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知識 題主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很強,發現了汽車設計領域的一個陰謀,既然有人發現了,我就來揭發它。 關於這條筋,如之前的回答所說,是由於行人保護導致的,而且是由行人保護中腿部碰撞測試和頭部碰撞測試兩個方面共同決定的。 (從左到右依次為:頭部碰撞,大腿碰撞和小腿碰撞;網絡圖片,侵刪) 頭部碰撞測試,顧名思義,是指車子把人撞倒時,模擬人的頭部撞擊到機艙罩上產生的傷害。而腿部碰撞測試就是模擬汽車的前保險杠撞擊到人腿時產生的傷害。NCAP(碰撞測試)組織會根據碰撞發生後的撞擊加速度的變化累積(HIC)來評估人體頭部受到的傷害,這個值是根據醫學上產生顱內損傷的概率來確定的。腿部則由加速度和膝蓋角度兩個方面來確定,是透過模型的變形量給出的,但原理類似。 (網絡圖片,侵刪) 說白一點,就是說,機艙罩和保險杠要足夠軟,給人體相應的部位足夠的緩沖。軟到什麽程度呢?機艙罩的硬度恰好合適,而塑膠的前保險杠則有點軟,裏面要墊上泡沫支撐,否則保險杠變形太大,撞透之後,腿會撞到前防撞梁上,腿部會直接受到更多傷害。 上面的要求看上去好像很好實作,只要在前罩下面和保險杠後面留出足夠的空間就可以了。但是,喪心病狂的NCAP可是很嚴格的,前罩上每個人的頭部可能撞到的地方都要評估,如下圖,每個方格裏都要隨機選取一個點,來做測試。同樣的,前保險杠上也是,法規要求的區域內,每個界面都要做一次測試。如果有一個點不合格,整車測試就玩完。 (頭部碰撞測試的點,網絡圖片,侵刪) (腿部碰撞測試選點) 這就要求所有的地方都要很軟。但是車上有兩個地方肯定做不軟, 一個是前罩鉸鏈,一般在前罩根部。想要在顛簸的車身上穩妥的把前罩固定15年不掉下來,你還不讓它把人腦袋撞出血,怎麽可能! (車上的鉸鏈) 另外一個是頭燈,小石子不能把車的頭燈燈罩打碎,然後頭燈燈罩還不能傷害行人的小腿,也就是?除非頭燈是由終結者2裏殺手機器人T1000 的液態金屬制作才有可能。 (車燈這樣敲都壞不了,網絡圖片,侵刪) 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程師心裏跑過去上萬只羊駝之後,終於想出解決方案:我們要把車燈和鉸鏈的位置規避到法規碰撞位置以外去! 先說頭部碰撞,腦袋撞到機罩上。判定方法是這樣的:最低考慮人體高度為1米的兒童,最高考慮的人體為2米1的成人,根據下圖的方式進行確定。如果機艙罩不夠長,還要一路延伸到前擋風玻璃上。 (用一根1米長的繩子從車鼻子順到地上,另外一頭就是1米人頭碰的邊界,2米1 的邊界同理) 也就是說,鼻子超長的豪車2米1的線也在機罩上,直接把鉸鏈排除在外了。但是傳統小車咋辦?就要靠側面邊界。 側面邊界的確定方式,用斜45°的塗上了墨水的鐵棍在車的邊緣滾,線裏面的算頭部碰撞區,外部不算。所以為了把鉸鏈規避到碰撞區外面,就要把機罩做成這個樣子,讓機罩先碰觸到45度線,而不是翼子板。因此這樣的車型的頭部碰撞區的形狀是類似這個樣子的。 (側邊參考線繪制) (因為靠近A柱根部棱線較高,所以會把碰撞測試區縮小,鉸鏈因此可以避開) (藍色線條為特征棱線) 但是鉸鏈可能還是在碰撞區內部啊?上文提到過,NCAP是在每個網格裏面隨機選點的,網格從正中央開始畫,如果網格不到一半,這個網格就不用進行測試。再利用上這個條件,正好可以把鉸鏈規避掉。 好了,上面解釋了為啥機罩A柱位置要高起來。下面看看腿部碰撞區,NCAP的標準也是按照角度來規定的:和中心平面呈60°的棒子來切保險杠,中間的部份需要進行實驗,外部不需要。所以現在汽車都會把60°線切在車燈的內側。 (60°的切線內部為腿部測試區) 舉個我最喜歡的例子:大眾的車在這個位置是毫不掩飾的直接切下去的!! (大眾汽車的保險杠邊界線)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特征,為了讓他們顯示出整體性,更為美觀,設計師的選擇大多數都是把他們連起來 —— 就變成了一個從車燈內側延伸到A柱的特征線,千篇一律的特征線估計設計師們也想罵娘了。 (網絡圖片,侵刪) 以上,就是很多車都有這樣一條特征線的由來。這樣做真能提高行人保護水平嗎?我看未必,也沒有見過任何論文和數據證明。不過,可以在NCAP上取得一個好分數。 這就是汽車的應試教育的結果。如果大家看到車上有這樣的設計,完全可以噴:「投機取巧!」。要是看到車上沒有這樣的特征,也可以說:「什麽破車,行人保護都不考慮!」