 Avant/RS5 Sportback的0-100km/h加速僅需4.1秒,同級領先。

Audi RS 5 Coupé 發動機參數圖

除此之外,這台發動機使用了 奧托+米勒雙迴圈 技術。作為同級唯一雙循環高效能發動機,在確保狂暴動力輸出的同時,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兼顧賽道效能與日常使用,百公裏油耗低至9.1L,比C63低了20%。同時,這台發動機所使用的「雷霆響應」技術,使用了HSI布局,汽缸蓋整合式排氣歧管,保證了更短的輸氣路徑。透過DVVT + AVS(Audi valvelift system,奧迪氣門升程系統)的組合,根據負載和發動機轉速分兩個階段調節氣門升程,實作了全轉速範圍實作高換氣效率提高了動力的輸出相應。

Audi RS 5 Coupé and the Audi RS 5 Sportback

從奧迪Quattro賽車征戰世界拉力賽開始,奧迪就將技術為本的基因一直保留了下來,並在RS車系將這樣傳統發揚,形成了有別於寶馬M、奔馳AMG的自成一派的產品。實際上,關於奧迪RS、寶馬M和奔馳AMG誰更強的爭論對於沒有意義。對於車迷朋友們來講,各大廠商的競爭所帶來百家爭鳴的產品才是最樂意看到的局面。而在奧迪RS的身上, 我們看到了皮耶希老爺子作為一個天才的工程師的汽車企業管理者所留下的對於工程和技術孜孜不倦追求的深刻烙印

在使用者思維開始逐漸主導汽車產品開發的今天,這種工程主導的產品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和富有魅力了,而這,應該也是許多人癡迷效能車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