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看題主@洛可可 的名字,還真有點怕被釣魚 !
答案比較長,需要閱讀20分鐘,思考兩小時。
根據上下文,涉及四個方面的思考:
-
「互動設計師」在各種公司的角色
-
介紹你的作品,面試官期望得到什麽?
-
如何正確整理Portfolio
-
介紹作品,迎接挑戰
「互動設計師」在各種公司的角色
------------------------------------------------------------------------
互動設計是一種技能,在很多公司,產品人員都要兼顧畫原型,倘若需要專職的「互動設計師」,幾乎一定會成為設計資源。
在投簡歷之前,請先審視自己的經驗與技能,認真思考與JD匹配度,然後搜集目標公司的相關資料,對未來工作狀態進行了解。
成熟型公司
包括BAT在內,只要拿到C輪+融資,主要轉化率相對穩定,分工細化,大團隊協作,幾乎一定需要專職承擔互動設計的角色。
你要明確:在這種企業裏,大家各司其職;產品人員專深研究業務,忙於分揀大量反饋和過濾需求(優雅的和兄弟部門撕逼);UI規範體系完熟,需要互動設計師快速理解PRD,拿出解決方案;甚至會有多組設計師進行內部PK,大家以為的優秀設計,未必是最終上線的版本。
總之:他們需要的是多樣性解決方案,一個需求拋過來,你能提供兩種以上的原型方案,一個不可或缺的狠角色。
動態成長型公司
(內部創業專案)
通常拿到A輪+融資,或者含著金鑰匙的內部創業專案,剛剛完成初級產品打磨,深耕細作過程中,產品人員擼原型擼到手軟,在團隊擴充的過程中,需要引入「互動設計資源」,多條產品線公共使用。
你要明確:在這種企業裏,面對多種業務形態,被兩三個產品人員刷副本;各種設計是亟待總結,形成規範;極可能,作為公司的第一位「互動設計師」,你的專業想法會被認為「另類」,自上而下,接受來自各界的挑戰。
總之:他們需要的是個「懂互動設計的產品助理」,幾個需求拋過來,你快速消化形成最you優bi秀ge的原型方案,一個萬金油的狠角色。
初創型公司
剛剛融到天使或Pre-A,甚至僅僅是個種子。正在處於商業模式試錯和產品打磨階段,通常產品人員自己擼原型,並期望盡快上線。也不排除有來自大廠的「高手」,向BOSS提出「互動設計資源」要求,於是HR照方抓藥。
你要明確:在這種企業裏,業務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一定之規,甚至分工都是模糊的;一切都在面向轉化服務,享受探索,樂於奉獻;接受挫折,站起來繼續前行。
總之:他們需要的往往是「略懂互動的視覺設計師」,如果你總能主動尋找需求,沒有困難創造困難,用最暴力的方式形成設計輸出,一個沖鋒陷陣的狠角色。
外包公司
所謂「設計咨詢行業」,客戶高度決定了公司的天花板。外包公司都不值得去?未必呀。Case By Case的設計咨詢公司,對新手入行鍛煉技能、增加涉獵有幫助;人力外包型專案,也會深入產品叠代,了解雇主的工作流程(通常是大廠!)。
你要明確:在這種企業裏,雇主利益高於一切,雇主永遠正確;雇主的錯誤是你的財富;一切都以雇主滿意為前提,形形色色的需求,讓你看盡花開花落。
總之:他們需要的往往是「情商和技能都ok」,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依然獨自作戰,屢戰屢勝,以三寸不爛驅動雇主與你前行,一個深入敵後的狠角色。
看清楚,想清楚,再投簡歷。
介紹你的作品,面試官期望得到什麽?
------------------------------------------------------------------------
設計師用作品說話,這是真理。順利透過簡歷篩選,進入面試階段,人家必然覺得作品中包含「可圈可點」之處;好似老師批改作業,亮點可以圈點,敗筆亦可圈之點之。
參加面試之前,務必問明:本輪面試官是誰;不同身份的面試官,都會要求你介紹作品,但動機迥異,「興趣點」也截然不同。
HR/HRD
無論是招聘經理還是HRD,了解作品只有一個目的:「驗真」。他們首先要保證你的履歷是真實的,才會認真考慮你和JD的匹配。人才市場充斥水貨,盜用他人作品越發猖狂,即便只對業務一知半解,HR也會主動要求案例作品。
行政型面試官典型內心:
這個作品真的是Ta做的麽?