因為,除了昂貴的主動式機罩,真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題主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很強,發現了汽車設計領域的一個陰謀,既然有人發現了,我就來揭發它。 關於這條筋,如之前的回答所說,是由於行人保護導致的,而且是由行人保護中腿部碰撞測試和頭部碰撞測試兩個方面共同決定的。 (從左到右依次為:頭部碰撞,大腿碰撞和小腿碰撞;網絡圖片,侵刪) 頭部碰撞測試,顧名思義,是指車子把人撞倒時,模擬人的頭部撞擊到機艙罩上產生的傷害。而腿部碰撞測試就是模擬汽車的前保險杠撞擊到人腿時產生的傷害。NCAP(碰撞測試)組織會根據碰撞發生後的撞擊加速度的變化累積(HIC)來評估人體頭部受到的傷害,這個值是根據醫學上產生顱內損傷的概率來確定的。腿部則由加速度和膝蓋角度兩個方面來確定,是透過模型的變形量給出的,但原理類似。 (網絡圖片,侵刪) 說白一點,就是說,機艙罩和保險杠要足夠軟,給人體相應的部位足夠的緩沖。軟到什麽程度呢?機艙罩的硬度恰好合適,而塑膠的前保險杠則有點軟,裏面要墊上泡沫支撐,否則保險杠變形太大,撞透之後,腿會撞到前防撞梁上,腿部會直接受到更多傷害。 上面的要求看上去好像很好實作,只要在前罩下面和保險杠後面留出足夠的空間就可以了。但是,喪心病狂的NCAP可是很嚴格的,前罩上每個人的頭部可能撞到的地方都要評估,如下圖,每個方格裏都要隨機選取一個點,來做測試。同樣的,前保險杠上也是,法規要求的區域內,每個界面都要做一次測試。如果有一個點不合格,整車測試就玩完。 (頭部碰撞測試的點,網絡圖片,侵刪) (腿部碰撞測試選點) 這就要求所有的地方都要很軟。但是車上有兩個地方肯定做不軟, 一個是前罩鉸鏈,一般在前罩根部。想要在顛簸的車身上穩妥的把前罩固定15年不掉下來,你還不讓它把人腦袋撞出血,怎麽可能! (車上的鉸鏈) 另外一個是頭燈,小石子不能把車的頭燈燈罩打碎,然後頭燈燈罩還不能傷害行人的小腿,也就是?除非頭燈是由終結者2裏殺手機器人T1000 的液態金屬制作才有可能。 (車燈這樣敲都壞不了,網絡圖片,侵刪) 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程師心裏跑過去上萬只羊駝之後,終於想出解決方案:我們要把車燈和鉸鏈的位置規避到法規碰撞位置以外去! 先說頭部碰撞,腦袋撞到機罩上。判定方法是這樣的:最低考慮人體高度為1米的兒童,最高考慮的人體為2米1的成人,根據下圖的方式進行確定。如果機艙罩不夠長,還要一路延伸到前擋風玻璃上。 (用一根1米長的繩子從車鼻子順到地上,另外一頭就是1米人頭碰的邊界,2米1 的邊界同理) 也就是說,鼻子超長的豪車2米1的線也在機罩上,直接把鉸鏈排除在外了。但是傳統小車咋辦?就要靠側面邊界。 側面邊界的確定方式,用斜45°的塗上了墨水的鐵棍在車的邊緣滾,線裏面的算頭部碰撞區,外部不算。所以為了把鉸鏈規避到碰撞區外面,就要把機罩做成這個樣子,讓機罩先碰觸到45度線,而不是翼子板。因此這樣的車型的頭部碰撞區的形狀是類似這個樣子的。 (側邊參考線繪制) (因為靠近A柱根部棱線較高,所以會把碰撞測試區縮小,鉸鏈因此可以避開) (藍色線條為特征棱線) 但是鉸鏈可能還是在碰撞區內部啊?上文提到過,NCAP是在每個網格裏面隨機選點的,網格從正中央開始畫,如果網格不到一半,這個網格就不用進行測試。再利用上這個條件,正好可以把鉸鏈規避掉。 好了,上面解釋了為啥機罩A柱位置要高起來。下面看看腿部碰撞區,NCAP的標準也是按照角度來規定的:和中心平面呈60°的棒子來切保險杠,中間的部份需要進行實驗,外部不需要。所以現在汽車都會把60°線切在車燈的內側。 (60°的切線內部為腿部測試區) 舉個我最喜歡的例子:大眾的車在這個位置是毫不掩飾的直接切下去的!! (大眾汽車的保險杠邊界線)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特征,為了讓他們顯示出整體性,更為美觀,設計師的選擇大多數都是把他們連起來 —— 就變成了一個從車燈內側延伸到A柱的特征線,千篇一律的特征線估計設計師們也想罵娘了。 (網絡圖片,侵刪) 以上,就是很多車都有這樣一條特征線的由來。這樣做真能提高行人保護水平嗎?我看未必,也沒有見過任何論文和數據證明。不過,可以在NCAP上取得一個好分數。 這就是汽車的應試教育的結果。如果大家看到車上有這樣的設計,完全可以噴:「投機取巧!」。要是看到車上沒有這樣的特征,也可以說:「什麽破車,行人保護都不考慮!」因為,除了昂貴的主動式機罩,真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