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主要表現為對人懷有戒心甚至敵對的情緒,是一種消極情緒,但對於「共情力強」的人來說,主動去遮蔽他人的痛苦,不看、不聽、不想,可能是最簡單,也是入門級別的自我防護。
【道德經】曾說: 世間萬物相互依存、對立統一。
共情型體質,像是一塊海綿,能夠吸收周圍的喜怒哀樂。
共情力強具有感知力敏銳,是好的傾聽者、也是很好的創造者;但也因此會受困於,世間紛繁牽絆,活得束縛又艱難;
共情力太強的人,則會因為情緒過載,常常活在痛苦之中。
常見的表現有:
非常敏感,時時捕捉別人的喜怒哀樂,揣測別人每一句話背後的潛台詞,生怕給人添麻煩或者哪一步做得不對讓別人不舒服了。
共情力過強的人,很容易代入別人的視角,感知別人的喜怒哀樂。
同情誰,就背負誰的命運。可憐誰,就承擔誰的遭遇。
共情力過強的人很容易陷入委屈——後悔——焦慮——抑郁——痛苦自我攻擊的惡性迴圈。
過度的共情是一種負擔,裝了太多別人,就沒有空間來裝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因為長期過度共情會造成精神內耗,甚至會因為自己的同情心,從而出現「替代性創傷」!
共情能力強的人,大多數都是「高敏感」的人,生活中,往往透過語調和肢體動作,能察覺到對方沒有說出口的「情緒"或「資訊〞;總是不自覺吸納別人的情緒,導致自己筋疲力盡……高敏感的人,如何平衡「共情能力」和「冷漠」兩種極端心理?
1、降低「共情能力」,共情的時候,也要有與之匹配的理性思考,適可而止,而非是出於內心的同情,處於共情和冷漠之間;
2、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邊界,沒有邊界的付出,會讓失去對內部資源的掌控能力,也無法將自己的最佳狀態獻給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3、允許自己「後退一步」,意味著你可以遮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對他們說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讓自己舒適的鄰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來,你有那麽一點點「避世」。
成年人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任何時候,都不要讓別人的煩惱填滿自己的內心。
唯有懂得呵護自己的感受,好好愛自己,方才日日有生機。
願你早日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是 @娟姐伴你成長療愈 ,專註個人成長,親密關系。如果有什麽疑問,歡迎關註或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一起成長。