這個作品能代表Ta的真實水平麽?
創作這個作品,Ta是主導還是追隨者?
Ta的工作效率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麽?
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
他們就是未來給你需求的人。因為極有可能接觸過互動設計,並且一定親自擼過原型,他們透過了解作品進行「資源比較」;出於職業習慣,除了對互動技能的比較,他們更希望了解你對業務需求的把握,是否能快速上手。
業務型面試官典型內心:
Ta比另外一個互動設計師,誰的水平高一些?
案例和我的產品有交集,Ta之前的團隊如何解決的?
我需要給Ta輸入什麽,Ta能自動補全多少?
Ta能在我和其他部門撕逼時,能輸出多少火力?
Ta有多了解我的使用者?能幫產品提升轉化率麽?
技術經理/研發負責人
他們就是你未來的下家,如果由研發Leader面試互動,那麽極可能是技術主導型產品,他們透過了解作品判斷「靠譜程度」;碼農出身的他們,更關心你的作品如何落地,那些界面背後,你是否考慮過實作成本。
技術型面試官典內心
案例背後的技術成本,Ta了解多少?
作品真實的叠代過程,Ta之前的研發團隊付出了什麽?
Ta的文件全面麽?包含例外處理和邊界限定麽?
Ta的顛覆式創新,是否會在未來坑爹?
設計師/UX負責人
他們是你未來的夥伴,也會是競爭對手。設計師往往獨特而自信,作為家長和前輩,他們透過了解作品判斷「切磋和碰撞」;在基本技法ok的情況下,他們期望你給設計團隊帶來新思潮,與大家保持亦師亦友的互補關系,另外就是你的性價比。
創意型面試官典型內心:
這個案例,如果是我,會如何設計?
Ta的技法是否單一,缺乏變化
Ta的風格對現有團隊有補充麽?
自覺遵守設計規範,Ta是否get?
會不會浪費時間教Ta寫完善的文件?
專案經理/客戶總監
註意了!如果是負責進度、對接雇主的面試官,要麽就是外包公司,要麽就是對效率有嚴格要求。他們透過了解作品判斷「效率與返工」;你是他們眼中純粹的資源,首先東西要有亮點,其次善於推銷作品,最後要耐撕。
效率型面試官典型內心:
我的雇主喜歡這個設計麽?
Ta的講解能打動哪個雇主呢?
有了Ta,我能節省什麽?提升誰的效率?
Ta這個設計改了多少次才透過的?
知己知彼,看人下菜,左右逢源。
如何正確整理Portfolio
------------------------------------------------------------------------
作品數量和類別
所謂經典作品,就是少而精的東西,3~4個案例足以。
案例一定要兼顧PC端、移動端(或者GUI、智能器材)
業務形態豐富(ToC、ToB、前台、後台)
互動框架要多樣化(杜絕重復、單一、乏味)
案例之間配色不要有重復(偏視覺的互動設計師)
一定包含近期(半年內)的案例
每個案例都要有創新
如果是新手,只有一個案例也可以
簡歷和現場講解要分開準備
冗長的簡歷會降低你的面試機會,面試官沒耐心看完;只要足夠吸引人,獲得面試機會就足以。
面試時候的workshow要單獨準備,不要照著簡歷直接開講,很Low
簡歷案例
簡歷是敲門磚,也是做事風格的體現,如果簡歷中包含案例(通常是圖片),保證每一個都值得揣摩,高下立見。
每個案例提供4個左右的關鍵界面
(一定是關鍵的,註冊/登入之類的別放)
每個案例的界面最好貫穿一個使用者任務
(比如搜尋某個商品、完成訂單確認)
每個案例要標註時間、版本、簡要的說明
(核心轉化率是什麽,設計提升了多少轉化率)
至少有一個案例標註操作邏輯、異常容錯、邊界限定
(表單驗證、列表排序、載入、斷網、暴力輸入)
如果涉及用研,請提供具體數據
(只要結果,別說過程,所謂「方法論」滿大街都有)
至少有一個案例提供「用例級流程圖」
(不要放腦圖、那東西占地方,也沒人看)
如果展示視覺效果,請提供設計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