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專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高水平對外開放最重要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5-01-14心靈

隨著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2025年的外貿前景呈現出復雜而多元的趨勢。技術的發展、關稅壁壘的影響等,都要求中國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尋求新的突破和深化。

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哪些應有之義?我們又應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從構建戰略互信、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共享中國市場與需求,以及註重制度型開放等角度進行了解釋。

「不要急,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水到渠成的。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力量,所以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我們要做的是埋頭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比如不斷擴大內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經濟國際化的程度等,這才是最重要的。」張燕生表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外部環境「風急浪高」

2025年,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外貿形勢下實作逆勢增長,是中國外貿工作推進高質素發展的關鍵。

從全球經濟形勢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逆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和AI等新科技革命成果相繼湧現,都沖擊著既有的國際秩序和全球經濟格局。

近期備受關註的美國即將加征普惠式和歧視式關稅問題即是美國用貿易保護主義舉措推動美國再次偉大的一個經典案例。11月25日,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將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並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此外,美國還將對世界加征10%的關稅以懲罰各國對美貿易不公平不對等,將對中國加征60%的關稅以懲罰貿易不平衡。

美國的關稅政策並非針對某一國家,而是其貿易保護主義的一部份,旨在保護本國產業、國家安全威脅、不公平貿易行為及制造業崗位流失等問題,減少貿易赤字。

「但是,美國加征關稅的實質並不是為了緩和貿易不平衡,反之,是為了借此擴大全球資本投資美國、美資回流美國、美國國內資本擴大投資,結果是進一步加劇貿易不平衡,同時使美國經濟更加繁榮,美國再次偉大。所以,用反制或者擴大進口的策略來解決貿易不平衡的思路是不正確的,只會使美國一方面築起更高的關稅壁壘、規則壁壘、數量壁壘,另一個方面不斷擴大貿易不平衡。最好的策略是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張燕生分析道。

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為中國今年的外貿發展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在張燕生看來,要應對這些挑戰,「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的政策、政府、營商環境、市場環境怎麽能夠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共享中國市場與需求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時特別強調了「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這為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

當前的中國正在進入新發展階段,其參與全球分工的比較優勢正由勞動力、土地等要素低成本優勢轉向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產業體系和配套能力完整、數據資源海量等優勢。

張燕生表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四十年前的樣子,所以如果對外開放仍然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也就是利用別人的市場和資本來發展自己,那麽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就可能會越來越緊張。反之,透過擴大內需,和世界共享中國的市場和需求,我們的發展對於世界來講才是機遇,才能實作共贏。

「為世界發展提供動力、提供需求,並且分享中國的這個市場,就是我們提到的新發展格局。簡單來講,新發展格局就是三句話,即內迴圈主導,雙迴圈相互促進和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張燕生分析。

「高水平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就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解決好高水平對外開放怎樣能夠服務於擴大內需戰略?如透過擴大對外開放,增加高增值消費、高增值投資;完善公共衛生教育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二是怎樣能夠服務於雙迴圈戰略?如促進RCEP經濟一體化行程。三是怎樣服務於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戰略?如不搞贏者通吃,推進有飯大家吃、有事共商共建共享。四是安全、外交、網信、商務、發改等應該怎樣配合?如這些問題解決好了,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會取得顯著效果。」

張燕生認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首先可以從制度入手。張燕生以生物醫藥為例解釋道,中國的生物醫藥,尤其是創新藥發展勢頭很好,這得益於中國的相關醫藥監管制度與美國自己非常接近了,基本實作了規則相通相融。差距主要體現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如監管人力投入僅為美國的1/10。「因此,如何透過制度型開放來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和企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張燕生還提到,現在的企業家都非常優秀,他們離世界和創新都非常近,而中國要做的,是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構建戰略互信是第一要義

從全球層面來看,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可以著重在哪些方面?

國家間的互信是其關系良性發展的基石。「構建戰略互信是第一要義。」談及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外貿環境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應有之義,張燕生脫口而出。

他表示,我們不僅要與「一帶一路」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南方市場等國家和地區構建戰略互信,更要與美國、歐洲、日本、南韓等強國以及鄰國建立戰略互信。

戰略互信的增進,事關擴大共同利益、妥善處理分歧、增強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的正能量。其中,元首外交是增進戰略互信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元首外交中,透過國家間共同努力在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解決危害人類健康的頑癥、促進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共同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安全倡議文明倡議落地執行等問題上達成共識,才是應該關註的焦點。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協定】)其他成員國進出口達到了9.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同一時期,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5.21萬億元,同比增長6.3%。

「搞對抗,人心會漸行漸遠,做工作,人心會漸行漸進。」張燕生談到:「從研究的角度看,中美元首外交是增進戰略互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此,是否可以就兩個到四個全球性重大問題溝通交流對話形成共識。比如關於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半島沖突等世界熱點問題能否形成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基本共識;關於戰勝癌癥等達成共同維護人類健康的共識;關於清潔能源、核能等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問題達成共識;關於嚴格管理和控制通脹、通縮等宏觀經濟治理政策協調達成共識等。」

讓全世界更容易來到中國

除元首外交外,張燕生還提到,促進簽證的便利是增進戰略互信的另一關鍵。「透過航班的便利、人員往來的便利等各種方式,來促進世界和中國的人員交往。」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2921.8萬人次,同比增長86.2%;其中透過免簽入境1744.6萬人次,同比增長123.3%。適用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來華外國人數量同比上升132.9%。

12月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即日起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新增21個口岸至60個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過境免簽的外國人可以在24個省(區、市)允許停留活動區域內跨省域旅行。

過境免簽等政策不僅吸引更多外國友人來到中國,促進文化交流,還推動著服務貿易出口,同時提振國內消費市場。

過境免簽政策實施以來,越來越多外國友人來華旅遊觀光、投資洽談、探親訪友,點贊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以「China Travel」為主題的媒體流量在國際互聯網突破10億。

為保障政策落地實施,國家移民管理局加開查驗通道,提供多語種服務,啟用新版邊檢現場標誌等,提升旅客入境便捷度;會同商務、文旅、人民銀行等部門,暢通「吃、住、行、遊、購、娛」,提升旅客生活便利度。

「最近北京的地鐵已經開始采用國際標識,無論他們走到哪裏,都能夠看到自己熟悉的語言,而這也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體現。」張燕生提到:「開放不能只聚焦於外貿、外資,如何從普通人的層面入手發展,也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應有之義。」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